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1917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咨询设计服务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树立因地制宜、低碳发展、清洁生产、文化传承的绿色发展理念,倡导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设计原则,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充分发掘场地空间、工程本体与设备在节约资源方面的潜力。倡导有效利用地域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肌理、产业特征和地域风貌,实现建筑布局、工艺布局、交通组织、场地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网的合理设计,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勘察设计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完善对跨地区、跨行业承揽业务企业的监管机制,构建开放有序的全国勘察设计市场。组织编制不同种类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下的合同示范文本,维护市场主体平等地位。支持行业协会发布行业

2、服务成本信息,探索推进人工时计价模式,引导合理设计取费和设计周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鼓励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良好行业生态。一、 进一步优化招投标管理制度持续完善勘察设计招投标机制,探索符合勘察设计特点的招标方式。倡导按质择优的评标原则,适度增加技术标权重,鼓励品质竞争,严防恶性低价竞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实施投标方案未中标经济补偿制度,保护创作积极性。探索评定分离制度,强化发包方自主定标权利和责任。推行专家评审意见公示制度,接受公众和舆论监督。二、 智能制造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智能制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智能

3、制造发展规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多项政策支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智能制造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在国家良好产业政策的支持下,行业业务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二)我国汽车市场规模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走好的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我国汽车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虽然受到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影响,我国汽车产

4、销量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鉴于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偏低,较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人均保有量使得我国汽车市场还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三)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由2016年的516万辆和507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3545万辆和352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703%和4734%。虽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达到26536万辆和259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84

5、6%和11705%,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300万辆。三、 完善信用管理和协同监管机制推进将勘察设计质量信息、建设工程消防设计审查技术服务信息纳入信用信息管理。建立信用信息报送和共享制度,推进信用信息科学规范使用,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勘察设计市场和质量安全协同监管机制。完善过惩相当的信用惩戒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完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与交通、水利等相关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加大勘察设计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四、 推动行业数字转型,提升发展效能(一)推进勘察设计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迭代以信息技术赋能勘

6、察设计企业管理创新,优化管理模式,重塑管理流程,持续完善企业管理、生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与功能的无缝集成,逐步实现全面动态业务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勘察设计企业建立数据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治理和分级分类管理,保障数据资产安全完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二)推进BIM全过程应用加快提升BIM设计软件性能,重点突破三维图形平台、建模软件、数据管理平台,开发基于BIM、5G、云计算等技术的协同设计应用系统。加快推进BIM正向协同设计,倡导多专业协同、全过程统筹集成设计,优化设计流程,提高设计效率。鼓励企业优化BIM设计组织方式,统一工作界面、模型细度和样板文件,不断丰富和完善BIM构

7、件库资源。逐步推广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项目数字化资产管理和智慧化运维服务。(三)推广工程项目数字化交付优化行政审批、成果交付与应用、档案管理等方面制度规定,推进工程项目设计方案BIM交付,完善工程项目设计及竣工成果数字化交付体系。推进BIM软件与CIM平台集成开发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与应用,积极探索工程项目数字化成果与CIM基础平台数据融合,研究建立数据同步机制。(四)积极推进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设计构建资源配置合理、专业分工明确、数据交互共享、成果系统集成的网络化设计环境,积极探索跨组织、跨地域勘察设计协同工作新模式。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建立知识管理系统,收集设计方案、标准规范、设计图集等知识资源。积

8、极推广知识图谱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促进勘察设计智能化,不断提升勘察设计质量和效率。推行建筑、结构、设备管线、装修等多专业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实施建筑平面、立面标准化设计,选用标准化部品部件及其接口,避免二次拆分设计。充分发挥装配式建筑集成综合优势,落实设计选型标准,促进设计和生产、施工有效衔接,提升新型建筑工业化水平。五、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提高发展质量(一)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树立因地制宜、低碳发展、清洁生产、文化传承的绿色发展理念,倡导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设计原则,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充分发掘场地空间、工程本体与设备在节约资源方面的潜力。倡导有效利用地域

9、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肌理、产业特征和地域风貌,实现建筑布局、工艺布局、交通组织、场地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网的合理设计,推动工程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二)提升建筑绿色低碳设计水平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强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论证,发挥设计在工程价值链上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应用技术创新,形成涵盖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强化住宅健康性能设计,提升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设计水平。加强建筑碳排放计算,充分考虑建材生产、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探索建立绿色建筑设

10、计、评估、反馈机制,促进设计技术不断迭代优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三)发挥绿色勘察基础作用倡导绿色勘察理念,鼓励对岩土工程工艺、工法进行创新,加强勘察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强化勘察工作全过程服务,重视可行性研究及方案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加强地质地理环境特征和岩土工程条件分析,提高地基基础方案建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高勘察数据准确性,减少因勘察原因产生的重大变更,节约工期和造价。(四)加强低碳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鼓励绿色低碳关键技术与设备产品研发创新,持续完善绿色低碳技术体系。研究既有建筑最大化利用等城市更新关键技术,研究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应用、建筑电气化等建筑低碳关键技术,合理

11、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余热资源,大力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技术。鼓励绿色建材、低碳技术等在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中的应用。(五)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项目性能标准指标,提高安全标准指标,合理确定节能、室内外环境质量、无障碍、适老化等建筑品质指标。完善抗震设计标准,研究制定工程抗震鉴定和加固标准、工程减震隔震等抗震新技术应用标准。研究完善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标准,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及评价标准。编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标准。六、 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趋势由于工业化带来需求的规模化,传统生产线主要实现的是单品种、持续性的大批量生产,适

12、合标准化产品市场,但随着下游汽车、机械、医药、仓储物流等行业由传统的单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向多品种、中小批量的生产方式过渡,以客户生产工艺和需求为基础的柔性化技术,一方面能够满足客户的小批量、多品种需求,另一方面,也使得行业能够参与客户的产品设计过程,提升全制造流程的技术标准,柔性化生产在行业内的地位愈发重要。伴随着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自动化工艺的快速发展,并与制造技术的不断融合,以及下游客户层出不穷的方案需求,都推动了我国工业制造模式从大规模标准制造向个性化定制、按需制造等方式逐步转型。智能制造不仅是对多项技术单元的综合集成,也是一种以知识为核心、面向客户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管理扁平化、生

13、产组织更为柔性的制造模式创新,智能制造产品高端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愈加明显。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相互渗透、深度融合,正在深刻改变产业组织方式。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嵌入装备中,实现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实时感知、采集、监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促进生产过程的无缝衔接和企业间的协同制造,推动各环节数据共享,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构建新型企业生态价值链,实现生产系统的智能分析和决策优化,使智能制造、网络制造、柔性制造成为传统制造业生产方式变革的方向。七、 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趋势(一)总承包越来越成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通行模式总承包模式强调充

14、分发挥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总承包模式能够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有效地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获得较好的投资效益,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明确,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因此,近年来政府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大力推行总承包模式。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稳步推进工程总承包模式,发挥以设计为主导的工程总承包示范项目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设计企业承接技术复杂的建筑工程、市政工程以及以工艺为主导的工业工程总承包项目,提升设计的科学性、安全

15、性、精细度和施工便利性。引导有条件的设计企业建立与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进一步转变生产经营理念和组织实施方式,培育工程综合服务能力,推动与国际化生产组织方式接轨。鼓励政府投资项目和企业投资项目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住建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到,工程总承包是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有利于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工作的深度融合,发挥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工程建设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于实施。(二)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将加速向数字化、信息化转型产业互联网促进商业社会从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转型,数字化也将成为

16、工程勘察设计企业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行业内企业多数处于数字化初始期和反应期,疫情的影响加速了行业数字化的进程。近年来,我国密切重视工程勘察设计业的数字化转型,并大力推动BIM技术的推广和应用。2019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的关于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及大力开发和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努力提高信息化管理与应用水平,为开展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提供保障。2017年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未来设计企业将加紧部署数字化战略,以数字化扩张产品和服务,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数据变现,构建数字化业务流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对产品、服务、资产、商业流程进行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