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53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牧草机械产业发展方案综合判断,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是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立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准确把握新阶段农业机械化的历史方位,积极应对面临的挑战,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一、 示范运用智能化技术积极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投入农业生产,加快提升农机装备耕、种、管、收全程作业质量与作业效率。大力推广基于北斗、5G的自动驾驶、远程监控、智能控制等技术在大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水稻插秧机等机具上的应用,引导高端智能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加快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等环节智能装备的广泛应用,推动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的机械化、自

2、动化、智能化装备应用。二、 补齐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围绕双季水稻机械化育秧移栽、南方丘陵山区玉米机种机收、冬小麦节水灌溉、马铃薯机种机收、夏大豆免耕播种、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等薄弱环节以及适宜稻区再生稻、西南丘陵山区玉米和马铃薯、南方大豆、高原青稞等生产机械化,推进适用机具研发,提高机具适应性、可靠性,强化机械、栽培、品种集成配套,加强试验示范,总结推广适宜技术路线和解决方案。到2025年,水稻种植机械化率达到65%,马铃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率均达到45%,南方玉米、大豆机种机收等水平显著提升。三、 推进作业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

3、度规模+全程机械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化+特色优势产业+全程机械化等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多样化模式,引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加快推动种养品种、栽培制度、养殖模式、生产规模及产后加工等全方位宜机化,大力推动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相配套。加快提升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服务能力,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多元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技术推广。四、 农机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农机行业面临的机遇1、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4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

4、机械化促进法,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使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2018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大型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2、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需求面持续发展2004年起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我国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推动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从2004年的07亿元增加到2021年度的

5、190亿元,补贴的范围由2004年66个县扩大到涵盖全国所有的农牧业县(场);补贴机具种类从9大类18小类扩大到15大类44小类,几乎包括了所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机械。同时,国家实行农机减免税长效政策,对农机制造业实行倾斜的税收政策,增值税率为9%。此外,各地财政也对重点扶持的农机产品实行累加补贴、作业补贴和保障性补贴,一些省市还首次对玉米收获机械等实行普惠制补贴。3、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将加大对农机产品的需求近年来,由于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幅度远大于农产品价格及国家相关补贴的增幅,务农的相对经济性持续降低,进城务工的经济效益远高于务农的经济效益。因此,农村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存量劳动

6、力不断减少。此外,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较强,在播种和收货季节劳动力短缺的情况更为明显。日益突出的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导致农业生产人工成本持续上升。由于农业机械能够对农村劳动力形成有效替代,其经济效益将逐步显现。因此,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性短缺是农业机械市场需求持续增长的重要内在推动力。4、土地集约化经营将加速农业机械化长期以来,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农耕用地流转受限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导致过去我国不具有实现大规模农业机械化的现实基础。然而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和农业生产效率的相对低下使大批农村劳动力涌入非农行业,土地闲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农业生产规模化

7、的发展进程。5、农机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国家科研投入加强近年来,受到行业技术水平进步、用户年龄结构改变、信息智能高度普及、产业调整持续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农机用户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改变。用户对于农机产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于性价比高、耐用的层面,而是对机械的先进、适用、舒适、节能、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满足用户多样性的需求,农机产品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指出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补短板、强弱项、促协调,大力推动机械化与农艺制度、智能信息技术、农业经营方式、农田建设相融合相适应,引领推动农机装备创新发展,做大做强农业机械化产

8、业群产业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的发展路径。十三五期间,农业农村部重点布局建设了33个农机化领域重点实验室;工信部建设了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科技部依托重点农机企业,打造了拖拉机动力系统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农业机械工程等8个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建设了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等2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智慧农业等3个部级工程研究中心。由此可见,国家对农业机械装备的科研投入也正在持续加强。综上所述,农机产品技术升级和更新换代加速以及国家对农机装备的科研投入增加为农机制造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五、 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减损提质牢固树立减损就是增产意识,切实将减少粮食

9、作物机收损耗浪费工作常态化,推动降低粮食生产各环节损耗浪费。完善粮食作物精量播种、机收减损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加强粮食作物在用播种机、收获机质量调查和作业机具田间测评选型,引领企业改进播种、收获机械产品性能。多形式开展机播机收操作技能大赛、作业能手评选,提高机手规范化操作、标准化作业的意识、能力和水平。精心组织重要农时机械化生产,注重提高机具技术状态,促进作业有序高效,最大程度减少损失。六、 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深入开展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需求摸底,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地貌特点以及不同作物生产需求,因地制宜明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要求,提出适宜不同地形特点的改造技术方案。完善丘

10、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构建农田宜机化改造标准体系。强化投入成本与收益分析的测算分析,推动各方面资金投入开展宜机化改造,持续改善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七、 壮大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壮大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农机服务专业户等农机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农机服务主体创新服务方式,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向农业生产全过程、全产业延伸,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区域中心建设,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模式,广泛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加强救灾防灾专用农机装备储备建设,提升农机应急抢收抢种抢烘及排涝抗旱服务能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科技人员等创办领

11、办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引导鼓励农机服务主体与家庭农场、种植养殖大户、农民合作社及农业企业等规模生产主体构建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探索实现农机互助、设备共享、互利共赢的有效方式,提高农机使用效率。八、 构建水产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体系推动设施装备运用与绿色养殖方式发展相适应,促进养殖品种、工艺、设施与机械装备协同联动,健全水产养殖机械化标准体系,加快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及水质监控、水草管护、尾水处理等设施装备的集成配套。完善池塘标准化建设规范,建立健全养殖池塘维护修缮及设施装备管护长效机制,推进养殖池塘标准化宜机化建设。围绕发展生态健康养殖,开展养殖模式试验优化,总结推广绿色养殖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到2

12、025年,工厂化、集装箱式和池塘工程化等循环水养殖基本实现机械化。九、 农机行业发展情况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发展,对于提高农业装备先进性、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一)农业机械总动力稳步增长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指主要用于农、林、牧、渔业的各种动力机械的动力总和,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持续增长,2021年度达到1078亿千瓦,同比增长208%。(二)农机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

13、械化发展,农机保有量稳步增长近十几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农机购置补贴等多项扶持政策,支持农业生产向机械化方向发展,包括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在内的大型农业机械保有量持续增加。截至2020年末,我国谷物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21951万台,较2019年增长313%;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47728万台,较上年度增长753%。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我国大中型拖拉机产量412万台,同比增长194%。从供给侧来看,由于2017年至2019年整个农机行业处于低速发展阶段,农机企业有意降低库存,因此在春耕生产前往往需要补充库存以迎接销售旺季。然而,2020年初突发新冠疫情,导致农机企业和配套生产厂家都不能正常

14、开工生产,大量的装配工人选择性滞后流动,中小型农机企业因为开工滞后致使现金流压力较大,生产经营受到不利影响。(三)三大农业生产环节机械化程度均不断提高我国农作物生产主要包括耕种、播种、收获三大环节。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三大环节机械化率不断提高。截至2020年底,我国机械化耕种面积已达到128,12905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322%;机械化播种面积达到98,77791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388%;机械化收获面积达到105,50410千公顷,较上年度提高355%。近年来,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幅提高,2019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2021

1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已到达72%。根据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四)农机产品具有国际竞争力,对外贸易占据顺差优势我国农业机械产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较高的性价比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产品的对外出口额远高于进口额,形成对外贸易顺差,且高价值大型农机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农业机械出口产品结构逐渐优化。同时,随着国内农机技术愈加先进和成熟,农机产品技术附加值不断提高,中高端农业机械出现了的趋势。2020年我国农业机械进出口总额为10398亿美元,同比增长95%。其中,出口额8747亿美元,同比增长94%;进口额1651亿美元,同比增长98%;进出口贸易顺差达到7096亿美元。(五)农机产品种类愈加丰富,结构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国农机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技术改造,逐渐填补了国内自主生产高端农业机械产品的空缺,大幅缩小了我国农机工业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现阶段,国内自主生产的农机产品种类愈加丰富,基本覆盖了现代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产品性能进一步提高,可满足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林业、渔业和农业运输等各个细分领域的市场需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