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

上传人:壹画 文档编号:34969404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检测卷2(有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限时检测(第三单元第四六章)(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如果用黑色的“T”字形纸片遮挡时,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实验结果是(A)A.“T”呈黄白色B.“T”呈蓝色C.“T”呈绿色D.“T”呈黑色解析: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如果用黑色“T”字形纸片遮挡时,叶片遮挡的部位,不能接受光照,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叶片的其他部位能接受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所以“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黑色的“T”字形纸片遮挡的叶片,经光照、脱色、碘液染色后,“T”呈黄白色。2.

2、地球上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有高大的树木,也有矮至几毫米的苔藓植物,甚至连肉眼都看不见的藻类植物。这些肃静无声的生命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两类基本物质,这两类物质是(D)A.水、二氧化碳B.氧气、水C.葡萄糖、二氧化碳D.有机物、氧气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释放的氧气,不仅满足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和氧气来源。3.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隆平在培育超级杂交水稻时,专门挑选叶片直、窄、厚的水稻植株,其目的是(C)A.减少二氧化碳的吸收量B.促进植物的呼吸C.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D.加快蒸腾作用解析:叶片互不遮挡,两面受光,便于水稻

3、叶片接受更多的阳光,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4.(2019岳阳)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D)A.X为有机物B.Y为水C.光合作用需要氧气作为原料D.光是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条件解析: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和氧气。根据箭头方向不难确定:X为水分,Y为有机物。5.取一盆银边天竺葵(边缘无叶绿体),选取一片叶片做如图所示的处理,你认为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B)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A.B.C.D.解析:银边部分叶片的细胞内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

4、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遮光部分叶片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未遮光绿色部分细胞内有叶绿体,有光照,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叶片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的变量是光,银边天竺葵叶片的边缘部分与中间未遮光的绿色部分唯一的变量是叶绿体。因此,利用该叶片可以探究的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实验有光合作用产生淀粉、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6.(2019遵义)如图是检验植物某种生理活动释放某种气体的装置,表述正确的是(A)A.检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检验呼吸作用,释放氧气C.检验光合作用,释放二氧化碳D.检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解

5、析:用手挤压塑料袋会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本装置的实验目的是探究植物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7.若将甲、乙两盆相同的杜鹃花同时放在阳台上,甲每天大量浇水,乙45天浇一次水,一段时间后,甲叶片变黄脱落,乙正常生长,最根本的原因是(B)A.水分过多,细菌大量繁殖,根腐烂B.土壤内缺氧,影响根的呼吸作用C.水分过多,影响根的吸收作用D.土壤中缺乏无机盐,影响叶的生长解析:甲盆每天大量浇水,花土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导致甲盆开始发黄落叶。8.(2019营口)当你漫步在绿树成荫的林间小路上,你会感觉到空气特

6、别的湿润和清新,而你进入到种植蔬菜的密闭大棚内会感到气闷,此时你会想到这分别是绿色植物的哪些作用(B)A.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呼吸作用B.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D.蒸腾作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解析: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把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因此使人感觉到空气特别的湿润;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使人感觉空气清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密闭大棚内的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会使人感到气闷。所以题干分别体现了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B正确。9

7、.某实验小组试图采用甲、乙两装置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以观察装满水并倒置的试管中有无气泡产生作为实验指标),图中所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具有什么特点(C)二氧化碳氧气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B.C.D.解析:实验小组采用甲、乙两装置来探究光合作用的产物,乙装置有气泡产生,说明能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能使快要熄灭的木条复燃;而甲装置没有植物,无气泡产生,仅起对照作用。10.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用金鱼藻设计的实验装置,观察在不同距离灯光照射下,试管产生的气泡数目,得到的数据如下:试管与灯的距离(厘米)5101520253035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61554232252

8、119从数据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D)A.植物离光源越近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B.植物与光源的距离与产生的气泡数呈负相关C.光照越强,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D.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解析:本实验的变量是光照强度,而不是光照时间,所以不能得出光照时间越长,植物的光合作用越强的结论,D错误。11.下面的式子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其中的A和B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对该式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D)A.生理活动a、b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活的植物体内的细胞都能进行生理活动bC.生理活动a所需的A物质和水由生理活动 b提供D.生理活动b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解析:A.a光

9、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B.活的植物体内也有死亡的细胞,如导管,不能进行b呼吸作用;C.a光合作用所需的A二氧化碳是由b呼吸作用提供的,水是由根吸收的水分提供的;D.b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把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12.蔬菜工厂使用营养液栽培植物时,不断向营养液中通入空气的目的是(D)A.促进蒸腾作用进行B.增加无机盐的含量C.提高光合作用速率D.提高呼吸作用速率解析: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保证培养液中有充足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13.如图所示,将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黑暗密闭的玻璃罩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D)A.植物活着、蜡烛熄灭B.植物死亡

10、、蜡烛燃烧C.植物活着、蜡烛燃烧D.植物死亡、蜡烛熄灭解析:植物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环境中,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蜡烛燃烧需要消耗氧气,把密闭玻璃罩内的氧气利用完后,植物死亡、蜡烛熄灭。1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瓶中植株未经暗处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组合是(D)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此装置可验证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丙内石灰水保持澄清丙内石灰水变浑浊A.B.C.D.解析:此装置不能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因为二氧化碳被左边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所以缺乏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要验证植物呼吸作用放出二氧化碳,丙内有澄清石灰水,遇到二氧

11、化碳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达到目的。所以正确。15.(2019包头)如图是黑藻在二氧化碳浓度为0.03%的条件下,测定的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从曲线中看出,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上升的因素是光照强度B.黑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C.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m值将会增大D.从AB段看出,增加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解析:从曲线看出,黑藻在B点达到了光饱和点,故限制BC段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主要是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的供应等,A错误。16.绿色植物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有重要作用,如图表示了其调节机理。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D)A.图中表示光合

12、作用B.图中表示呼吸作用C.绿色植物能完成图中所示过程D.只有动物才能完成图中所示过程解析: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代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根据图示可看出,是呼吸过程。呼吸是生物共同的特征,故D错误。17.(2019益阳)下面关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A.幼苗带土移栽可降低蒸腾作用B.合理密植可提高农作物产量C.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D.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可增强光合作用解析:幼苗带土移栽可以保护根毛,A错误。18.已知马铃薯

13、块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储藏在什么样的地窖中(A)A.遮光、低温、含氧浓度低B.遮光、高温、含氧浓度高C.光照、低温、含氧浓度低D.光照、高温、含氧浓度高解析:氧浓度低,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遮光可以抑制光合作用进行,因为一旦进行光合作用将会释放出氧气,所以将马铃薯储藏在遮光、低温、含氧浓度低的地窖中,可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延长储存时间。19.分布在我国的下列各种植被类型中,动植物种类最丰富的是(B)A.草原B.热带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解析:热带雨林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20.如图这幅漫画揭示了毁

14、坏森林带来的后果。下列有关此漫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D)A.树木和人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B.毁坏森林可使“温室效应”加剧C.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最终威胁人类自身D.树木的根仅起固定作用解析: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地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故D错误。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40分)21.(8分)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小烧杯。分析并回答问题:(1)将装置放在阳光下一段时间,可见钟罩内壁上有许多小

15、水珠,这些小水珠是通过玉米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出来的。(2)将装置内0点至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绘成曲线图。分析0点到6点的曲线变化情况,可知该时间段内植物主要进行呼吸作用。(3)若在装置的小烧杯中加入澄清的石灰水,用来探究“玉米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应将装置放在黑暗(填“明亮”或“黑暗”)的环境中。原因是为了避免光合作用的干扰。(4)若用装置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可往小烧杯内加入30 mL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其对照实验装置中的小烧杯内应加入30 mL清水。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5)将光合作用实验后的玉米叶片摘下,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取出叶片漂洗后滴加碘液,只有对照装置中的叶片变蓝,说明光合作用还制造了淀粉。解析:(1)因为装置中隔板与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