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0326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清洗设备产业发展工作建议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鼓励国家相关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力度。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开发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一、 锂电池行业进入壁垒(一)锂电池行业技术和人才壁垒从技术方面来看,首先,锂电池设备制造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融合运用了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电子电气、工艺设计等多学科知识,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

2、对研发、设计、制造能力有较高的技术要求,需要设备制造企业充分掌握以上技术,并具备综合应用的能力;其次,锂电池下游产品具有技术发展快、更新频率高的特点,市场和客户不断对锂电池设备提出新的要求。同一客户不同生产线的设备要求也不同,这就要求设备供应商能对锂电池生产工艺十分的了解,理解和掌握客户生产线的参数,能够在短时间内根据客户需要确定工艺参数、进行快速试制,并最终提供成熟可靠的自动化设备;最后,锂电池技术在快速发展中,设备一体化、整线化趋势显著,设备厂商需持续对设备进行迭代升级并延伸产品类别,扩大竞争优势。随着锂电生产工艺对精细化、稳定性的要求越高,锂电设备制造商为了满足下游需求,对其自身生产过程

3、一体化、自动化、技术标准稳定化也越来越高。从人才方面来看,企业不仅需要充分吸纳多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型人才,还需要有对客户需求、产品特征以及行业动向有深入了解,同时又掌握专业技术经验的市场营销人才。而锂电设备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各类人员均较为紧缺,企业一般采取内部培养的方式,而构建完善成熟的人才队伍往往需要时间,新进入行业的企业很难在短期内实现。综上,锂电设备制造企业的综合学科要求及高技术工艺标准等技术和人才壁垒,成为行业新进入者的门槛。(二)锂电池行业客户资源壁垒由于设备对于电池产品的良率及生产成本有重要影响,以及设备的定制化特征,设备商要经过多个环节、长周期认证,认证成本高,锂电池厂商

4、不会轻易更换主要的设备商。近几年,锂电池高速发展,设备企业与下游锂电龙头共同成长,生产设备经过长期的问题反馈和细节精进,已形成下游电池厂商技术路径下的设备解决方案,其扩产一般都会持续采购其原有供应商的设备。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通过下游客户的认证,进入其合格供应商体系,市场开拓难度较大。设备企业优先选择服务于优质客户,形成客户壁垒。(三)锂电池行业资金壁垒锂电设备为非标定制化设备,在接到客户订单后,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定制化生产,再发货到客户处,进行安装、调试、产能爬坡等步骤。锂电设备行业的付款模式一般为3-3-3-1,即合同签订后,客户先预付30%的定金,发货前再付30%,验收合格付30%,验收

5、合格1年后无异常付10%。锂电设备的价值量大、回款周期较长,这也导致资金实力成为锂电设备商竞争的壁垒之一。二、 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统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开展技术攻关、装备创新、示范应用、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加强央地协作,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各类社会资源聚集,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智库作用,开展智能制造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三、 主要目标(一)转型升级成效显著7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建成500个以上引领行业发展的智

6、能制造示范工厂。制造业企业生产效率、产品良品率、能源资源利用率等显著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水平明显提升。(二)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装备和工业软件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市场满足率分别超过70%和50%。培育150家以上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三)基础支撑更加坚实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适应智能制造发展的标准体系和网络基础设施,完成200项以上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建成120个以上具有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四、 组织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规划的组织实施,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抓好重点

7、任务落实。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做好信息反馈工作。相关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协同推动规划的贯彻落实。有关部门、各地方、相关行业组织要加强智能制造经验模式总结和宣传推广。五、 基本原则(一)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强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联合体,开展技术、工艺、装备、软件和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二)坚持市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发展智能制造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发挥在战略规划引导、标准法规制定、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作用,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

8、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三)坚持融合发展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挥龙头企业牵引作用,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深度互联和协同响应,带动上下游企业智能制造水平同步提升,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四)坚持安全可控强化底线思维,将安全可控贯穿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全过程。加强安全风险研判与应对,加快提升智能制造数据安全、网络安全、功能安全保障能力,着力防范化解产业链供应链风险,实现发展与安全相统一。(五)坚持系统推进聚焦新阶段新要求,立足我国实际,统筹考虑区域、行业发展差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充分发挥地方、行业和企业积极性,分层分类系统推动

9、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六、 发展路径和目标十四五及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推进智能制造,要立足制造本质,紧扣智能特征,以工艺、装备为核心,以数据为基础,依托制造单元、车间、工厂、供应链等载体,构建虚实融合、知识驱动、动态优化、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制造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网络化协同、智能化变革。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七、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

10、等支持政策。鼓励国家相关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力度。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开发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八、 锂电池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一)锂电池行业上下游联动进一步加强非标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的上游行业产品主要是非标准件(定制机架、机罩、加工零部件等)和标准件(电气控制元件、传动元件、气动元件和电机马达等)。从整体来看,上游行业市场成熟、竞争充分,产品供应相对稳定,本行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需求可以得到充分保障。但是对于部分技术含量高的电气元件、伺服

11、等,主要依赖进口或采用国外品牌。进口零部件的供应持续性和钢铝材等大宗商品材料的价格稳定性会对本行业产生一定影响。非标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装备的下游应用领域广泛,但是行业企业通常专注于单一或若干领域,下游行业市场规模扩大,新建产线或产线改造项目的落地有助于驱动本行业市场规模的增长;下游行业产品持续迭代升级对智能制造装备性能要求的提高将推动本行业技术及产品创新能力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磨合,本行业与下游行业已经形成共同发展、紧密合作的局面。未来随着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上下游的联动将进一步加强。(二)锂电池行业从汽车向3C电子等其他领域延伸目前3C领域对智能制造装备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

12、是由于3C市场体量整体扩大带来的总量需求,第二是3C产品精细化、轻薄化趋势对工艺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市场规模降至096万亿美元,但长期来看,未来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VR、新型显示等新兴技术与消费电子产品的融合,将会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催生新的产品形态,推动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根据Statista预测,到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产品市场规模有望增长至111万亿美元,2020-2023年年复合增长率达496%。除汽车、电子行业以外,我国其他行业如五金机械、安防产品等多依靠人工或低端半自动化设备生产。该类行业一般技术水平差异化

13、优势不明显,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受限于市场集中度低、产品附加值较低、制造工艺差异较大等原因,智能制造改造进程较为缓慢。未来,这些行业的智能制造需求不断增长,主要体现为:一方面,随着人工成本的逐年上升、城镇用工荒现象的出现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成本控制是行业内重要的生存法则,在部分环节使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生产环节的自动化、智能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后,将避免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细化、规范生产流程,产品生产过程信息实现可追溯,提升产品质量,企业的成品率将显著提升。(三)锂电池行业设备精度、稳定性和产能等指标继续提升工业制造的发展需求是提高生产效率、提高

14、产品质量、自动化生产,智能装备是实现工业制造需求的载体,必将朝着高精度、高稳定性、高产能的方向发展。生产精度越高,就是生产误差越小,产品的一致性就越高。稳定性生产包括确保产品供应数量、频次和质量的稳定。高产能可以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更快的满足终端市场的需要。实现这些指标的提升需依靠关键技术装备的提升、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和支撑软件的创新。(四)锂电设备通用性较强,可以随下游客户工艺路线的变化快速调整近几年,随着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价格的成倍增长,部分锂电池生产企业开始尝试使用钠离子电池,这主要得益于钠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如氢氧化钠、碳酸钠、甲酸钠、醋酸钠、氯化钠等储量丰

15、富,易于开采,因此成本较锂离子电池低。目前锂电池生产企业如宁德时代、欣旺达正在布局钠离子电池。然而,由于钠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相比锂离子仍低很多,且能量密度较低,因此目前钠电池只是处于小规模的产业化初期阶段,短期内不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条件。从生产工艺上看,由于钠离子电池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与三元锂正极材料均采用烧结工艺,同时,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在隔膜、电芯方面两者的制造工艺也十分类似,因此生产线可以相互转换,钠电池设备与锂电池设备的通用性较强。九、 锂电池行业技术水平(一)锂电池行业主要零部件技术缺乏技术积累非标智能装备在生产过程中,其终端产品性能受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结构设计和质量稳定性影响

16、较大。由于我国高端制造业起步较晚,大部分智能装备制造企业都难于实现主要零部件的自给自足,行业普遍还依赖于外购。根据中国信通院2021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数据显示,我国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工业等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较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需稳固。而在当前疫情扩散及贸易环境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对海外供应商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等的依赖将成为我国制造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关键阻碍。虽然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针对性地进行核心零部件的研发,但在加工工艺和基础材料等方面,仍与全球领先技术存在较大差距,在部分高端制造业领域无法摆脱对外技术依存。(二)锂电池行业关键设备技术参数接近国际标准过去十余年,我国智能制造装备行业经历了快速增长阶段,锂离子电池制造装备领域,关键设备技术参数已接近国际标准。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