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

上传人:笑少 文档编号:35076304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个人参考计划总结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本学期初我们学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了 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标准 .通过这种深入的学习过程,我们深深地理解新时期的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老师个人行为的标准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老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本人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过:“栽种思想,成就行为;栽种行为,成就习惯;栽种习惯,成就性格;栽种性格,成就命运!”他以本人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以好的思想观念为指导,留意行为标准,并以长久的坚持使之构成习惯

2、,关于人的一生有着多大的 妨碍!因而,作为老师,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之来促使本人养成一些良好的思想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成功。一、忠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老师是为国家输送人才的阶梯。然而,老师又是非常平凡的。我想,伟大正寓于平凡之中。由于,平凡中,我们一样能够奉献。人们常把老师比喻为“红烛”、“人梯”、“春蚕”、“铺路石”,意在表达教育这一职业的无私和伟大。因而,老师从本人执教之日起,就该对老师这一职业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完全清晰“拜金主义”、“仕爵主义”观念,把本人的全部心血奉献给本人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我是一名在教育岗位上干了十二年的老师。我的信念确实是干一行,爱一行。象陶行知所说的那样:

3、“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由于我们职业的特别性决定了,只有爱的付出,才有爱的收获。因而,作为一名老师的我,不断深信以爱为本,用爱来感化学生,来净化学生的心灵。不管何时,我都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投身教育事业,我终生无悔。作为一名老师我感到无尚荣耀的,老师对人才的培养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开展,起着严重的作用。因而要做好老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是老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二、无私奉献,关爱每一位学生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老师关爱的目光确实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孔子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名老师,传的不仅仅是学之理,更应该是人之道

4、,一名老师,职为授业,更为树形。因而老师要有完满人格,让他的一言一行使学生们的成长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因而老师要有崇高师德,不管是教书,依然育人,都能让他的学生全盘接受,永记于心。教育是艺术,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照应。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能够说,热爱学生是老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老师。三、为人师表,做学生的表率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小学老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老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妨碍一个学生的一生。作为老师,典范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定重于言教。要在本人的职

5、业道德方面追求杰出,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将来民族道德素养的根底。,“为人师表”是老师最崇高的荣誉,也是老师的神圣天职。作为一个人民老师,负担着全面提高国民素养、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青青年一代文明程度的直截了当责任,“教育者先受教育”。只有最大限度地提高老师为人师表的水平,才能胜任人民老师的历史使命,无愧于人民老师的荣耀称号。这就要求我们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凡要求学生做的本人必须先做到做好。比方要求学生不迟到早退,老师本人就不能迟到早退;要求学生文明礼貌,老师本人言谈举止切切不可粗鲁;要求学生恪守行为规则,老师应自觉恪守老师守则。否则,光要求学生,而本人又不身体力行,反而胡作非为,学生就认为如此的老师言行不一,出尔反尔而不可信任。总之,我们老师时时刻刻都要严格要求本人,不断学习,加强涵养,让本人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习惯素养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养“四有”新人,才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我们老师的荣耀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