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174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牧草机械产业发展工作意见积极发展丘陵山区农业生产高效专用农机,推动丘陵山区通用动力机械装备及特色作物生产、特种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研发,增加装备供给。强化需求引领,推进协同合作,积极创设项目,推动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加快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创新和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丘陵山区适用农机专项鉴定,落实农机新产品购置补贴试点政策,加快适宜当地产业需求的农机具研发成果转化应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农业机械化列入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工程,明确了一系列推进举措。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部署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这些决策部署充分肯定了农业机械化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重要作

2、用,明确了十四五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重点任务和要求。从农机工业支撑能力看,农机装备产业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加快普及应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稳步提升,为充分满足农业生产各领域对机械化的需求创造了良好条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将为农机装备产业做大做强注入持久的动力。一、 提升大宗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水平紧盯主要区域、重点作物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加快补齐机具短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着力完善生产模式、细化技术路线,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重点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区推广棉花标准化种植与机械化采摘技术,

3、在新疆棉花优势区推进适宜机采的长绒棉机械化收获技术,在长江流域冬油菜产区推广高效种植与低损收获机械化技术,在花生优势产区推广夏花生免膜种植与果秧兼收机械化技术,在南方甘蔗优势区推广糖料蔗联合收获机械化技术,在甜菜优势产区推广高效种植与快速收获机械化技术。到2025年,棉花、甘蔗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30%,花生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65%和55%,油菜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0%和65%。二、 农机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一)农机行业的周期性农机行业的发展主要受农业生产周期、宏观经济周期、相关产业政策周期和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然而,由于近年来政府对农

4、机行业的支持力度逐渐增强,产业政策对农机消费起到正向刺激作用。同时,虽然农机出口市场受国际经济周期影响较大,但由于出口市场规模占我国农机市场总规模的比例很小,因此国内农机市场需求受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弱。综上,国内农机行业发展周期主要受农业生产周期和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二)农机行业的区域性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壤条件、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等都不尽相同,农作物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例如:水稻主要集中在南方和东北地区,小麦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玉米主要集中在东北和黄淮海地区,油菜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农作物的区域性导致各个地区对农业机械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异。针对相同农作物而言,

5、不同地理环境下需要不同类型的作业机械。以玉米收割机为例,相较于西南山地玉米区和南方丘陵玉米区,平原玉米区具有地势平坦、耕地面积广的特点,因此对玉米收割机需求较大。农业机械作业对农艺的配合有较高的要求,而不同地区的农艺特点往往具有较大差别。比如在北方地区使用的玉米收割机,在黄淮海地区就可能难以满足作业要求,主要原因是各地区农艺不同使玉米植株的生长特点有所差异,玉米颗粒的含水量也存在较大差别。(三)农机行业的季节性由于农作物具有固定的播种、生产和收获季节性周期,农业作业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和时效性。在春耕、三夏、三秋等农忙季节,是农机销售和服务的旺季。水稻水稻分为早、中、晚稻,全国水稻成熟时间从4月

6、开始一直到11月结束,时间跨度比小麦更长小麦全国小麦最早成熟时间为3月底,最晚为8月底,从南往北呈现较大差异玉米全国玉米成熟时间主要集中在9-11月,时间跨度大约1个多月每年4-10月,是我国水稻、小麦、玉米和油菜等作物的成熟收获季节。三、 农业机械面临挑战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服务组织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典型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

7、械化率低于50%。从产业、品种和环节上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攻克。一是农机产品研发制造亟待加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制造工艺、重大装备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还不能很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机装备产业水平还不高,部分高端机具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机具多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明显。二是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亟待加强。一些产业品

8、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等问题较为明显,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影响制约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够多,尚不能充分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农机作业、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与寿命。三是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有待提升。支持农机研发创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不够丰富。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有不足,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管理人员机构改革后调整较大,专

9、业技能亟需提升。农机维修难、维修贵等问题有待改善,不少高能耗老旧农机需要及时淘汰更新等。四、 推进农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建设,强化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件选推等基础工作,有效利用企业现场设备和场所开展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培训机构、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壮大农机实用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农机技能培训质量。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加快农机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五、 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

10、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助力实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支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由国三升级国四,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机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发展复式、高效农机和电动农机装备,减少废气排放。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减少种子、化肥、农药、水资源用量。加大粪肥还田、秸秆还田离田、残膜捡拾回收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适用高效机械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支撑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供高效便捷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

11、淘汰能耗高、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六、 插秧机打捆机采棉机等细分领域的市场容量和市场需求2018年至2020年,全国打捆机、植保无人机和采棉机的市场销量持续上升,插秧机、烘干机和喷杆喷雾机的市场销量呈先抑后扬的趋势。2019年度,受全国粮食面积种植面积下降、粮食价格下行等因素影响,农业机械行业处于下行周期,水稻插秧机、烘干机和喷杆喷雾机的市场需求较2018年度有所下降;2020年度,全国粮食种植面积及粮食价格均有所上升,农业机械市场出现反弹,农机产品的销量也随之上升。近年来,国家将防治大气污染、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促进农民节本增收作为农业发展的

12、重要目标,以黑龙江省为代表的各地方政府也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对秸秆还田离田机具实行购置累加补贴。因此,2018年至2020年,全国打捆机的市场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植保无人机与采棉机为近年来国内市场需求增长较快的农机产品。自2017年起,国内多个地区对植保无人机实行购置补贴试点,2021年国家正式将植保无人机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随着相关技术日趋成熟,无人机产品的市场需求逐年提高。同时,目前国内采棉机市场仍然处于产能短缺的状态,随着采棉机制造企业的技术不断进、产能逐渐上升,国内采棉机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综上,国内新兴农机市场整体发展态势良好,部分细分领域市场需求增长较快,插秧机、打捆

13、机、采棉机、烘干机、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机等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且农业机械化的方向已经从主要粮食作物的耕种收环节向田间管理、烘干、秸秆综合处理等环节延伸;从粮食作物快速向棉油糖经济作物扩展,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都迫切需要加快机器换人。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明确了到2025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的发展目标,并指出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发展路径。从供给端来看,在我国农业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的趋势下,国内农机技术快速进步,农机企业逐

14、步实现了新兴农机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同时随着技术和产品日趋成熟,国产品牌在多个细分领域逐渐实现。从需求端来看,补贴政策对具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兴农机产品扶持力度持续加强,进一步降低了农业生产者的购机成本,大大提高了农民购买农机装备的意愿,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以水稻插秧机为例,国内插秧机产品正处于技术升级和转型阶段,传统的手扶式插秧机逐渐被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所替代,具有宽窄行技术、测深施肥功能和无人驾驶功能的高性能插秧机产品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随着相关技术日趋成熟,技术落后的产品销量逐渐下降,新产品逐渐被市场认可,销量持续提升。综上,国家政策推动农业生产向向全程全面机械化发展以及农机技术的快速进步将推

15、动新兴农机产品市场需求进一步增长。七、 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围绕双季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南方丘陵山区玉米机种机收、冬小麦节水灌溉、马铃薯机种机收、夏大豆免耕播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薄弱环节以及适宜稻区再生稻、西南丘陵山区玉米和马铃薯、南方大豆、高原青稞等生产机械化,推进适用机具研发,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强化机械、栽培、品种集成配套,加强试验示范,总结推广适宜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到202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5%,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南方玉米、大豆机种机收等水平显著提升。八、 壮大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农机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延伸,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加强救灾防灾专用农机装备储备建设,提升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及排涝抗旱服务能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创办领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规模生产主体构建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探索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提高农机使用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