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历年真题汇总及答案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教师分别使用不同的教材交叉地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合作教学B.复式教学C.设计教学D.分组教学2. 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是其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变化的根本( )A.目标 B.内容 C.途径 D.动力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A.社交与自尊的需要 B.生理与安全的需要 C.求知与审美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5.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 )A.具体细则B.基本要求C.方针政策D.主要技能6.同一班的学生,听同一节课,每人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不尽相同,这是因为人的心理具有( )A.主观性 B.客观性 C.社会性 D.自发性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B.自然前提C.心理基础D.核心成分8.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定势9.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是( )A.反射B.反馈C.反映D.反应10.下列内容不属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是( )。
A.图书馆 B.办学体制 C.教育内容 D.教育领导体制11.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哪种维度?( )A.指向维度 B.强度维度 C.深刻维度 D.外显维度12.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A.不均衡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和可变性13.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A.A.前者就是后者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14.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智育 B.德育 C.教学 D.体育15.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主导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16.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实施德育的基本方法是( )A.说理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17.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的(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思维18. 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19.决定教育性质的主要社会因素是( )。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民族和文化传统20.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A.学生 B.教师 C.家长 D.校长二、填空题(20题)21.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2.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__除以__再乘以10023.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4.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25.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26.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27.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28.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29.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30.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31.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32.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___________过程。
33.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34. 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35.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6.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37.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38.填空题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39.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40.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三、简答题(2题)4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2.联系教学实际,简述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组织复习四、论述题(2题)43.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44.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五、辨析题(2题)45.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46.意志是人为了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六、(0题)47.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参考答案1.B2.D3.D4.A5.B6.A7.B8.A9.A10.C11.C态度主体在一种态度对象上的卷入水平指的是深刻维度。
深度涉及的是一种态度对个人的重要性的问题12.A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某一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告诉我们,人的不同素质都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13.C在学习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时,注意规律是客观的,而原则是要求,是人根据规律提出来的此外,要注意把这部分内容与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联系起来掌握14.C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教学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15.A16.A说理教育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使其明辨是非,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方法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17.B观察是人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观察作为一种有意知觉,在开始前需要提出目的,拟定计划,并按照一定目的与计划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知觉活动18.A 关于知觉的选择特征特别容易出选择题,因此,要理解知觉每个特征的含义19.B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特别是培养出来的人应当具有什么样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体现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要求。
20.B21.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22.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23.社会 家庭24.混合课混合课25.社会知识社会知识26.制度文化27.学生集体学生集体28.先快后慢先快后慢29.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30.一般能力;特殊能力31.生活化生活化32.认识33.识记 保持34.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35.概念,判断,推理36.强化强化37.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8.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39.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40.强制性强制性41.(1)旧式分工造成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解析】答题要求从生产力(社会分工)和生产关系(政治制度)两方面去理解人的片面发展与全面发展42.(1)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与内容;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式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⑥尝试回忆与反复阅读相结合2)联系实际展开论述43.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4.(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正确地运用直观性原则,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从而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领会、理解和掌握,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按照知觉的组织原则,正确地组织直观,才能提高学生的感知效果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任务,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任务的重要条件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是必要的引导学生学会记录并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或作文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45.正确情绪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
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或支持作用时,这种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绪、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或消极作用时,该情绪、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46.错误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47.错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