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706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2.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研究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产业界联合投入,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

2、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

3、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打造汽车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服务平台。发挥汽车行业知识产权组织平台优势,联合行业优势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领域加强高价值专利的培育和应用。开展汽车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研究,推进高价值知识产权的筛选和运营。推动汽车行业知识产权运营,盘活知识产权资产,打造集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融资及产业化等服务于一体的汽车行业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服务平台,为汽车产业创新营造良好知识产权环境。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资金壁垒汽车零部件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为满足整车制造商对生产规模、加工水平和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较高要求,零部件企业需要大量购置厂房、高端

4、机器设备及精密检测设备;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满足整车制造商同步开发、及时供货的要求并降低运输成本,需要在重要客户所在区域就近设立生产基地;此外,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零部件供应商需持续重视研发投入,以满足下游产品更新对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以上均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对新进入的企业形成资金壁垒。二、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正经历深刻变革(一)三化将主导零部件产业发展方向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将加快形成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领域,也将推动零部件企业与通信、互联网等企业跨行业、跨技术领域合作,并引发新一轮并购、重组活动的发生。这些新兴领域,将

5、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代表,既是全球零部件巨头主动出击、实施技术创新的重点,也是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迎头赶上、打造后发优势的契机,更将成为我国出台政策进行产业引导的重点领域。面向未来,机遇和挑战并存。(二)国际化将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零部件企业正在并将继续成为汽车领域海外投资、并购的主力军,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市场,以获得核心技术、扩张全球规模和培育优秀人才。因此,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能力正成为关键。另一方面,依托技术合作、资本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也将成为我国各零部件企业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同时,将继续致力于为企业营造便利化营商环境,加大品牌培育,推动零部件产品、技术、标准、服务走出

6、去。(三)跨界融合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推进、互联网+的拓展以及汽车技术本身的智能化发展及商业模式创新,各零部件企业的信息化及数字化处理能力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传统零部件企业必须拥有跨行业的视野,学会开展跨领域的竞争与合作,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跨界融合,充分吸收和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弥补自身业务短板,才能在汽车生态边界快速超越传统认知的新时代走得更好、更远。三、 构建多元化的汽车创新投入体系在汽车相关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形成财政资金、产业资金、社会资金等多方协同推动的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在基础前瞻研究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

7、支撑作用,实施市场哺技术战略,利用汽车产生的新增税收红利和新能源退坡财政资金,设立国家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的赶超。在推动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以市场化机制,吸引产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以及动力总成、核心芯片及车载操作系统、先进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兼顾汽车共享、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关联技术的融合和应用。四、 充分发挥现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通过多元化渠道增强应用技术供给坚持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同时发挥高校在基础研究和前瞻技术

8、研究方面的能力,科研机构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的优势,形成产学研相结合、多元化和网络化的技术供应体系。研究推动对改制院所实行业务分类考核、利润部分返还支持创新等措施,鼓励其增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加强跨部门协同,推动汽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等现有创新资源的统筹规划布局。建立研发信息、成果、资源共享平台和推进组织,加强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研究机构之间的研发协同。完善对国家认定的各类研究机构的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其定期进行考核和评估,重点评估其对行业创新的引领、辐射和支撑效果。进一步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的作用。积极推动整车企业之间的联合和战略协作,推动在电动化技术平台、

9、智能驾驶平台、未来共享出行等方面开展联合创新。同时,通过整车企业间的联合,共同培育和扶植一批专业化科技公司和供应商,带动核心零部件企业的研发能力提升。推动企业联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适度扩大中国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基金规模,围绕汽车行业共性基础课题开展协同研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重点依托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联盟等现有联盟,推动深层次协同创新和合作开发,推动共性技术联合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培养专业人才,引导技术标准建设。推动联盟的体制机制创新,完善需求导向、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同时,结合汽车产业发展新需求

10、,在先进的节能环保汽车、未来共享出行、汽车+跨界融合等领域推动建设一批新的创新联盟,加强跨界联合创新。五、 实施背景(一)全球汽车制造业迎来深刻变革,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变革,以更有效的方式和机制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德国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从线性创新、系统创新到集群创新,其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为代表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成为各国竞相对标的标杆。美国近年来提出了振兴制造业计划,并构建了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日本在汽车产业战略2014中提到,要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产学研合作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为基准,建立汽车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二)创新体系构筑产业竞争力,完

11、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成为国际通行做法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构筑了美日德汽车产业创新的三大支柱,而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在创新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枢纽平台、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开发的重要作用。欧美日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立了以美国汽车研发理事会、欧盟汽车研发理事会等为代表的汽车创新战略咨询平台,以德国弗劳恩霍夫、美国制造创新网络为代表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在战略咨询和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之间的鸿沟,在促进汽车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我国开启汽车强国建设新征程,由大到强迫切需要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我国汽车产业规模已连续9年稳居世界第一,未来产销

12、量的世界份额从目前的30%水平上还将进一步提升,但我国总体上汽车产业仍处于大而不强的发展阶段。制造强国战略、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开启汽车强国建设新征程。其中,掌握核心技术和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成为建设汽车强国的是重中之重,也是我国汽车强国建设的迫切而艰巨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六、 建立汽车行业管理部门与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的对接机制在建立健全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的组织架构、战略咨询能力、行业桥梁纽带等方面的职能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汽车行业相关管理部门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汽车产业政策、汽车及相关交叉领域各类创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等方面,建立与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的衔接渠道和

13、采信机制。七、 现状趋势(一)创新要素形成一定积累和明显增长,支撑了当前阶段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占比172

14、%。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产业界联合投入,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

15、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

16、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能力和绩效稳步提高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