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637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研究建立完善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部件系统整车测试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燃料电池发动机、车载氢系统等核心系统的测评体系,重点构建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性能测评体系,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专用检测平台建设。着力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体系,结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与应用的特有环境,开展行业合作研究项目,构建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景库、检测工具链、测试方法、评价标准四位一体的测评体系。凝聚行业专业力量打造汽车领域高端智库。面向汽车强国建设对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的需求,联合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力量,官产学研共同参与,联合组建中

2、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理事会主要任务包括汽车创新战略高端研究与咨询,开展自下而上的国家汽车创新项目立项方向建议和重大项目评估,促进汽车技术与相关产业的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体制机制改革。联合相关国家高端智库,按照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的模式,联合推动中国汽车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增强战略研究能力和智库实体化建设,为汽车创新理事会研究决策提供支撑。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细分领域发展概况整车生产制造环节分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四大工艺。细分行业冲压零部件行业是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一个分支,且位于整车生产环节前段,其行业特征与汽车零部件行业相似,基本属于技术密集和资

3、金密集型行业,其发展依赖于汽车行业整体的发展。汽车冲压零部件,主要是指通过压力机和冲压模具对金属材料施加外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工件。冲压零部件广泛应用于汽车覆盖件、白车身系统、座椅系统、仪表系统及排气系统等部件,汽车制造中有60%-70%的金属零部件需要冲压加工成型。冲压零部件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平均每辆车上约有1,500个冲压件,其广泛应用于车身覆盖件、车内支撑件、结构加强件、座椅系统、仪表系统及排气系统等。汽车冲压零部件往往需要随车型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冲压零部件产品具有品类繁多、开发周期长的特点。但不同于轮胎、刹车片等易损易耗件,冲压件产品在整车使用年限内

4、,如操作正确、合理维护,一般不需要更换,一旦产品开发成功并量产后,产品生命周期就跟随汽车的生命周期及市场供求变化,市场需求相对稳定。近年来,随着新车型的引进、旧车型的更新换代,汽车冲压零部件的市场空间也不断增大。目前,我国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集群式发展特征明显,紧跟汽车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了长三角、西南、珠三角、东北、中部、环渤海等区域产业集群,并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发展。同时,行业内企业开始重视聚焦细分市场,如大型复杂的产品成形、小型精密高速的产品制造等,充分发挥技术特点,各取所长,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随着企业的产品定位更加专业和精细,某些细分领域的产品和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发动机和变速箱

5、内部的关键冲压件,过去长期依赖进口,在十三五期间,我国企业在这方面开始突破,部分车型的零件已经国产化成功,开始量产并出口。汽车行业正处于向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汽车、智能化汽车不断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面对客户对汽车冲压产品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1)将计算机模拟应用于冲压产品设计、模具设计、工艺设计中,提升冲压模具设计制造水平,提高模具制造质量和加工精度;2)提高冲压生产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水平,向自动化、无人化生产方向发展,提高生产效率;3)冲压成形装备紧跟世界冲压技术的发展趋势,加大技术研发及人才培养力度。二、 构建多元化的汽车创新投入体系在汽车相关基础研究、应用技

6、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各环节,形成财政资金、产业资金、社会资金等多方协同推动的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在基础前瞻研究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重要支撑作用,实施市场哺技术战略,利用汽车产生的新增税收红利和新能源退坡财政资金,设立国家智能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基础研究和核心关键技术的赶超。在推动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领域,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撬动效应,以市场化机制,吸引产业资金和社会资金,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投资基金。基金重点投向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整车,以及动力总成、核心芯片及车载操作系统、先进汽车电子、自动驾驶系统等领域,兼顾汽车共享、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等关

7、联技术的融合和应用。三、 现状趋势(一)创新要素形成一定积累和明显增长,支撑了当前阶段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

8、占比172%。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产业界联合投入,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

9、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

10、。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能力和绩效稳步提高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

11、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竞争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依靠长期连贯的研发投入,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汽车行业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2023件,增长到2016年的50480件,增长了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从发明专利公开量的研发人员人均占有情况来看,2016年每百名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01年的251倍,技术

12、创新成果富有成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科研机构初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国范围内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75所,其中,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先高校不仅培育了大批汽车人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四)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面向汽车强国建设战略需求,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缺少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和系统化的战略研究能力。汽车产业系统性强,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体制机制复杂,当前缺少一个面向未来汽车强国建设,能够提供创新战略咨询的一个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智

13、库平台。二是创新链不完整,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的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究机构角色缺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严重不足,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之间,缺少能够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非盈利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三是现有创新要素和平台存在投入分散、缺少协同。产业界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总量不足,且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分散、重复投入和研发效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四、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4、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

15、、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入围数量逐年增加。五、 实施背景(一)全球汽车制造业迎来深刻变革,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设进入新阶段当前,全球汽车产业创新体系正在加快变革,以更有效的方式和机制

16、促进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德国在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从线性创新、系统创新到集群创新,其以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为代表的应用技术研究机构成为各国竞相对标的标杆。美国近年来提出了振兴制造业计划,并构建了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日本在汽车产业战略2014中提到,要以代表世界最高水平产学研合作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为基准,建立汽车产学研合作新机制。(二)创新体系构筑产业竞争力,完善创新体系打造创新平台成为国际通行做法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构筑了美日德汽车产业创新的三大支柱,而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在创新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枢纽平台、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开发的重要作用。欧美日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立了以美国汽车研发理事会、欧盟汽车研发理事会等为代表的汽车创新战略咨询平台,以德国弗劳恩霍夫、美国制造创新网络为代表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在战略咨询和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之间的鸿沟,在促进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