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48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总承包管理产业工作总结高质量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任务,全国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合理区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6%左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实现深度融合,催生一批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全面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加快健全手册体系,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部品部件生产质量可追溯管理,加强竖向节点连接等施工关键环节质量安全管控。深化施工安全领域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涉企、涉人证照电子化,实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信息联网和一站式查询。制定建筑工程材料、工艺

2、、设备鼓励应用和限制淘汰名录,推广安全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限制淘汰落后工艺。一、 建筑设计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一)上游行业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处于工程建设与开发的前端环节,行业企业采购的内容主要包括协作分包采购、模型图文制作服务、日常消耗品、通用设备材料。协作分包采购方面,建筑专项设计行业竞争充分,市场主体数量众多;消耗品、设备材料采购方面,均属市场供应充裕且质量、价格高度透明的产品,不存在依赖特定供应商的情形。因此,本行业与上游产业不存在紧密关联的关系。(二)下游行业对建筑设计行业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处于工程建设与开发的前端环节,下游建筑需求主要来源于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化

3、进程及居民住房需求对房地产开发、政府投资、市政建设等方面的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建筑设计行业的景气程度。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居住建筑、公共建筑的需求将继续处于较高需求水平,租赁住房、功能混合型社区等新型业态也将持续放量,对建筑设计行业形成长期利好。二、 完善智能建造政策和产业体系实施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创建行动,发展一批试点城市,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可复制政策机制。加强基础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发布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编制智能建造白皮书,推广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施工。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涵

4、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三、 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格局近年来,在国民经济、城市化建设等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逐步趋于充分竞争的态势。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已基本形成大中型设计企业、规模化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以及数量较多的中小设计企业并存的行业格局。大中型设计企业的项目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品牌效应卓越,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般采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业务范围、区域范围覆盖较广,建筑设计通常只是其设计业务的一部分。规模化民营设计企业在市场运作方

5、式、经营管理模式上通常比较灵活,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行业中专业实力较强的民营设计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前沿创意理念、技术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凭借较好过往业绩、对区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在细分设计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意和技术优势,走精品化设计路线,并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知名外资企业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组织管理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大型项目设计经验丰富,通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其他方式进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但同时该等企业在理解客户当地人文特点与区域文化、设计收费水平等方面竞争力相对不高。该等类型的企业代表有美国AECOM技术等。除此之外,行业内诸多中小设计企业则将业务重心放在充当以上企业的配

6、套角色,或独立承接一些低端项目,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设计能力参差不齐。四、 进入建筑设计行业的主要壁垒(一)建筑设计行业资质壁垒我国对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相关行业实行严格的资质准入制度,企业只能在资质许可范围内开展业务。根据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工程勘察资质分级标准等相关规定,从事建筑设计活动的企业,应按照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管理水平、过往业绩等条件向主管部门申请资质,经审查合格,获取相应资质证书后,方可在资质许可范围内从事建筑设计相关业务。因此,能否获取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是进入本行业的基本门槛。(二)建筑设计行业人才壁垒建筑设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科

7、技服务业,作为轻资产型行业,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建筑设计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强劲的内在驱动力。一方面,我国对工程设计专业人员实行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建筑师条例、注册建造师执业管理办法(试行)等法规对考试制度、注册条件和执业范围作了明确规定,个人均须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组织的严格考试、取得执业资格并在主管部门注册,方能按执业范围开展工作,导致行业内人才的争夺较为激烈;另一方面,随着BIM技术、装配式建筑、绿色节能建筑等一系列新技术在建筑设计行业内的广泛应用,新型建筑设计人才需要保持较强的持续学习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储备紧跟行业新技术发展,通过长时间的经验积

8、累将新理论、新技术深入应用设计业务中。行业转型升级加快的过程中,拥有优质专业技术人才的设计企业将具有先发优势。综上,建筑设计行业具有较高的专业人才壁垒。(三)建筑设计行业技术壁垒建筑设计兼具艺术创造性和工程技术性,需要综合应用建筑史学、建筑美学、结构力学、工程力学、物理学等多个学科的专业技能,同时需要设计软件、结构软件、渲染软件等专业工具的支持,具有较高的综合技术壁垒。随着绿色节能建筑、BIM技术、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快速发展,本行业对企业和设计人员在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和项目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行业新进入企业通常较难在短期内形成技术竞争力

9、,面临一定的技术壁垒。(四)建筑设计行业品牌壁垒建筑设计产品的质量将影响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客户在选择设计企业时通常极为谨慎。企业的品牌、从业资质、历史业绩、综合技术能力等,都是客户关注和考察的重要因素。先进入本行业的企业,在不断积累成功设计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竞争优势,而后进入的企业由于缺少典型项目成功经验的支撑,短时间内无法形成品牌影响力,其业务发展空间会受到影响。因此,现有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其他企业进入本行业的壁垒。五、 打造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加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基础共性技术攻关力度,编制关键技术标准、发展指南和白皮书。开展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

10、建设试点,探索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系统解决方案,培育一批行业级、企业级、项目级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监管平台。鼓励建筑企业、互联网企业和科研院所等开展合作,加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建筑领域中的融合应用。六、 下游市场需求及建筑设计行业市场发展前景(一)建筑设计行业下游市场需求建筑设计行业直接服务建筑业,由于设计费按照建筑工程造价的一定比例收取,建筑工程的整体产值规模直接决定了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高速推进、重大区域规划持续落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我国建筑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2021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从137,2

11、1786亿元增长到293,0790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80%。建筑设计行业的市场需求发展主要受两大因素驱动:一是下游各领域随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上升产生的增量市场;二是由经济发展、需求升级引致的对既有建筑改造更新形成的存量市场。1、建筑设计行业增量市场需求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指当年完成的全部用于房屋建设工程、土地开发工程的投资额以及公益性建筑和土地购置费等的投资。按照房屋工程用途可分为住宅、办公楼、商业经营用房以及包括中小学教学用房、托儿所、幼儿园、图书馆、体育馆等在内的其他用途的房屋建筑物。房地产完成开发投资额是房地产供给对需求最直接的反映。居住建筑是城市居民生活、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

12、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近年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带动了我国房地产住宅投资规模的稳步增长。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档住宅的需求与日俱增。2021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47,60200亿元,同比增长435%;其中,住宅投资额为111,17300亿元,同比增长644%,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532%。未来,尽管房地产行业整体投资增速有所放缓,但伴随着新型城镇化、旧城改造以及居民居住要求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仍将处于良好发展机遇期,未来住宅地产仍将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从长远来看,房地产尤其是住宅地产在带动国民经济增长、改善民生发展方面的重要地位仍未改变,居住类建筑

13、投资需求的持续增加将对建筑设计行业起到较大牵引作用。居住建筑是城市建设中比重最大的建筑类型。近年来,我国商品房销售额和销售面积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尤其自2016年以来,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已突破10万亿,且未来5-10年仍将维持10万亿以上的发展趋势1。未来,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带来更多的住房需求,从而刺激居住市场的发展,进而持续扩大居住建筑领域的市场容量。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售并举的住房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持续实施和长租公寓相关政策的逐步落地为居住建筑市场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潜在的市场需求。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十三五规划指出

14、,要提高住房保障水平,统筹规划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多渠道筹集公共租赁房房源,逐步加大租赁补贴发放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加明确指出,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效盘活存量住房资源,有力有序扩大城市租赁住房供给,完善长租房政策,逐步使租购住房在享受公共服务上具有同等权利。加快住房租赁法规建设,加强租赁市场监管,保障承租人和出租人合法权益。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住房保障基础性制度和支持政策。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在长租公寓方面,住建部陆续颁布了关于

15、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关于在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等相关产业政策,进一步完善了相应的保障措施和目标。商业建筑和办公建筑是公共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建筑作为实现城市基本功能的重要载体,既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也对城市布局、城市竞争力和城市形象产生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区域城市建设的深化、居民消费理念的攀升,我国城市商业地产呈现业态多元化、综合化的转型升级态势,以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等为代表的现代商业建筑形态逐步兴起,该等建筑通常集餐饮、购物、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满足了居民生活的物质生活需要和精神文化追求,并成为展现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

16、2021年,我国商业营业建筑投资规模达到12,44500亿元,2010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5%。商业建筑的持续稳定发展为相关领域建筑设计业务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信息化进程逐步加快,办公建筑逐渐成为城市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国内工业从传统以制造、加工业为主,逐步向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科技等新兴产业转型;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区域功能建设的逐步完善,其在信息、人才、技术、市场等方面资源优势逐渐突出,企业为寻求不同区域之间的资源优势,将总部布局在中心城市或者地理资源优越的地区,而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制造成本较低的其他区域,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上趋势的出现有力促进了以城市写字楼为代表的办公建筑的投资、建设与发展。2021年,我国办公建筑投资完成额达到5,97400亿元,2010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48%,我国办公建筑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