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264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防潮密封类辅材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注重行业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综合性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培育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基础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鼓励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在国际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相关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信部启动了以绿色工厂

2、、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案,已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一、 推动智能制造数字转型,变革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全面提升行业生产经营管理智能化水平,促进绝热行业全产业链价值链与工业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形成行业信息化生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为行业安全高质量发展赋能。实施政策促进、标准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等措施,建立健全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从企业需求入手,建立企业级工业互联网生态系统,促进业务流程、生产方式重组变革,有序、有效的利用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实现向信息集成应用和智能化经营管理变革,构建新的产业协作、资源配置和价值

3、创造体系。强化行业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攻关。实施智能制造推进工程,依托行业骨干企业创建开放共享的绝热行业智能制造创新平台,研发推广适用于绝热工业的智能制造软件、硬件系统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交互系统等智能产品,突破智能控制和优化、数据采集与分析、故障诊断与维护等一批核心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智能化、数字化、集成化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岩棉、玻璃棉、硅酸铝纤维等行业生产方式的自动化、智能化。创新5G+工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推动绝热行业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推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互联互通。适时开展行业贯标工作,着力推进关键环节典型应用,培育一批单项应用典型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装备、软件、自动化、仪器仪

4、表、系统集成商、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加快培育一批针对绝热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二、 行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全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770万吨,较2015年增长365%,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绝热节能材料制造和加工能力,以及包括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程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配套能力。规模以上企业近700家,全行业产值近千亿元。(二)产业布局基本完成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华北地区的大城县和河间市在不到30公里范围内,形成生产和销售型服务的绝热材料生产基地,其中岩棉、玻璃棉、橡塑泡沫产品为主要产品。岩棉主要生产在河北、山东、辽宁、安徽、江苏、内蒙等地区。形成产销平衡的生产

5、格局。(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初步建立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相关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信部启动了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案,已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从2016年开始,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积极配合工信部、中国建材联合会,在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行业绿色三星级评价通过企业数量20家,2019

6、年开始编制绝热材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要求评价标准,将于2022年2月颁布实施。(四)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绝热节能材料生产规模大型化、自动化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岩棉新一代技术生产线着手建设,新建岩棉生产线单线年产能达到3万吨,大产量年产5万吨立式熔制炉及电熔炉生产开始在国内推广;泡沫玻璃生产效率和单线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已涌现双盒生产线和三盒生产线。岩棉、玻璃棉行业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颁布实施,行业内两家岩棉企业通过A级绩效评审。我国目前是从事气凝胶研发和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处于全球领跑的第一梯队,同时也是最大的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应用领域

7、最活跃拥有研发机构、专利数量、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耐温已经突破1300,柔性气凝胶研发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在单溶剂干燥技术方面部分领先欧美。国内第一个气凝胶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GB/T34336-2017的发布和实施,中国成为除美国之外拥有气凝胶材料国家标准的国家。三、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我国绝热节能产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绝热节能企业凭借先进技术与丰富市场经验登陆中国,率先抢占市场。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本土的绝热节能企业也在不断积累中逐步发展。由于绝热节能材料种类繁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生产不具有特殊资质要求,准入门槛相

8、对较低,因此,我国绝热节能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且行业内高水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在规模上、技术上以及管理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差距。但伴随日益趋严的环保要求和各行业超低排放和特殊排放的常态化,对绝热节能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国产绝热节能技术的进步。四、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概况绝热节能材料是用于设备或者建筑围护,阻抗热流传递的材料或者材料复合体。保温性能优劣主要通过导热系数反映,在一般情况下,平均温度等于或小于623K(350)时,其导热系数不大于0174W/(mK)、密度不大于350kg/m3的材料可称为绝热材料,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55W/(mK)的绝热材料称为高效绝热材料

9、,影响材料导热系数的因素包括密度、湿度、温度三大类。绝热节能材料一方面要满足建筑空间或设备装置对热环境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节约了能源。绝热节能材料广泛应用于能源、工业生产、建筑、交通、仓储等行业,用于设备、储罐、管道、建筑物、电器、冷库、车船等设备的绝热节能。绝热节能材料是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材料。根据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提供的数据,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从2016年起产量开始增长,尤其是2017年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受到国家政策影响,产量出现较大幅度增长。2021年,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达到850万吨,同比上升759%,从整体来看,我国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总体运行稳步增长。绝热节能材

10、料按绝热材料材质可分为无机绝热材料、有机绝热材料、金属绝热材料、真空绝热材料和纳米孔绝热材料五大类。无机材料主要包括岩棉、矿棉及其制品、玻璃棉及制品、硅酸铝纤维及制品、泡沫玻璃等;有机绝热材料主要包括聚氨酯(PU)、挤塑聚苯乙烯(XPS)、可发性聚苯乙烯(EPS)、酚醛树脂泡沫等泡沫塑料;金属绝热材料主要有铝箔和锡箔;真空绝热材料包括真空绝热板、真空绝热容器等,目前主要应用在家电领域(冰箱、冷柜等)以及冷链物流(医用及食品保温箱、自动贩卖机等)等领域。纳米孔绝热材料主要包括气凝胶等复合材料,由于使用成本还比较高,目前尚处于导入期阶段。五、 进入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主要壁垒(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技

11、术壁垒普通绝热节能材料种类繁多,生产无需特殊资质要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但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的生产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对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都有较高的要求,不同的使用环境对绝热节能材料的性能也有着不同的技术要求,需要根据绝热节能材料和使用环境的特点定制不同的产品。同时,为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生产厂商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探索新工艺和调试新设备,这要求企业掌握的关键技术具有核心竞争力。另外,随着下游应用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对于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的耐温、环保等特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强技术研发实力的企业才能不断满足客户快速变化的产品需求。(二)绝热节能材料行业资金壁垒绝热节能行业下游客户

12、一般均要求供应商提供一定的付款账期,所以该行业的回款时间一般较长;同时,生产高性能绝热节能材料需要精密控制的专用定制设备和高质量原材料。这些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三)绝热节能材料行业规模壁垒绝热节能材料的生产具有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规模优势明显、成本控制优秀的企业才能立足于市场,新进入的企业因此面临规模壁垒。同时,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下游行业所使用的高性能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热节能材料处于不断地技术进步和调整中,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会针对客户需求进行产品性能及配方的调试,这些下游

13、应用环境的变化都要求绝热节能材料生产厂商在确保一定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根据客户需求开发新产品。(四)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客户壁垒对于下游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而言,产品质量将直接关系到以上领域客户最终产品的质量以及其他特性。下游行业客户对于合格供应商的选择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评审认证,且其对供应商的替代风险较大。对于该类型客户而言,一旦进入以上客户的供应商体系,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因此,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特别是高性能材料领域存在一定的客户准入壁垒。六、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上下游关系(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与上下游

14、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玻璃和聚氨酯等原材料行业及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各类储罐、管道和设备绝热节能领域。(二)上游行业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影响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玻璃和聚氨酯等原材料行业及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行业。与发达国家同类生产商相比,国内生产厂商在材料、能源供给和成本上优势明显。我国拥有世界玻璃生产总量的31%,因此上游废玻璃等供应充足。2020年我国聚氨酯产量达1,400万吨以上,聚氨酯产品消费量达1,200万吨以上。我国目前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

15、产国,上游聚氨酯供应充足。另外,利用玻璃、聚氨酯等原材料生产绝热产品,需要耗用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目前国内电力和天然气供应较为充足。(三)下游行业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影响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下游行业的供求关系、景气程度、经营模式和技术水平对本行业的发展及盈利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下游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各种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带来绝热节能材料生产需求的增加。目前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需求主要在炼化管道、储罐等石油化工行业,在建筑、地下工程等行业的产品渗透率并不高,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不

16、断趋严以及相关下游产品能效等级标准的提高,并伴随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热节能材料产品性价比的提升,新型绝热节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七、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周期性行业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绝热节能产品本身的周期性并不十分显著,但其主要下游应用领域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下游基础建设投资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宏观经济尤其是固定投资增速较高的状况下,行业扩张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较高;如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加环保等压力叠加,则可能导致行业进入周期性的调整。(二)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季节性和区域性从工业领域石油炼化、LNG等下游行业看,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热节能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七大炼化生产基地等沿海地段、LNG接收站等沿海沿江地区;建筑领域需求端没有明显区域性。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