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777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稳定杆产业工作汇报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发展中起到指导作用,落实相关政策对行业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推动作用。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提供装备保障的产业,在通过自身发展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为其他产业提供基础装备,一直得到广泛的关注,出台了大量产业政策,也有像强基工程这样指向性很强的政策。政策面向不同的产业,应对不同的情况,往往比较宏观,这就需要各行业针对各自特点予以细化落实,并积极反映落实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必要时,制定本行业的相关措施。一、 推进技术支撑,夯实技术基础要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缩短创新周期,提高创新效率,需建立强有力的共性技术支撑体系。着眼于中长期发展,以企业

2、、大学、科研院所为主体组建网络化研究中心。通过互联网+科研的模式,实现高效管理运营。加强行业高新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已经成为提升基础零部件产业必不可或缺的重要举措。二、 发展现状机械基础零部件是装备的核心和基础,对重大装备和主机的水平、性能、可靠性和市场竞争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高端零部件,很难实现主机产业真正的高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已建成门类齐全、规模庞大、基础坚实、竞争力强的机械通用零部件制造大国,全行业规模以上生产企业有3000多家,其中主要骨干企业约500余家。在全球经济发展疲软的形势下,仍保持平稳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2018年销售额首次超过4000亿元,十三五销售额年平均增

3、长率仍超65%,出口增长约10%。三、 产业技术发展重点设计技术:新产品设计、可靠性设计、耐疲劳设计、绿色设计、智能化设计、虚拟现实、系统集成设计;工艺技术:高速高精度成型技术、高效智能加工技术、表层强化工艺技术、绿色制造工艺、智能化工艺流程管理和控制技术;材料技术:高强度专用钢铁材料、非金属增强复合材料、碳纤维、轻量化材料、环境友好工艺辅助材料、切屑等工艺废料和退役零件资源化处理技术。发展方向:工业互联网应用、产业供应链协同系统、智能化现场管理技术、智能化柔性制造生产线。四、 企业的转型升级形势多数企业仍处于机械化和自动化为主的阶段,信息化程度较低,智能化绿色化刚刚起步,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

4、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供给不足同时存在的矛盾依然突出,亟需推动高端补短板保供给,中档提质量增效益,低端限增量促退市。近些年国际贸易形势发生了一系列不确定性变化,贸易摩擦贸易争端增多,发达国家有脱虚向实趋势,再工业化和促进产业链回流加速,新兴经济体通过承接产业转移迅速崛起,市场竞愈加激烈,倒逼企业转变方向、调整结构、应对眼前、筹划长远,保证国际市场依赖性强的产业供应链安全引起高度重视,转型升级向纵深发展。五、 弹簧行业技术水平及特点弹簧的种类较多、形状各异,因此制造方法有所不同。弹簧的制造方法根据成型工艺的不同主要可分为冷成型和热成型两种,相关生产工艺均已是成熟工艺。当弹

5、簧所用钢材的圆形截面直径小于14mm、矩形截面边长小于10mm、或相近尺寸的扁钢时,一般采用冷成型制造工艺,冷成型弹簧一般不需要特殊的热处理,只需要进行回火处理。冷成型工艺生产的弹簧精度较高,避免了热处理引起的变形、脱碳等问题;当弹簧所用钢材的圆形截面直径大于14mm、矩形截面边长大于10mm、或相近尺寸的扁钢时,一般采用热成型制造工艺,需要加热、淬火和回火热处理,弹簧热成型工艺一般适用于金属丝直径较大或形状简单的弹簧。设备的精度、原材料的质量、成型工艺的稳定性等水平最终决定了弹簧产品的高应力、抗疲劳、轻量化等性能,而这些性能通常决定了弹簧的质量品质。我国弹簧行业发展起步晚于西方工业发达国家,

6、国际知名的弹簧制造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已积累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形成了成熟的制造工艺,并凭借研发、生产技术优势与国际知名汽车主机厂、零部件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对我国构成了钢材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设备上的垄断。这使得国内弹簧企业大多数不具备基础开发、同步开发的能力,整体技术实力偏弱,与国外弹簧制造龙头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弹簧行业发展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部分先行企业由于进入行业较早,逐步积累了弹簧制造先进工艺技术,并在研发上不断投入人力、物力,从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弹簧民族品牌,在产品品质、工艺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国内部分企业已能够满足欧美发达国家严格的产

7、品质量标准,并拥有较强的研发技术水平与同步开发、规模生产的能力,跻身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中。六、 弹簧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国内汽车产业政策支持及汽车市场旺盛需求的驱动下,我国弹簧制造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弹簧制造民族品牌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和管理水平较快提高,逐步形成稳定的客户群体,抢占了较大的市场份额,确立了一定的国内外市场地位。目前,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已参与到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竞争格局之中,并主要服务于对产品质量、工艺要求较高的知名整车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未来,民族品牌在推动我国实现零部件的同时,还将在零部件全球化的竞争格局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一)弹簧应用领域广泛,市

8、场规模主要随汽车行业景气度波动弹簧产品的下游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但汽车行业仍然会是弹簧行业的主要应用领域。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尤其是乘用车工业将保持较快的更新迭代速度,对高质量、高性能的弹簧需求会不断扩大。而同时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研制和投入也将给弹簧行业带来新需求,为弹簧行业发展提供较大的市场空间。(二)弹簧轻量化发展趋势轻量化是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制造工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其核心在于在保证汽车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整车的重量,从而减少燃料消耗以达到降低污染的目的。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

9、图制定的轻量化发展目标,到2020年汽车重量比2015年减轻10%,到2025年比2015年减重比例提升至20%。汽车轻量化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轻量化材料替代与结构设计优化。在轻量化材料替代方案中,高强度钢、铝合金是目前重要的轻量化材料。弹簧作为汽车重要的零部件之一,将通过高强度钢、制造工艺等方面的研发,提升抗拉强度、增强抗疲劳性能、减少材质重量等适应整车轻量化发展的需求。七、 弹簧制造行业下游发展状况作为通用零部件,弹簧下游应用领域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包括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工程机械、医疗器械、电力装备、家电、日用五金、玩具等市场。其中,汽车行业是弹簧制造行业的主要市场领域,弹簧广泛

10、分布于汽车发动机、车身、底盘、变速箱等配件中,汽车行业的发展对弹簧行业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根据世界汽车组织(OICA)的数据,2010年至2017年,全球汽车产量由7,758万辆增加至9,73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29%;汽车销量由7,497万辆增加至9,566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54%,保持着稳步的增长态势。2018年后,受全球主要经济体宏观经济承压、国际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出现下滑。2020年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大幅下滑,分别为7,762万辆和7,797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543%和1377%。2021年,随着中国等主要汽车制造和消费国家新冠肺炎

11、疫情得到控制,全球汽车市场逐渐复苏,2021年全球汽车产销量分别为8,015万辆和8,26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6%和604%。2021年,全球汽车销量前十的国家依次是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德国、法国、巴西、英国、俄罗斯和韩国。近年来,全球多国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应对气候变化、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战略举措,纷纷从战略规划、科技创新、推广应用等方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市场规模逐年升高,新能源汽车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格局方面,中国、欧洲、美国等国家和地区是主要发展力量,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蝉联全球第一。在加严排放法规、加大新能源汽车财税

12、优惠、加速产业布局等举措下,欧洲多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增长的重要推动力。据CleanTechnica网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品牌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近650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08%,其中TOP20品牌销量47634万辆,占全球销量的733%。具体来看,TOP20品牌中国品牌有8家,德系品牌4家,欧系品牌3家,美系品牌2家,韩系品牌2家,日系品牌1家,其中比亚迪销量为5939万辆,落后特斯拉的9362万辆位于第二。据CleanTechnica网站公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了1,00912万辆,比亚迪新能

13、源乘用车销量达到了18477多万辆,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831%,超过特斯拉的13143万辆位于全球第一。TOP20品牌销量75556万辆,占全球销量的7487%,其中中国品牌数量上升至10家。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经济整体实力的支柱产业,在拉动经济增长、增加财政税收、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重要着力点。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万辆和1,364万辆,首次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生产消费国并持续至今。根据国家统计局、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10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量由1,826万辆增加至2,902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84%

14、;汽车销量由1,806万辆增加至2,88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94%。2018年-2019年受宏观经济增速回落、国际贸易摩擦增多、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退出等因素影响,国内汽车产销量有所下滑,汽车产业迈入了调整阶段。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汽车产销量大幅下滑;但从二季度开始,得益于良好的疫情管控,且国家陆续出台了延续放开限购、延续新能源车补贴、小排量车购置税调整等政策稳定汽车消费。到2021年,国内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608万辆和2,628万辆,较上年度分别上升34%和38%,三年来首次回升。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了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

15、和21%,汽车产销延续增长势头。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1年我国乘用车产量占整体汽车市场的比例为821%,是汽车市场的主要力量。2021年,国内乘用车产销量分别为2,1408万辆和2,1482万辆,同比分别上升71%和65%,增幅高于汽车行业37和27个百分点。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已连续七年超过2,000万辆。2022年,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3836万辆和2,3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95%,增幅高于汽车行业均超过7个百分点。我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已连续八年超过2,000万辆。中国品牌乘用车2021年全年累计实现销售9543万辆,同比增长231%,市场份额达到444%,

16、同比提升了6个百分点。德系、日系、韩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则有下降。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延续了不断提升态势,累计销量达到了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市场份额达到了499%,同比提升了54个百分点。商用车方面,2020年国内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5231万辆和5133万辆,同比增长200%和187%;2021年,国内商用车产销量分别为4674万辆和4793万辆,同比下降107%和66%。我国商用车产销量波动主要是由于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法规切换所导致的需求波动。国家政策规定自2021年7月1日起,全国范围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2022年国内商用车受前期环保和超载治理政策下的需求透支,叠加疫情影响下生产生活受限,包括油价处于高位等因素影响,商用车整体需求放缓。尽管2022年商用车市场低位徘徊,但海外市场表现亮眼,商用车累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