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361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轮罩产业发展工作建议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零部件企业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汽车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主力军,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市场,以获得核心技术、扩张全球规模和培育优秀人才。因此,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正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合作、资本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我国各零部件企业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为企业营造便利化

2、营商环境,加大品牌培育,推动零部件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一、 现状趋势(一)创新要素形成一定积累和明显增长,支撑了当前阶段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

3、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占比172%。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产业界联合投入,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

4、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

5、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能力和绩效稳步提高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

6、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竞争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依靠长期连贯的研发投入,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汽车行业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2023件,增长到2016年的50480件,增长了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从发明专利公开量的研发人员人均占有情况来看,2016年每百名研发人员

7、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01年的251倍,技术创新成果富有成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科研机构初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国范围内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75所,其中,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先高校不仅培育了大批汽车人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四)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面向汽车强国建设战略需求,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缺少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和系统化的战略研究能力。汽车产业系统性强,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体制机制复杂,当前缺少一个面向未来汽车强国建设,能够提供创新

8、战略咨询的一个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智库平台。二是创新链不完整,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的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究机构角色缺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严重不足,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之间,缺少能够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非盈利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三是现有创新要素和平台存在投入分散、缺少协同。产业界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总量不足,且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分散、重复投入和研发效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二、 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概况在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带动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产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链协同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1年-201

9、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快速增长,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从2011年的19,77891亿元增长到2017年的38,80039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89%。2018年,受汽车行业整体市场变动的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出现下滑。2019年、2020年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有所增加,2020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6,31065亿元,较2019年增长155%,行业重新进入上升通道。2021年中国汽车市场恢复正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更是大幅增长。汽车行业的回暖也给相关零部件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大幅增加,2021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实现

10、主营业务收入40,66765亿元,较2020年增长1200%。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表明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研发技术、管理能力、生产水平等实力的整体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报告(20192020),目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已经超过3万亿元,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值比上整车产值1:1的比例远低于汽车产业链成熟国家17:1的比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市场空间巨大。三、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

11、均复合增长率为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

12、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入围数量逐年增加。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容量巨大,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规模普遍较小,总体呈现小而散的市场格局。根据

13、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的强国之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研究,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超过10万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规模以上(年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为147万家。汽车冲压件种类繁多,市场空间较大,但是市场相对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从市场格局来看,主要分为三类企业:第一类为国外汽车巨头在国内的合资企业,其生产技术较为先进,居于早期市场龙头地位;第二类为以华达科技、联明股份、常青股份等为代表的国内大型民营冲压件生产企业,其已形成一定规模,具有自主模具设计制造能力和成本竞争力;第三类为数量众多的中小型冲压件厂商,其研发能力、生产技术等较弱

14、,模具开发能力不足,效益较低。五、 建立完善的纵横协同的标准体系加快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之间的纵向协同,大力促进汽车与相关交叉领域以及国际标准的横向协同。加强标准自主化研究。加强汽车领域标准化工作顶层规划设计,研究制定和不断完善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优先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的标准体系规划。吸收借鉴国际标准化发展历史和经验,推动我国标准化自主研究,促进基础共性、前瞻新技术领域的标准开发,发挥标准在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技术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加强产业合作、促进国际交流方面所起到的实质性带动作用。提升标准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积极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全面谋划和参与国际标准化战

15、略、政策和规则的制定修改,提升我国对国际汽车标准化活动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帮助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实质性参与国际汽车标准化活动,提升企业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吸纳各方力量,加强中国汽车标准外文版翻译出版工作,培育、发展和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服务我国汽车企业和产业走出去。积极发挥标准化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服务支撑作用,促进沿线国家在汽车政策、法规与标准方面的互联互通。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形成团体标准与国、行标协调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加强汽车领域团体标准制定机构的工作引导和规范管理,支持汽车行业社会团体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培育团体标准品牌,树立团体标准高品质形象。依托产业创新联

16、盟等组织的跨产业、跨学科融合研究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汽车数字化+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跨界和新兴交叉领域的团体标准制定。六、 汽车零部件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一)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情况行业汽车冲压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冲压零部件和冲压模具等,通过采购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加工成汽车冲压零部件后销售给整车制造商或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冲压零部件上游行业为钢铁行业,下游主要为汽车整车制造商及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二)汽车零部件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钢材是汽车零部件行业最为重要的上游行业,是行业主营业务的主要上游行业。2011年-2015年,钢材市场价格跟随国际大宗商品高位回落,钢价持续下降。2016年后,房地产、基建、汽车行业转好带动钢材价格上涨。2018年后,在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