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

上传人:卡****由 文档编号:3501553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1.勘察外业及内业工作质量承诺本项目工程勘察各单项产品合格率100%,报告整体水平达优良品级以上,争创省、市优秀勘察工程。按照招标文件中所提出的要求,严格执行有关技术标准及规范规程,精心勘察,确保勘察成果符合规范及业主要求。若设计总体单位、施工图审查部门对工程勘察成果资料进行评审,其结果达不到技术要求和审查不能通过时,我单位将无条件进行补勘,并至合格为止。2.质量保证措施2.1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机构,明确质量管理职责 建立项目质量管理机构成立由项目负责人、专业总工、行政管理负责人及土工试验室,内、外业质量检查负责人组成的项目质量管理领导小组。专业总工任组长、项目负责人任副组

2、长,统辖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外业组设立由班组长、质检人员、技术人员组成的质量管理小组,外业班组长任组长。切实形成分级管理、层层负责、人人把关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确保技术服务质量的有效运行机制。 严格执行GB/T19001-2000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我公司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严格按我公司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指导书的有关程序进行操作,对勘察成果质量有充分的保证。成立QC小组对勘察实行全体成员、全过程的控制。 把好勘察大纲编制、审查、实施关勘察大纲分初步勘察大纲、详细勘察大纲,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设计书,是开展岩土工程勘测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确定测量、

3、岩土工程勘察费用和确保工程勘测质量及工期的关键。因此,把好勘察大纲的编制和审查关尤为重要。在充分领会业主需要和勘测技术要求的基础上,以招标文件的有关要求和规定为依据,认真编制、仔细审查勘察大纲。力求勘察大纲的内容完整、方法先进、手段齐全、经济合理、切实可行。在现场勘测期间,严格按照勘测大纲的内容和要求开展工作,不得随意变更。若有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履行相应的变更手续并经审批后方可实施。2.2 外业质量保证措施(1) 技术交底外业工作前,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总工及时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勘察技术交底。外业工作期间,现场勘察人员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有关规定及管理制度,按照岗位责任制,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以

4、勘察大纲确定的内容、方法、进度和技术要求,做好各项外业工作。(2)测放钻孔用GPS测量系统或全站仪按照勘探点的坐标测放勘探点位,测放精度符合JGJ87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要求的有关规定,并用木桩或其他标志物标示点位,注明点位编号。孔位测放完毕后,项目负责人对所放孔位进行复核验收,无误后方可安排钻进进入桩位。测量原始资料及时整理归档。如受场地条件限制,勘探点无法定位,及时向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反映,协商解决。(3)钻探 应根据任务要求,确保分层准确、取样符合规定,且资料必须完整、可靠。 钻探方法的选择及钻探技术的应用,应根据地层、岩性鉴别、深度、取样、原位测试及场地现状确定。 钻探前,应充分了解

5、、掌握场地内各种管线、地下建筑物的分布及埋藏情况,勘探作业时应重视城市管网对工程施工的影响,须采取必要的施工保护措施,可采用先探后钻、先挖后钻等方法;由建设单位提供场地及周边的地下管线资料,必要时由建设单位委托有关单位进行物探测试,查明场地地下管线及障碍物的分布情况。 钻进过程中,应认真仔细分层,控制回次进尺,每回次进尺不超过1.0米。岩性描述详实,土层颜色、结构、塑性稠度状态判别正确,物质成分及其含量清楚;砂层描述主要物质成分及颗粒分析、密实状态、含水程度(潮湿程度),地层的夹层等情况。各层深度、厚度、取样深度等记录详细。钻进过程中地下水位变化、各孔初见水位、稳定水位、钻进异常等情况应准确记

6、录。 钻进过程中为保证钻探采取率,对粘性土采取率达到95%,为保证基岩部分的岩心采取率,对其采用双层岩芯管钻进,采取率达到90%以上。 对基岩钻进过程中,应记录统计钻进时间、速度与波速进行对比,判别基岩的风化程度。 钻进过程中要及时观测地下水位,测上层滞水要合理安排好时间,要在隔水层未钻穿前观测。 钻探应根据单孔技术要求进行,即一孔一个钻探任务书。(4)取样在取土标贯试验钻孔中采取原状土样、岩石样进行室内测试。 原状土样:在取土标贯试验钻孔中分层采取,取样间距2.0m,在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取样间距1.50m。主要在土层中采取,采用静压法敞口式或水压活塞式薄壁取土器,保证原状土样达到级-I级。

7、岩石样:在取土标贯试验钻孔中分层采取,取样间距2.0m,进行岩石单轴饱和或天然状态的抗压强度试验。 水样:水样3组,进行室内水质简分析,判定其对混凝土及钢筋等金属构件的腐蚀性。上述样品的采取、包装、封签标识、防护等应严格执行我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关要求。(5)标准贯入试验 标贯试验在土层内宜按2.0m左右间距进行,并应清除孔底残土,进行预贯15cm,然后进行锤击计数,试验完成后,应检查土层中标贯样内是否有碎石土夹层,做好记录,对夹有碎石土的标贯,应剔除不参加统计。 当30cm内锤击数已达50击时,可不再强行贯入,但应记录50击的贯入深度,其试验成果宜换算或相当于30cm的锤击数。 标贯试验前应

8、检查标贯器刃口是否无缺损,落锤重量是否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导向杆落距是否为标准落距(76cm)。 标贯试验时应采取措施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严禁钻孔靠在孔壁一侧进行试验。 每层土标准贯入试验次数不少于10次。(6)波速试验波速试验可根据工程需要采用单孔检层法。 波速试验可利用已完成的钻孔进行,在准备测波速的钻孔要做好护壁工作,波速测试孔深度尽量达到孔底,而不仅仅以20.0m为限,可测试各岩土层的横波、纵波速度。 利用波速试验成果可确定地层小应变的剪切模量、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动刚度等。 波速测试竖向间距宜为1.02.0m,应根据钻孔地层分布确定,不应漏测单层厚度较小的土体,应保证每层岩土部有试验指标。

9、 当钻孔深度大于15m时,应对试验孔进行测斜,测斜点竖向间距为1m,测得每一试验深度的倾斜角与方位。(7)室内岩、土、水试验内容和要求A 土的物理性试验需测定各土层含水量、密度、比重、饱和度、孔隙比、液塑限、颗粒分析、烧失量等。B 土的抗剪强度试验为进行地基承载力和各类稳定性验算以及基坑稳定性验算等需提供各层土的内摩擦角和黏聚力指标,进行直剪试验。C 岩样分析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提供frk值。D化学性试验为了解地下水和土对混凝土和钢材的腐蚀性,应做地下水对混凝土的腐蚀性试验,一般应包括pH酸碱度等,对混凝土处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又需测定土对混凝土的腐蚀性。地下水试样和土试样应在混凝土结构和钢材

10、所在的深度采取。E.室内试验要求试验室对每批送来的水、岩样、土样要及时开始试验,开土、岩前应将土样和岩样标签上的记录和工程负责人填写的送样单上的记录核对,若有不符应立即向工程负责人反映,工程负责人应将其和原始记录核对,经核对纠正后反馈给试验室。每件样品必须严格按工程负责人送样单上要求的项目进行,操作要符合试验操作规程,做到记录中描述清楚,操作规范、细致、无遗漏差错项目,每项试验原始记录数据正确,原始资料进入电脑后经计算的土工试验汇总成果表须经土工试验室主任审核后才能发送给工程负责人使用。(8)在勘察过程中用数码相机对工程有重大意义的工程地质现象、场地、地形、地貌、钻探岩芯等进行彩色数码相机拍摄

11、,以便于地质资料的保存、传输、分析研究、综合整理和后期配合施工等工作的需要。(9)其他各项勘察工作严格按照本投标文件中的具体规定和要求进行,精心勘察,确保第一手资料准确、可靠、系统、完整。(10)各项原始记录内容完整、字迹清楚,及时自检、互检。外业工作结束前,项目负责人及有关人员要对照勘察大纲检查核对钻探、原位测试、取样、编录等资料的质量和数量,并予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原始资料的正确性和完整性。4.2.3 内业质量保证措施 资料整理抓好数据综合整理工作,提高工程勘察质量。数据综合整理工作严格按照招标文件制定的技术标准和强制性条文以及勘察技术要求进行。在进行资料统计、归纳整理、综合分析

12、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划分地层,准确合理选用岩土参数、利用先进的理正勘察软件认真绘制各种图表。切实做到图表数据内容全面、数据准确、清晰美观、实用性强。 报告编写精心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确保本项目达优良品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勘察质量和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编写。要求报告质量达到:资料齐全、内容丰富、依据充分、评价合理、结论准确、建议可行;设计、施工所需岩土参数要经过多种方法的综合对比、互相验证、力求准确可靠;文字叙述清楚简要、层次分明,图文表格统一吻合。 审核审定报告初稿完成并经自检、互检、修改定稿后,依次由审核人、审定人、专业总工进行审查,确保勘察报告达优良品级。严格按照事先指导,中间检查和审查验收的程控程序开展勘察工作。按照我公司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工程勘察工作的每个阶段(准备工作阶段、现场勘察阶段、资料整理和编写报告阶段)都应按事先指导、中间检查、审查验收的程序开展质量控制,为每一阶段的勘察工作质量和最终成果达到优良品级提供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岩土与地质勘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