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罩产业工作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172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轮罩产业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轮罩产业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轮罩产业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轮罩产业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轮罩产业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轮罩产业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轮罩产业工作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轮罩产业工作报告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同时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研究方面的能力,科研机构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优势,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技术供应体系。研究推动对改制院所实行业务分类考核、利润部分返还支持创新等措施,鼓励其增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汽车行业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2023件,增长到2016年的50480件,增长了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从发明专利公开量的研发人员人均占有情况来看,2016年每百名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01年的251倍,技术创新成果富有成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科

2、研机构初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国范围内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75所,其中,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先高校不仅培育了大批汽车人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部件系统整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氢系统等核心系统的测评体系,重点构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测评体系,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专用检测平台建设。着力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应用的特有环境,开展行业合作研究项目,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库、检测

3、工具链、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一、 统筹协调各类资源加大对创新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推动相关部门层面统筹协调各类国家支持项目和财政支持资源,通过直接资助、竞争性科研项目等对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给与大力支持。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产业基金的杠杆和撬动效应,创新中心的专业化研究所、基础共性创新平台、科技成果孵化等方面加强对接和支持。此外,建设方面,通过制定灵活的体制机制,支持创新中心在充分发挥行业跨界联合的基础上,加快实体化分中心建设。二、 中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自1957年建成投产第一家汽车制造厂以来,我国汽车行业随着城镇

4、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018-2019年受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中美贸易摩擦、消费信心回落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汽车产量和销量有所下滑,产业逐步进入调整阶段。2020年第一季度新冠疫情爆发导致汽车产销量持续下滑。第二季度以来行业进入复苏期,在刺激内需的大背景下,国家层面陆续出台延续新能源车补贴、放开限购、汽车下乡、小排量车购置税调整等政策稳定汽车消费,汽车行业整体重回周期性通道。2020年度不同于全球汽车产销量受新冠疫情影响大幅下降的情形,我国汽车产销量基本保持稳定,产销量分别为2,53250万辆和2,53111万辆。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有增长,产销量

5、分别为2,60830万辆和2,62750万辆,结束了自2018年以来汽车产销量连续三年的下降趋势。在我国传统汽车销量下滑的同时,新能源汽车销量逆势快速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环保新能源已成为多个国家的战略选择。确定低碳经济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政策的扶持下顺势而生并快速发展。通过多年来对新能源汽车整个产业链的培育,各个环节逐步成熟,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从2011年的084万辆和082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35449万辆和35205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30

6、3%和8335%。随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的快速增长,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逐步形成了四大主力阵营:以比亚迪、广汽乘用车、上汽乘用车等为主的传统自主品牌,以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众等为主的合资品牌,以特斯拉、宝马为主的豪华品牌,以蔚来、理想为主的造车新势力。2021年度,受益于比亚迪汉、五菱宏光Mini、特斯拉Model3/Y等车型热销,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销量均超过30万辆,以较大优势位居2021年度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前三位。2022上半年,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特斯拉中国销量继续排名前三,其中比亚迪销量共计6338万辆,同比增长31760%;上汽通用五菱卖出2080万辆,同比增长1800%

7、;特斯拉中国销量1976万辆,同比增长5080%。细分市场方面,乘用车是拉动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至今,乘用车市场销量一直保持在2,000万辆以上的规模。2021年,我国乘用车销量稳定增长,占整体汽车市场的比例达到8176%。商用车市场方面,受国汽车淘汰、治超加严以及基建投资等因素的拉动,2020年商用车销量呈现大幅增长,全年销量达到51333万辆,较2019年增长1870%。2021年由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切换导致商用车销量略有下降,全年销量为47930万辆。品牌方面,上汽、吉利、长安作为较早进入我国市场的整车厂商,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202

8、1年销量位列行业前三。从区域布局来看,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汽车产业集群: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及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环渤海产业集群,对于我国汽车产业链体系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作用。三、 汽车零部件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一)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情况行业汽车冲压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冲压零部件和冲压模具等,通过采购钢材、铝材等原材料加工成汽车冲压零部件后销售给整车制造商或零部件供应商。汽车冲压零部件上游行业为钢铁行业,下游主要为汽车整车制造商及汽

9、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二)汽车零部件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钢材是汽车零部件行业最为重要的上游行业,是行业主营业务的主要上游行业。2011年-2015年,钢材市场价格跟随国际大宗商品高位回落,钢价持续下降。2016年后,房地产、基建、汽车行业转好带动钢材价格上涨。2018年后,在房地产调控力度不放松、汽车行业增速下降、中美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钢材需求有所下降;同时,伴随供给侧改革、彻底取缔地条钢等政策产生的红利消失以及新增高炉和电炉产能的逐步释放,钢材价格呈下降趋势。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随着后疫情时期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等主要用钢行业持续向好,钢材市场需求旺盛;同时美元贬

10、值导致炼焦煤、冶金焦和废铁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钢材价格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与钢材一样,铝材作为典型的大宗商品,其价格由市场供求决定,单个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能作为市场上的价格接受者,但企业可以通过对铝材市场的判断一定程度上减少铝材市场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从上游钢铁及铝材行业来看,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钢价和铝价持续上涨增加了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生产成本,对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造成一定压力。(三)汽车零部件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下游行业为汽车整车制造业,从汽车产业链分工角度来看,汽车零部件行业(尤其是不进入汽车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产品)并不直接面对汽车消费市场,其下游直接客

11、户是整车厂商。整车厂与零部件供应商之间的合作是汽车工业最重要的合作关系之一,双方的合作关系一旦确定就较为稳定。四、 建立功能齐备、机制灵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部件系统整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氢系统等核心系统的测评体系,重点构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测评体系,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专用检测平台建设。着力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应用的特有环境,开展行业合作研究项目,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库、检测工具链、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共建共享汽车行业产品开发共性基

12、础数据库体系。在鼓励现有数据库加快发展的同时,面向汽车及零部件企业产品正向开发的需求,集中行业力量,搭建一个权威的、网络化的汽车行业产品开发共性基础数据库平台,推动成立基础数据库开发与应用联盟。形成从基础制造工艺材料数据至整车性能数据、从工程开发数据到测试检验数据的多层级多类别共性基础数据库体系,为汽车行业产品正向开发提供全面的大数据支撑。打造汽车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服务平台。发挥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组织平台优势,联合行业优势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加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应用。开展汽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研究,推进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筛选和运营。推动汽车行业知识产权

13、运营,盘活知识产权资产,打造集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融资及产业化等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服务平台,为汽车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以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为契机,依托汽车行业组织和相关机构,推动汽车产业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科研资源,探索市场化的共享机制和模式,加大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基础性、智力型支撑。运用互联网手段,把握开放式、网络化、非线性创新范式的新特征,为行业技术需求和潜在技术供应企业及研究人员形成匹配,推动建立汽车行业技术转移体系和汽车行业技术市场,推动汽车相关科技成果的扩散、流动、共享和应用。五、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

14、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

15、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

16、入围数量逐年增加。六、 汽车零部件行业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汽车零部件行业对汽车行业的依存度较高,市场需求主要受整车配套、汽车售后维修市场等需求推动。汽车行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目前全球主要发达国家的汽车市场已趋于饱和,但发展中国家由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提升,汽车产业发展较快。近二十年来,我国汽车消费的市场需求也一直保持快速增长趋势。近些年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带来消费信心不足、中美贸易摩擦及新冠疫情等综合因素影响,汽车产销量整体下滑。国家已经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扶持汽车产业发展,汽车行业总体逐步恢复。从千人保有量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看,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没有达到饱和的程度,未来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汽车零部件市场也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供给方面,我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在基本满足国内整车配套和售后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零部件产品出口。随着产品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