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272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发展实施建议有效化解水事矛盾纠纷和涉水行政争议。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调处相结合的原则,完善属地为主、条块结合的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机制。加强源头控制和隐患排查化解,建立跨行政区域水事活动协商制度,加大重大水事纠纷调解力度,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健全水利行政复议案件审理机制,坚决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努力化解涉水行政争议,提高公信力。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加强国情水情教育,开展节水公益性活动,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强化公民节水义务和责任,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建设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支持依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教育展馆,为

2、公众提供水情教育实践平台。一、 培养公民节水洁水意识(一)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媒体,加强国情水情教育,开展节水公益性活动,大力宣传节水和洁水观念,树立节约用水就是保护生态、保护水资源就是保护家园的意识,强化公民节水义务和责任,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建设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支持依托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教育展馆,为公众提供水情教育实践平台。(二)扩大社会参与鼓励和引导公众增强节约水、爱护水的意识,营造全社会亲水、惜水、节水的良好氛围,推动形成全社会用水自觉、绿色消费。广泛发挥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参与节水的积极作用,强化节水的社会监督。二、 水务行业市场化程度在上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

3、水务行业主要由政府垄断经营管理,公有公营体制下运行效率低下,设备陈旧,供水和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给各级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开支压力。随着关于加快市政公用市场化进程的意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出台,推动和加快了水务行业市场化进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到水务行业之中。水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行业龙头企业逐步进行异地扩张,市场呈现多元资本跨地区参与的趋势。水务行业为典型的政策导向型行业,从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可以看出,行业的总体方向是加快市场化,积极推动污染治理,促进对水资源的保护,这一点在水价改革、特许经营、环境保护和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但受制于水务行业的公共事

4、业性质,目前中国水务市场参与者仍以水务企业为主。同时,供水价格与污水处理价格长期以来均受到政策管制,市场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三、 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以完善江河流域防洪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为重点,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强突出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一)完善江河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治理骨干工程建设。以东北三江治理、进一步治理太湖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大江大河大湖防洪减灾体系,提高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加强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和崩岸治理、上游干流治理、洞庭湖鄱阳湖综合整治和蓄

5、滞洪区工程建设。继续实施黄河下游、宁蒙河段和上游河道治理,开工建设黄河古贤、陕西东庄等水利枢纽工程,深入开展黑山峡河段开发工程前期论证。加快淮河出山店水库、平原洼地排涝治理、行蓄洪区调整与建设等治淮骨干工程建设,推进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推进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建设与调整,加强重要河道治理。加快西江大藤峡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全面完成黑龙江、松花江、嫩江干流防洪治理,整体提高东北地区防洪排涝能力。加快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和防洪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新疆叶尔羌河防洪治理以及阿尔塔什、卡拉贝利等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推进大石峡水利枢纽等工程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强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列入

6、规划的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治理,使治理河段基本达到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在完成原有规划任务的基础上,扩大流域面积2003000平方公里中小河流治理实施范围。继续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对重点山洪沟进行防洪治理。加强重点易涝区治理,对东北平原、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闽浙沿海平原等涝灾问题突出的重点圩垸和涝区进行治理,加强区域应急排涝设施建设。加快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继续推进病险水库及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结合2016年防洪抢险情况,进一步推进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水库清淤试点。开展重点海堤达标建设,以保护沿海地区重要城市、重

7、要经济区、重要基础设施为重点,逐步构筑完善的沿海防潮减灾体系。加快建成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形成覆盖地市和重点县区的异地视频网络、覆盖重要水库和水电站的防汛抗旱调度体系。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体系,提高自动化监测水平。(二)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加快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加快西藏拉洛、贵州马岭、重庆观景口、湖南莽山、黑龙江奋斗、云南德厚等在建水库的建设步伐,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建成发挥效益,着力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新开工建设安徽江巷、四川李家岩、贵州黄家湾、云南阿岗、福建霍口、浙江朱溪等一批重点水源工程。继续加强西南等工程性缺水地区中型水库工程建设,增强城乡供水保障和应急能力。实施一批重大引调水工程。加快陕西引

8、汉济渭、甘肃引洮供水二期、贵州夹岩水利枢纽及黔西北供水、鄂北水资源配置等在建工程建设进度。坚持三先三后(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原则,深入做好引调水工程前期论证工作,深化引江济淮、滇中引水、引绰济辽等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工程尽快开工建设,疏通水资源调控动脉,提高区域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保障重要经济区和城市群供水安全。加快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受水区配套工程建设,充分发挥工程效益。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后续工程建设。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理念、新要求和黄河流域水沙变化等情况,进一步深化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论证。加快抗旱水源工程建设。以干旱易发区、永久基本农田集中区、粮食主产区等为重

9、点,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蓄引提调抗旱水源工程,通过科学配置和优化调度,发挥各类水源调节互补的抗旱作用。在中西部山丘区,以水窖、水池、塘坝等为重点,提高雨水集蓄能力,解决干旱期群众生活生产用水问题。鼓励非常规水源利用。加大雨洪资源、海水、再生水、矿井水、微咸水等开发利用力度,把非常规水源纳入区域水资源统一配置。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为重点,加快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工业生产、城市绿化、生态景观等优先使用再生水。加大海水淡化和直接利用力度。完善雨洪资源利用设施,增加对雨洪径流的滞蓄利用能力。积极实施人工增雨(雪),科学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四、 水务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供水价格保持稳定上涨趋势,污水处

10、理费存在提价空间供水方面,从2013年开始,水务行业供水成本受到原材料和处理标准的影响上涨明显,而收入端受到政府调控影响增长缓慢,导致我国水务企业整体盈利能力不高,企业经营压力大。当前我国水价和水费较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偏低。例如,OPEC成员国的水费占可支配收入比约为4%,而中国的水费占可支配收入比约为04%;2018年北京水价仅为纽约的1/10,相比较而言,我国的水价仍然具备较大的上涨空间。目前,我国城市供水行业市场化改革和水价制定市场化改革仍处于进程中,企业在水价的制定过程中影响能力有所提升,用户对自来水价格的商品属性意识也在提高,未来水价将稳步上涨。污水处理方面,提质增效工作中的管网新建改

11、建和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都将提升污水处理企业的资本投资力度,从而带来污水处理服务费提升的需求。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的要求来看,还是和国际主要城市的收费对比,我国的污水处理费价格均存在相对较大的提升空间。(二)污水资源化趋势加速再生水主要是指污水经进一步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我国污水资源化起步较晚,污水再生整体水平较低。2020年城镇再生水利用量为148亿立方米,再生比例仅在22%左右,远低于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50%的要求。2021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十部门共同发布关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对全面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进行了部署,将再

12、生水纳入水资源统一开发管理,推动水资源优化配置。要建立使用者付费制度,放开再生水政府定价,由再生水供应企业和用户按照优质优价的原则自主协商定价。对于提供公共生态环境服务功能的河湖湿地生态补水、景观环境用水使用再生水的,鼓励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推动污水资源化利用。2015-2020年,我国城市再生水利用量逐年增长,2020年达到13538亿立方米。2021年,我国持续推进再生水利用,在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提到至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循环经济也是十四五规划的目标之一,污水再生利用的相关研究和技术得到广泛关注。(三)水务行业集中度提升,技

13、术和规模优势水务企业加快区域布局我国现有水务企业众多,但是水务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分散化制约了水务行业技术的进步和服务的标准化。有技术前景和规模优势突出的水务企业将加快区域布局,介入其他区域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并加快拓展新业务,呈现多元资本跨区域参与的趋势。未来水务行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业绩好、实力强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快速增长,行业集中度将提升。同时,目前我国近8亿人生活在农村和城镇,农村污水治理市场空间巨大。随着农村地区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扩大,农村污水市场需求加速释放,众多水务企业开始布局农村污水处理市场。(四)水务行业供排水一体化水务业务不断发展供排水一体化建设指水务企业经营

14、水务产业链中供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等多项业务。一方面,供排水一体化可以全面优化城市水务工作,通过一体化将供排水各方面的人力、管理及技术等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有利于降低整体运营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一体化管理同样也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在运营管理、技术研究等方面相互经验借鉴,同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五、 提高城市防洪排涝和供水能力(一)提高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能力保障城市排水出路通畅。保护山、水、林、田、湖等自然生态要素的完整性,结合自然生态空间格局,构建和完善城市泄洪排水通道。加强对城市坑塘、河湖、湿地等水体自然形态的保护和恢复,禁止填湖造地、截弯取直、过度渠化硬化河道等侵占河湖、破坏

15、水生态的行为。加强河道系统整治,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恢复和保持河湖水系的自然连通,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保障城市排水出路。加快城市排水防涝和防洪设施建设。结合城市未来发展规模,统筹市政建设、环境整治、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需要,综合确定城市河道防洪排涝标准,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通过城市规划引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推广海绵型公园和绿地,推进海绵型建筑和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及排水管网、泵站等设施,着力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加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加强城市气象和水文信息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提高暴雨、洪水预测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完善排涝和防洪应急预案,加强城市内涝和

16、洪水风险管理,增强群众防灾避灾意识,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二)完善城市供水结构加快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以缺水及水污染严重地区城市为重点,加快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按照优水优用,就近利用的原则,在工业生产、城市绿化、道路清扫、车辆冲洗、建筑施工及生态景观等领域优先使用污水再生水。到2020年,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0%以上。加强雨水和海水利用。加强城镇雨水收集、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恢复城市雨水的自然循环,涵养城市水源,科学布局建设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调蓄设施应结合城市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建设形式,尽量与绿地、水系相结合。因地制宜建设海水淡化或直接利用工程,鼓励沿海地区和工矿企业开展海水淡化水利用示范工作,将海水淡化水优先用于适用的工业企业。(三)加强城市应急和备用水源建设加快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对水源单一、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不足的城市,要在对现有供水水源挖潜改造的基础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