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69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缘语音交互设备产业发展工作计划建立移动物联网网络安全管理机制,明确运营企业、产品和服务提供商等不同主体的安全责任和义务。加强移动物联网网络设施安全检测,强化对网络安全漏洞收集、报告和修复的指导规范。依托试点示范、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等,支持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开展移动物联网重点产品安全评测,加速形成匹配移动物联网场景特征和安全需求的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加强移动物联网用户信息、个人隐私和重要数据保护。建立移动物联网安全标准框架,制定物联网卡、终端、网关等重点环节的分级分类安全管理系列标准。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加大对移动物联网终端可信认证技术、区块链溯源等安全技术手段的研究应用。加快建设移动

2、物联网安全监管技术手段,提升安全态势感知、卡端管理、风险预警等实时监测能力。一、 物联网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物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对通信网络覆盖的依赖程度较高,过往的通信网络主要由运营商布设大型基站来实现,低功耗广域网建设面临通信标准不统一、运营商布设不均匀等痛点。2021年12月,LoRa通信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为低功耗广域网通信标准,有利于指引全球运营商统一通信标准,协同建设全球覆盖的物联网网络,从而为物联网产业应用发展提供广覆盖、稳定可靠的通信网络保障。1、数字经济与产业数字化需求推动物联网行业快速发展随着数字经济建设步伐加快,物联网已经成为新型基础设

3、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受益于传感器成本的降低与传输技术的升级,物联网全产业链的技术成熟度大幅提升,对垂直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连接数大幅增加。工业物联网、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零售等领域带来高端应用需求,驱动物联网行业在产品结构、产业链延伸等方面实现快速发展,促使物联网从小范围局部性应用向较大范围规模化应用转变,从垂直应用和闭环应用向跨界融合、水平化应用转变。2、物联网行业技术升级驱动市场需求释放物联网是技术驱动型行业,新技术的推出与原技术的淘汰将进一步挖掘存量市场需求。目前5G技术、边缘计算技术逐渐成熟,提升用户在通信与智能服务方面使用体验,推动通信与云计算市场释放潜力。5G的规模化商用带来新

4、的市场机遇。作为最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依托全新的网络架构,具备高速率、低延时、高可靠性、大带宽等优势。以5G技术为物联网传输层的核心传输技术,能够进一步满足市场对实时性、隐私性等方面的需求。边缘计算将算力下放到小型服务器、网关乃至设备终端,能够对终端采集的数据进行适当处理和压缩,有利于缓解大数据时代下云计算的数据传输压力,满足用户对智能化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等方面的需求。(二)物联网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物联网行业碎片化和高成本问题受技术标准不统一、行业应用需求高度定制化等因素影响,尽管物联网孕育出万亿级别的市场,产业内仍存在明显的碎片化特征,仅有小范围的设备能够彼此相联,实现互认、互通、

5、互操作,而在更大的范围内,设备仍然是孤立的。物联网碎片化问题导致不同厂家设备和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可操作性差,用户体验不佳,企业规模化发展受到阻碍。此外,受产业需求复杂多样、垂直行业壁垒等因素影响,物联网应用难以跨产业实现真正规模化落地,导致终端客户成本较高,阻碍产业普及与渗透。2、物联网行业技术安全问题物联网规模化应用促使物联网不断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IPv6、容器、微服务等新技术加快融合,这些新技术给物联网发展带来功能性提升的同时,也对传统安全防护措施带来了新的挑战。物联网安全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架构设计及安全标准支持不足,叠加物联网安全核心终端的产业成熟度不高,存在应用服务的安全稳定性

6、较差、数据泄露等问题。二、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概况(一)物联网技术逐渐成熟,应用成本降低,行业初现商业化应用2009年,我国提出感知中国,标志着我国物联网行业化发展的元年。在此以后,物联网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层面先后发布多个专项基金、规划、标准,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经过十余年的推动,支持物联网发展的传感器技术、平台技术逐渐成熟,应用物联网的成本迅速下降,各个行业出现了物联网商业化落地的动力,行业发展逐渐从政府主导转向企业主导。当前,平台型科技巨头已经初步完成在物联网领域的业务布局,针对场景的物联网应用进入概念验证阶段。(二)中国物联网市场增速超全球,占比保持全球最大体量中国信通院物联

7、网白皮书(2020年)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突破17万亿元,十三五期间物联网总体产业规模保持20%的年均增长率,在连接数方面,2019年中国物联网连接数为363亿,预计到2025年我国物联网连接数将达到801亿,年均复合增速141%。根据IDC预测,2022-202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将保持132%的复合增长率,超过全球市场增速,预计至2026年,中国在全球物联网市场占比为257%,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物联网市场体量。(三)中国物联网支出未来主要流向硬件市场未来五年中国物联网市场在软件、硬件、服务和连接的支出都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据IDC2021年预测,中国物联网支出在五年

8、预测期内主要流向硬件市场,至2025年中国物联网市场硬件支出占比约40%。三、 物联网行业低功耗广域网发展概况(一)广域网与低功耗广域网简介根据物联网传输距离的不同,物联网可分为局域网与广域网。局域网通信距离相对较短,一般在200米范围内,适用于室内、低移动性场景,如智慧家居、智能仓库等;广域网通信范围大,可达15公里以上,适用于大范围、移动性场景,如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广域物联网包括基于免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等技术以及基于授权频谱下的2/3/4/5G蜂窝通信、NB-IoT等技术构筑的物联网。其中,低功耗广域网(简称LPWAN)是一种以低速率进行远距离通信的无

9、线通信技术,具备低带宽、低功耗、远距离等特性,可以满足物联网通信中对于覆盖和续航的不同技术要求。在广域物联网场景中,低功耗广域网可以满足长距离、低功耗的需求,传输距离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可以超过传统蜂窝网络,空旷地域甚至高达15公里以上,且穿透性较强,适用于恶劣环境,支持窄带数据传输,网络通信成本极低。由于该网络通常采用低数据传输速率,加上网络设计中引入多种节电技术,基于低功耗广域网的设备功耗极低,电池供电可以支撑数年甚至十年以上。不同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传输速度、功耗、安全性、组网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行业业务产品主要服务于广域物联网场景,其中智能传感设备、物联网通信设备主要服务于低功耗广域网

10、场景。(二)低功耗广域网市场规模根据GSMA预测,2022年低功耗广域网连接数将超越传统的2G、3G及4G网络,成为物联网连接中的主导技术。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统计,全球LPWAN市场规模2022年超过50亿美元,预计2023-2032年将以约5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至2032年将超过3,500亿美元。随着大量的低功耗广域网技术涌现以及应用案例的推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国内外已经形成了以LoRa、Sigfox和NB-IoT/eMTC为主导的技术路线。根据物联网行业调研机构IoTAnalytics的监测数据,2021年采用以上技术的物联网节点数占所有低功耗广域网节点的份

11、额超过96%。其中NB-IoT与LoRa分别以47%和36%的全球市场份额占据前两名,两者合计占比83%,是低功耗广域网通信领域的主导技术。(三)低功耗广域网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低功耗广域网的部署虽然以LoRa、Sigfox和NB-IoT/eMTC为主导,但是基于非授权频谱的LoRa、Sigfox技术和应用相对成熟,并且得到了产业界和金融界的大力支持,加入LoRa、Sigfox通信网络生态的企业日益增加。而传统运营商主导的NB-IoT/eMTC网络也在快速推进,NB-IoT/eMTC可以基于现有网络设施的升级快速切入,但是由于低功耗广域网的应用对终端的生命周期要求较长(通常为5-10年),因此早

12、期的LoRa、Sigfox占据了时间窗口先机。在发展时间方面,LoRa网络的部署和应用时间较早。2013年,Semtech发布了第一代LoRa芯片,并于2014年推出第一个试验移动网络。2017年,NBIoT芯片、模组陆续推出。相较NB-IoT/eMTC,LoRa因其商业应用的时间较早,已积累相当数量的用户基础。虽然LoRa芯片专利技术主要由Semtech掌握,但得益于LoRa是一个开放的全球化标准架构,产业链中的各环节均有大量企业参与,这种技术的开放性、竞争与合作的充分性促使LoRa快速发展,带来生态繁荣。在市场参与度方面,LoRa网络的参与者类型更加多元化,除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参与建设外,其

13、他企业也可参与LoRa网络的建设。在技术特征方面,LoRa与NB-IoT的技术参数相近,其广覆盖、低功耗、大连接、低成本的特点均契合低功耗广域网的要求,但二者布网方式的差异性弱化了二者的竞争关系。NB-IoT主要依赖于传统运营商网络,在发达地区通信稳定性高,但在偏远地区信号覆盖欠佳。LoRa布网灵活,部署运营成本低,适用于搭建户外环境、工业园区等需要长周期低功耗数据监测的网络覆盖场景。这种布网差异使得LoRa与NB-IoT形成一定程度的互补关系。对于下游应用企业,定制化项目出于成本与数据安全性考虑往往优先选择采用LoRa技术搭建私有网络。随着广域物联网需求端的挖掘,应用导向型的生态模式使平台层

14、与应用层的价值日益凸显,适合自建网络的LoRa技术在数据管理服务及资产运营上拥有相对优势。综上,在未来较长时间内,NB-IoT与LoRa两种通信技术在全球广域物联网领域将会长期互补共存。目前,NB-IoT在国内低功耗广域网领域仍占据主流地位,市场参与者以传统通信运营商为主。2021年,LoRa被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批准成为低功耗广域网的通信标准,随着LoRa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全球各地LoRa网络设备及终端设备的部署数量将快速增长,进一步推动广域物联网生态系统的完善和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发展。(四)低功耗广域网主要运营商中国电信成立于2002年,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电信于2017年

15、启动NB-IoT布局与建设,截至2020年8月,中国电信已部署超过41万NBIoT基站,全国NB-IoT整体覆盖率超过97。中国移动成立于1997年,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移动于2017年开始发展NB-IoT业务,截至2018年6月,中国移动已经实现全国346个主要城市城区NB-IoT连续覆盖。截至2019年底,中国移动NB-IoT基站保有量达232万。中国联通成立于2001年,是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之一。中国联通于2017年开始NB-IoT的规模商用部署,于2018年5月完成30万个NB-IoT基站升级,全国范围均有覆盖。德国电信成立于1995年,是欧洲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旗下品牌T

16、Mobile为美国四大电信运营商之一。德国电信于2017年在德国启用NB-IoT商用,截至2022年12月,德国电信通过与其他运营商漫游协作的方式在全球超30个国家及地区提供NB-IoT通信服务。威瑞森电信设立于2000年,是美国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之一。于2019年推出NB-IoT计划,其NB-IoT网络同年已覆盖全美92%以上人口。FOrangeOrange前身为法国电信,成立于1988年,是法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同时也是非洲的主要运营商之一。Orange2017年已初步完成法国全国范围的LoRa网络部署,目前已覆盖超3万座城市、超95%的法国人口。SK电讯前身为韩国行动电信,成立于1984年,是韩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SK电讯于2016年即完成基于LoRa的全韩国网络部署,已覆盖99%的韩国人口。氦元素平台为NovaLabs于2019年开始运营的基于LoRa的共享网络社区。其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