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2663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矿石选矿行业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建立健全产品质量评价体系,加快推动钢材产品提质升级,在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能源装备、先进轨道交通及汽车、高性能机械、建筑等领域推进质量分级分类评价,持续提高产品实物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促进钢材产品实物质量提升。支持钢铁企业瞄准下游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发展高品质特殊钢、高端装备用特种合金钢、核心基础零部件用钢等小批量、多品种关键钢材,力争每年突破5种左右关键钢铁新材料,更好满足市场需求。鼓励企业牢固树立质量为先、品牌引领意识,深入推进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型制造,开展规模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网络化协同制造、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提升产品和

2、服务附加值。资源多元化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国内铁矿山产能、规模、集约化水平大幅提升,废钢回收加工体系基本健全,利用水平显著提高,钢铁工业利用废钢资源量达到3亿吨以上。一、 有序发展电炉炼钢推进废钢资源高质高效利用,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对全废钢电炉炼钢项目执行差别化产能置换、环保管理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就地改造转型发展电炉短流程炼钢。鼓励在中心城市、城市集群周边布局符合节能环保和技术标准规范要求的中小型电炉钢企业,生产适应区域市场需求的产品,协同消纳城市及周边废弃物。积极发展新型电炉装备,加快完善电炉炼钢相关标准体系。推进废钢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废

3、钢加工配送体系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电炉钢发展示范区建设,探索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分别遴选8家左右优势标杆电炉炼钢和废钢加工配送企业,形成可推广的产业模式。二、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打造若干世界一流超大型钢铁企业集团。依托行业优势企业,在不锈钢、特殊钢、无缝钢管、铸管等领域分别培育12家专业化领航企业。鼓励钢铁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改变部分地区钢铁产业小散乱局面,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有序引导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独立热轧和独立焦化企业参与钢铁企业兼并重组。对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的企业进行冶炼项目建设时给予产能置换政策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

4、积极向实施兼并重组、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的钢铁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妥善做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中的职工安置。三、 基本原则(一)坚持创新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引领,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强化高端材料、绿色低碳等工艺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强化产业链工艺、装备、技术集成创新,促进产业耦合发展,强化钢铁工业与新技术、新业态融合创新。(二)坚持总量控制优化产能调控政策,深化要素配置改革,严格实施产能置换,严禁新增钢铁产能,扶优汰劣,鼓励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三)坚持绿色低碳坚持总量调控和科技创新降碳相结合,坚持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全面推进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推进减污降碳协

5、同治理。(四)坚持统筹协调统筹供给保障、绿色低碳、资源安全和行业发展,遵循钢铁工业发展规律,保持去产能政策的稳定性和前瞻性,提高供需的适配性、有效性。四、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多元化原料供应体系。强化国内矿产资源的基础保障能力,推进国内重点矿山资源开发,支持智能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加强铁矿行业规范管理,建立铁矿产能储备和矿产地储备制度。促进难选矿综合选别和利用技术应用,推进钒钛磁铁矿综合开发利用。鼓励企业开展港口混矿业务,增加港口库存,发挥港口库存对资源保障的缓冲作用。按照市场化原则,加强国际铁矿石资源开发合作。完善铁矿石期货市场建设,加强期货市场监

6、管,完善铁矿石合理定价机制。五、 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营造产学研用一体的协同创新生态。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行业公共服务创新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围绕低碳冶金、洁净钢冶炼、薄带铸轧、高效轧制、基于大数据的流程管控、节能环保等关键共性技术,以及先进电炉、特种冶炼、高端检测等通用专用装备和零部件,加大创新资源投入。发挥新材料生产应用示范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关键领域钢铁新材料上下游合作机制,搭建重点领域产业联盟。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钢铁行业创新平台,积极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强标准技术体系建设,制定发布一批基础通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培育发展一批先进适用的高水平团体标准,满足市

7、场和创新需求。六、 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立足源头预防,从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标准、行政许可等方面指导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钢铁企业要健全完善安全风险防控机制,持续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淘汰落后高风险工艺技术和设备,实施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控与预警技术应用,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大力提高商用密码应用安全,提升工业控制系统安全防护水平,制定应急响应预案,积极应对新兴技术融合带来的安全挑战。七、 优化产业布局结构鼓励重点区域提高淘汰标准,淘汰步进式烧结机、球团竖炉等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工艺和设备。鼓励有

8、环境容量、能耗指标、市场需求、资源能源保障和钢铁产能相对不足的地区承接转移产能。未完成产能总量控制目标的地区不得转入钢铁产能。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对于确有必要新建和搬迁建设的钢铁冶炼项目,必须按照先进工艺装备水平建设。现有城市钢厂应立足于就地改造、转型升级,达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竞争力弱的城市钢厂,应立足于就地压减退出。统筹焦化行业与钢铁等行业发展,引导焦化行业加大绿色环保改造力度。八、 铁矿石价格的影响因素铁矿石价格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供需双方市场力量、远洋海运价格和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其中,全球和区域市场的宏观经济状况与铁矿石市场的兴衰密不可分,宏观经济走势,往往直接影响到钢

9、铁消费,进而影响到铁矿石价格波动;海运价格方面,铁矿石海上运费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海上运费的起伏直接影响铁矿石价格的波动,而海上运费又与油价、人工成本等因素息息相关;此外,铁矿石作为大宗原材料商品之一,容易受到美元走势影响,若美元大幅贬值,会直接导致全球以美元计价的各种资源性产品价格不断上升,铁矿石价格和钢铁价格也会受美元贬值的影响而上涨。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冲击对建筑业及机械制造业均产生一定影响,下游需求减少导致钢厂利润有所下降,从而使铁矿石需求降低,也使得铁矿石价格在短期内出现震荡下行,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上半年,随着新冠疫情有效控制,国内下游需求对钢材产品的加

10、速释放和之前钢厂在低库存状态下的补库需求、以及受国际铁矿石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强等因素影响,铁矿石价格呈现持续上涨走势。我国作为铁矿石进口大国,不同时期或不同发展阶段对铁矿石需求的变动,均会对国际铁矿石价格走势有着高度影响。2021年下半年至2022年上半年,受我国港口铁矿石库存积压、国家政策调控以及国内双碳、双控政策措施逐步落实而导致钢铁限产减产等因素影响,我国钢铁企业陆续降低了对铁矿石的采购及进口需求,这亦对铁矿石价格走弱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我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较大,但由于原矿品位较低,国内铁精粉的产量无法满足我国钢铁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直接导致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存在较高的依赖。2020

11、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170亿吨,同比上涨949%,相比而言,我国铁矿石产量由2019年84,43560万吨增至86,67170万吨,增长率为265%。长期以来,我国铁矿石自给率一直较低,且开采原矿品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外进口依存度较高。根据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度,我国进口铁矿石1124亿吨,虽较2020年同比下降386%,但从进口金额来看,2021年度我国进口铁矿石金额11,9416亿元却较2020年度8,5564亿元同比上涨3956%。由此可见,铁矿石价格上涨并未大幅减少我国对铁矿石产品的进口,我国仍对进口铁矿石依赖度较高。2022年上半年,我国进口铁矿石536亿吨,同比变动为-440

12、%,进口铁矿石金额4,39308亿元,同比变动为-3060%,进口铁矿石采购金额大幅下降主要是受国际价格走势下降所致。综上所述,钢铁行业经过去产能调整,目前已走出低谷,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铁矿石原矿和铁精粉产量长期处于供不应求局面,导致了我国钢铁企业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将进一步加重,且预计在较长时期内无法有效缓解。九、 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实施高质量标准引领行动,加快国际标准中国标准互译、转化,推动国际间检验检测与认证结果互认,引导中国钢铁产品、装备、技术、服务等协同走出去。鼓励生铁、直接还原铁、再生钢铁原料、钢坯、钢锭等资源性产品和半制成品进口。鼓励国内外钢铁、矿山、航运企业加强合作,构筑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全球化钢铁产业生态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