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037275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教师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8 声学简答与阅读理解冷点问题1. 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振动。请你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发声体在振动,在你所举的例子中,请说明是哪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的。【答案】见解析。【解析】(1)把钢尺放在桌子边上,一只手压住钢尺的三分之二处,另一只手轻轻去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振动产生了声音。(2)在鼓的鼓面上放上几个黄豆,轻轻击打鼓面,鼓面上黄豆在跳动,并产生了声音。(3)敲锣的时候,锣振动产生声音,只要用手按住锣面,停止了振动,声音也停止。(4)打洋琴的时候,把一个小纸条放在琴弦上,小纸条就会跳起来,并发出悦耳的声音。等到小纸条停

2、止跳动时,当然琴声也就没有了。(5)人说话时,如果用手摸嗓子,也会感觉到喉部在振动,发音停止了,就不会感到喉部在振动了。2.我们知道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案】见解析。【解析】可以在桌面上放一些轻小的物体,如粉笔屑、泡沫、小纸团等把桌面的振动放大,通过轻小物体的振动观察桌面的振动。3. 阅读课本中的声速表(如下表格所示),你能获得关于声速的哪些信息?【答案】见解析。【解析】(1)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2)声音在液体中传播比空气中快。(3)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

3、快。4. 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敲打的声音?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答案】可以听到两个敲打的声音,先听到的是通过铁管传到耳朵里的,后听到的是通过空气传到耳朵里的。因为声音在铁中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解析】会听到两次敲打声音;一次是通过铁管传播的,另一次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但声音在空气和铁管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根据v=s/t可知,当传播的路程相同时,传播的时间与传播的速度成反比,所以传播的速度不同,导致传播的时间也不同。5. 在室内讲话比旷野里响亮,这是为什么?【答案】见解析。【解析】在屋子里说话,说话的声音传到墙壁上又反射回来,时间

4、差太短,我们不能分辨出回声与原声,我们听到的是回声与原声的混合,使原声加强,因此我们听到的响亮;在空旷地方说话,声音传播出去,周围没有高大的建筑物,不能反射形成回声,我们听到的只是原声,因此听起来就没有屋子里响亮。6.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假如声音的传播速度减小为1m/s,世界将会发生哪些变化?写出几个合理的场景(至少两个)【答案】答案不唯一,如:(1)老师说下课了,过很长时间后同学们才能听到下课的命令,所以同学们还是坐在位子上没有动;(2)汽车的行驶速度比喇叭的声速传播的快,汽车喇叭就失去了作用【解析】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当传播速度减小时,声音传播的速度就慢下来,据此联

5、想举例如果是1m/s 那么:听到电话声,跑过去已经挂了; 你看别人说话光看到嘴动不见发声,过了很久才听到声音了;看到闪电可以慢悠悠捂耳朵,不怕被镇住了;开车的让人闪闪,不会摁喇叭了,最多打旗语灯语,或者拿杆子捅捅你。7.观察一件乐器。它是由什么振动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答案】见解析。【解析】弦乐:是由张紧的弦线振动,并带动共鸣箱内的空气发生共振,产生响亮的声音,改变琴弦张紧程度、长短,能改变振动频率来改变声调;通过改变琴弦的振幅来改变响度。管乐:如笛子,是靠乐器内空气柱的振动来发出声音,改变空气柱的长短(如按住或打开不同的孔),来改变音调;改变吹奏的力量来改变响度。敲击乐器:

6、是靠自身的震动传声声音。每个乐器根据自身固有频率发出固定频率的声音,轻重敲击,改变其响度。8.生活中经常用“高”“低”来形容声音,如“女高音”“男低音”“引吭高歌”“低声细语”。这四个词语中的“高”“低”描述的各是声音的哪些特性?【答案】“女高音”的“高”是指音调高;“男低音”的“低”是指音调低;“引吭高歌”的“高”是指响度大;“低声细语”的“低”是指响度小。【解析】音调与频率有关,用高低反映;响度与振幅有关,用大小反映。女高音音调高;男低音音调低;引吭高歌响度大;低声细语响度小。9.小小音乐会。试着制作一件小乐器,在班里举行的小型音乐会上用自己制作的乐器进行演奏,看看谁的乐器有新意,谁演奏得

7、好。看看以下制作方案能否给你启发。方案一: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可以出发1.2.3.4.5.6.7的声音来。方案二: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或碎布,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或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音调就会改变。水瓶琴 音调可变的哨子 【答案】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解析】(1)1.2.3.4.5.6.7指音调逐渐升高。方案一:是靠瓶子振动产生的声音,其水柱低的音调越高。(2)上下推拉“活塞”,用嘴吹管的上端,管

8、上端中空气柱长度变化,音调就会改变。方案二:是靠管中空气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10.如图所示,往暖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中水位的高低请你简要说明其中的道理【答案】见解析。【解析】往暖瓶里灌开水,是根据音调不同来判断水位高低的。往暖瓶内灌开水时,瓶内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随着瓶内水面上升,瓶内气柱变短,其振动频率加快,发出的声音音调变高。11. 请你分析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还是利用声传递信息。(1)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答案】(1)利

9、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传递信息;(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传递信息;(3)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传递信息;(4)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传递能量。【解析】关键在于声音对物体的形状或状态是否能改变.比如B超,如果检查身体,那么对身体的各个部位不会产生改变,只是反映出身体的健康状况,这就是传递信息.如果碎结石,把大块结石碎成小块,形状改变了,这就是传递能量.12. 以“声的利用”为关键词,查询有关资料,写出利用声的主要方面。【答案】声纳;超声探伤仪;B超;超声加湿器;超声清除牙垢等;次声检测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等;超声波碎石【解析】围绕声传递信息和声传递能量

10、来举出与生产、生活、科技发展有关的一些实例即可。13. 调查一下校园里或者你家周围有什么样的噪声。应该采取什么控制措施?与班里的同学交流,看看谁的调查更详细,采取的措施更好。【答案】噪声主要有车辆发动机的声音、鸣笛声。周围村民的鞭炮声等。可以采取多植树、设置禁鸣标志的方法,当有噪音时关闭门窗。【解析】先写出校园和家园周围有哪些噪声,再找出控制的措施,然后找同学交流。校园里工人师傅开动机器修理运动场的声音,对于上课的学生来说就是噪声,采取关严门窗的办法即可。家庭周围有行驶的汽车喇叭发出的刺耳噪声,也采取关严门窗或者佩戴耳罩等措施。14. 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采取下面的哪些方法是有

11、效、合理的?如果你认为无效或不合理,简单说明理由。(1)老师讲话声音大一些;(2)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3)在教室周围植树;(4)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答案】见解析。【解析】(1)(3)是合理的,外界有噪声时,老师声音再大点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树木可以吸收部分噪声,故(1)(3)是有效的、合理的;(2)有效,但不合理,学生听不到老师的讲课声;(4)是无效的,这种装置只是检测装置。15. 在安静环境里,测量你的脉搏在1 min内跳动的次数。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你的脉搏有变化吗?测量一下。【答案】见解析【解析】安静环境里,成年人脉搏一般为每分钟6075次;噪声环境下,情绪激动,血压

12、上升,脉搏会加快,但一般不会改变很多,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在声音过大的环境里,(1)人与人之间无法用语言交流。(2)听不到乐器伴奏声和歌唱家歌唱声。(3)无法判断自然界能够发声的物体。16. 学过“声现象”这一章后,请结合学过的知识,再加上你丰富的想象,写一篇“无声的世界”或类似题目的科学作文。【实例】感悟无声的世界我从未设身处地去体会聋哑朋友期待被人理解的渴望,直到一次写作课堂上。老师带我们走入无声的世界,体验聋哑朋友的日常生活。我们两个人一队,开始无声的交流。我们可以通过手势或肢体语言来跟传递观点,但却不能发出任何声音。 我的同桌拍了我一下,示意交流开始。他用表情语言,语速很慢,每个字都会停

13、顿一下让我来思考。第一个字,他把舌头卷起来,看起来有点儿像shi或chi这个音。第二个字,他把嘴巴合在一起,然后轻轻地微微张开,有点儿像bing或ping这个音。第三个字比较难,他的嘴巴微微张开,然后越张越大,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心想,如果把shi和bing拼起来很奇怪,但如果突然,我的脑海中闪过一个词“吃苹果”,恰好第三个字的口型也吻合,我激动之余高喊一声:“吃苹果!”同桌被我突然的大声吓了一跳,高兴地说:“答对了!你真厉害!”我听了心里美滋滋的,也连夸同桌口型夸张到位。 轮到我来扮演聋哑人。我思考片刻,便用手势做出喝水状,嘴巴也做出“喝水”二字发音时的形状。同桌歪着头、眼珠子骨碌骨碌转,

14、用略带疑惑的口吻问我:“喝水?”我笑眯眯地点点头,我的急性子同桌高兴得一蹦三尺高,急忙找老师报喜去了。 这一堂课,让我深深地感受到聋哑朋友日常交流的不易以及期待被人理解的急切渴望,也让我对自己拥有的健全的身体无比感恩。17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阅读表格数据,参照表格回答:(1)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写出两点)(2)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答案】(1)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的动物低;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有一些动物能够听到。【解析】(1)人的最高听觉是2

15、0000 Hz,其他动物最高听觉都大于这个数值,说明人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低。人的发声频率是85 Hz1100 Hz,这个范围比其他动物的都小。(2)地震前夕,有次声波产生,次声波频率小于20 Hz,人听到声必须声的频率大于20 Hz。从表中可以看出狗就能听到地震发出的次声波。从中可知,平时狗无缘无故有强烈的反应,间接可以判断是否可能某地有地震。18.某种昆虫靠翅膀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其振动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这种昆虫振动发出的声音吗?请你结合下表谈谈人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图表中对于某个物体而言,上面条形方块表示发生频率,下面条形方块表示听觉频率。) 【答案】这种昆虫振动频率是350Hz 。人类能听到这种昆虫振动发出的声音。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解析】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的单位是Hz。也就是说物体在1s内振动350次,那么它的频率就是350Hz. 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它的频率就是350Hz.根据上面表格给出的信息可以知道,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人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