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098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工作报告推进前期工作,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做好金沙江中上游等主要河流战略性工程和控制性水库的勘测设计工作,按照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原则,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方案。积极推动金沙江岗托、奔子栏、龙盘,雅砻江牙根二级,大渡河丹巴等水电站前期工作。推动工程建设,实现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雅砻江两河口等水电站按期投产;推进金沙江拉哇、大渡河双江口等水电站建设;重点开工建设金沙江旭龙、雅砻江孟底沟、黄河羊曲等水电站。落实网源衔接,推进白鹤滩送电江苏、浙江输电通道建成投产,推进金沙江上游送电湖北等水电基地外送输电通道开工建设。加强四川等地的电网网架结构,提

2、升丰水期通道输电能力,保障水电丰水期送出。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化和国际产能合作。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差异化特点,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积极探索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优质产业走出去。一、 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稳步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积极推动地热能规模化开发,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

3、开发。二、 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概况(一)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历程在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化石能源依然占主要地位,受其储量枯竭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将会愈发重要。就电力行业而言,与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具有资源储量丰富、场地要求低、开发利用难度低、碳排放量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光伏发电技术的起源可追溯至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自2004年起,光伏发电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应用。全球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4-2011年,以德国为首的各国推出

4、光伏补贴政策,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突破和规模增长,促使光伏发电商业化。2011-2013年,欧洲各国纷纷大幅度降低和取消政府补贴,光伏发电投资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了需求减少,光伏发电行业的盲目扩张和欧洲债务危机也加剧了供需失衡。2013-2015年,经过上一阶段的优胜劣汰和光伏技术的逐渐成熟,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支持光伏发电的行列,具有技术研发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逐渐涌现。2015年至今,随着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各国对新能源愈发重视;同时光伏技术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发电逐渐脱离补贴,实现平价上网。(二)全球光伏

5、发电应用市场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光伏装机成本不断下降,据SolarPowerEurope统计,2009-2018年,光伏装机成本下降超过80%。光伏装机成本的下降有效降低了光伏装机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根据美国咨询Lazard最新统计,2009-2019年,美国大型地面光伏LCOE下降89%。因此,各国光伏发电应用市场普遍处于补贴退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阶段,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加。三、 光伏发电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系光伏发电产业上游主要由硅料、硅片等材料的生产构成,中游包括光伏组件、光伏支架、光伏设备等的生产,下游为光伏电站。行业处于光伏发电

6、产业链下游,主营业务为光伏电站系统集成、投资运营和电站运维。(一)光伏发电行业上游行业概况光伏电站的投资成本主要包括设备材料费和施工费。从目前供应商的市场结构来看,施工服务供应商数量多,市场化程度较高;设备材料供应受产业链中上游多晶硅、组件、逆变器、电缆等市场状况的影响,其价格波动将影响光伏发电行业的成本。光伏组件主要由玻璃、胶膜、电池片、背板、铝边框、接线盒、焊带、硅胶和包材等构成。其中,电池片的生产经历了硅料硅片电池片的环节,这三个环节在光伏行业从实验室步入商业化的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当前光伏行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这三个环节的技术变革和产业化应用。但光伏组件中除去电池片以外的其他材料(通常

7、称为辅材)也占有相当的地位,且由于辅材环节技术变革相对较少,成本下降幅度不大,其在光伏组件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二)光伏发电行业下游行业概况电站系统集成业务的下游主要为以央企和大型企业为代表的大中型光伏发电能源企业等光伏电站投资方,以及部分有能效管理计划、电站建设需求的工商业单位和家庭户主;电站投资运营业务的下游主要为电网企业或工商业企业等电力直接需求方;电站运维业务的下游主要为电站投资持有方。四、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布局前沿方向,激发创新活力,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加大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可

8、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一)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改善新能源发电涉网性能,提高风能、太阳能资源预报准确度和风电、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升风电、光伏发电主动支撑能力和适应电力系统扰动的能力。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创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稳定理论、规划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研究建立电力应急保障体系,合理配置长时新型储能,优化系统风光水火储发展结构,提高多元互济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精度,提升电力可靠供应裕度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

9、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高海拔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光伏发电户外实证示范,掌握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突破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灵活制氢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推进大容量风电机组创新突破;突破生物天然气原料预处理、消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推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型电解水设备研制;加快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新型储能装置研制。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

10、。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水电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地基处理与筑坝技术研究,突破高水头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重点推进深远海海域海上风电勘察、施工、输电、运维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光热发电工程施工技术与配套装备创新,研发光热电站集成技术。支持干热岩开发技术、高温地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创新。(二)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可再生能源智慧化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推广新能源云平台应用,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依托智能配电网、城

11、镇燃气网、热力管网等能源网络,综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柔性网络等先进能源技术和互联通信技术,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灵活接入与生产消费一体化,建设冷热水电气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发展与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适应的专业化、网格化运行维护服务体系,通过移动用户终端等方式实现分布式能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检修的快速响应,培养一批高专业化水平的新能源店小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互动匹配,实现车电互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管理技术,整合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等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互动发展。创新推

12、动光伏治沙规模化发展。开展光伏治沙示范应用,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治理模式、种植作物等,探索形成不同条件下合理的光伏治沙建设方案。重点在内蒙古西部的库布其、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地区,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北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统筹资源条件和消纳能力,建设一批光伏治沙新能源发电基地。带动沙漠治理、耐旱作物种植、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经济、沙漠产业多位一体、治用并行、平衡发展的体系。(三)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制造设备升级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实施可再生能源产业智能制造

13、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再造,加快重要产业技术工程化攻关。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与新产业链发展,补齐风电、光伏发电绿色产业链最后一环,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闭环式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制气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完善产业标准认证体系。健全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标准、检测、认证和质量监督组织体系,完善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标准制定,推进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认证结果国际互认。(四)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加强科技创

14、新支撑。加大对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储能、氢能等技术领域,整合资源、组织力量对核心技术方向实施重大科技协同研究和重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大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鼓励各类院校开设可再生能源专业学科并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完善可再生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发展大容量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测试技术与平台,建设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发电技术实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新技术实证验证与工程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创业机构改革,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

15、理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展洽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五、 坚持开放融入,深化可再生能源国际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转型变革,深层次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合作。(一)持续参与全球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持续完善国际合作交流机制和平台。用好一带一路能源部长会平台,打造绿色、包容的一带一路能源合作伙伴关系,凝聚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共识。办好国际能源变革论坛及相关活动。加强与重要国际组织和国家间的可再生能源政策对话及合作,深入开展规划引领、政策设计、技术交流、融资互动、经验分享等全方位对接,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参与全球能源与气候治理。强化与

16、其他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发展合作,提高发展中国家能源领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为有需要的国家提供能力建设、低碳转型等支持,务实推动全球能源转型。(二)深化推进国际技术与产能合作加强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技术创新合作。围绕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强与相关国家在高效低成本新能源发电技术、储能、氢能等先进技术上的务实合作。鼓励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技术创新交流,积极融入全球可再生能源创新网络。推进可再生能源产业国际化和国际产能合作。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差异化特点,发挥国内市场规模大、应用场景多等优势,积极探索与国外先进企业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径。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包括装备、技术、标准、品牌在内的可再生能源优质产业走出去。(三)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标准的交流合作与互认,积极参与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可再生能源合格评定互认体系,支持国内企业和机构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提升我国在国际认证、认可、检测等领域的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