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69286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甲基吗啉产业发展分析报告制定化工园区认定条件,指导地方认定一批化工园区,引导化工企业集聚规范化发展。推动石化化工行业探索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炼化产业、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互补发展,引导钢铁行业依托城市矿山建设分布式短流程钢厂,促进电解铝行业布局由煤电铝向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铝转移,推动建材行业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原材料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向集群转型提升。聚焦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技术领先的行业细分领域或重点产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推动要素聚集和价值提升,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打造一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绿色建材

2、、新材料产业集群。及时发布产能预警,防止地方盲目重复建设。一、 精细化工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精细化工行业机遇目前我国精细化工行业在绿色化转型发展方面仍然任重道远,绿色化学的工业化应用在国内更是处于萌芽阶段,各类化学品的绿色合成工艺研发难度大,成熟的绿色合成工艺渗透率仍然不足,化学品的合成在工艺绿色化转型方面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近年来塑料污染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人类的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危害。2015年联合国通过了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提出从2015年到2030年间以综合方式彻底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转向可持续发展道路。2022年3月2日,联合国环境大会通过了一项终结

3、塑料污染的决议,旨在设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目标是在2024年底前完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协定,以解决塑料污染治理问题。2020年1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提出分阶段、分区域、分领域禁止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使用。生物降解材料行业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关键环节,是实现美丽中国目标的重要组成。2020年以来,国家多部委陆续出台了立体式、可执行的塑料污染治理监督管理办法。(二)精细化工行业挑战精细化工行业市场容量大,与下游行业关系紧密,其应用领域的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波动息息相关。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受到国内外多重因素的影响,经济景气程度和

4、变化趋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近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贸易摩擦仍然存在继续加剧的可能,叠加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的不利影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风险加剧。宏观经济形势的复杂多变,给下游工业制造业企业的发展经营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性,相应导致上游精细化工制造企业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将从供需两端对化工行业的发展产生历史性的影响,对行业内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二、 引导合理布局(一)优化新建产能布局贯彻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依据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原材料工业空间布局调整

5、优化。落实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严禁新建规划外对二甲苯和乙烯项目。优化危险化学品生产布局,禁止在化工园区外新建、扩建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危险化学品生产项目外部安全防护距离要符合相关要求。推进重点流域化工企业搬迁改造,进入合规的化工园区。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具备条件的现有钢铁冶炼生产厂区集聚建设。沿海地区有序布局利用境外资源的氧化铝等项目。科学投放砂石资源采矿权,合理布局一批大型机制砂石生产基地。支持地方结合自身优势和产业基础,合理布局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的新材料项目。(二)推进规范化集群化发展制定化工园区认定条件,指导地方认定一批化工园区,引导化工企业集聚规范化发展。推动石化化工行业探索

6、现代煤化工与传统炼化产业、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产业互补发展,引导钢铁行业依托城市矿山建设分布式短流程钢厂,促进电解铝行业布局由煤电铝向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铝转移,推动建材行业向协同处置废弃物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推动原材料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向集群转型提升。聚焦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技术领先的行业细分领域或重点产品,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推动要素聚集和价值提升,强化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打造一批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稀土、绿色建材、新材料产业集群。及时发布产能预警,防止地方盲目重复建设。三、 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原材料工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机遇

7、前所未有,挑战更加严峻,机遇和挑战呈现许多新变化。从机遇看,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别是新兴领域和消费升级对高端材料的需求,为原材料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日趋完善,特别是各种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企业集聚,为原材料工业强化产业链韧性提供了基础支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锻造新优势提供了动力源泉。从挑战看,面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和新冠肺炎疫情广泛影响,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风险凸显,拓展国际市场难度明显增加。面对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新形势,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主要大宗原材

8、料产品需求将陆续达到或接近峰值平台期,规模数量型需求扩张动力趋于减弱。面对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强约束,碳达峰碳中和的硬任务,人民群众对安全生产的新期盼,原材料工业绿色和安全发展的任务更加紧迫。当前,原材料工业存在的短板和瓶颈依然突出,中低端产品严重过剩与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并存,关键材料核心工艺技术与装备自主可控水平不高,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数字化水平难以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关键战略资源保障能力不强等问题亟待加快解决。面对新形势、新要求,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底线思维,坚持系统观念,加速推动原材料工业体系优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四、 提高资源保障能力(一)合理开发国内矿产资源加大铁矿石、铜、钾等紧缺

9、性矿产资源探矿力度,积极开展现有矿山深部及外围找矿。落实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采取减少矿业固体废物产生的先进工艺和设备,高效集约利用低品位矿,鼓励综合利用复杂共伴生矿及矿山固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等控制线时,与战略性矿产资源区域充分衔接。适当新建高标准矿山,强化国内矿产资源压舱石作用和基础保障能力。优化年度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管理机制,科学调控稀土、钨等矿产资源的开采规模。完善矿产资源权益金政策。(二)拓展多元化资源供给渠道开发城市矿山资源,支持优势企业建立大型废钢及再生铝、铜、锂、镍、钴、钨、钼等回收基地和产业集聚区,推进再生金属回收、拆解、加工、分类、配送一体化发展。构建国家和企业共同参与,产品储备

10、和资源地储备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储备体系。完善矿石交易市场体系,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定价机制。推进矿产资源领域国际合作,按照平等互利、合作共赢原则,优化境外投资结构和布局,规范有序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增强矿产资源全球经略能力。鼓励轻烃等低碳石化原料进口。严格执行再生资源进口标准,推进优质再生资源进口。五、 优化组织结构(一)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坚持市场主导和推动相结合,清除跨地区兼并重组障碍,清理市场分割、地区封锁等限制,协调解决企业跨地区兼并重组重大问题,支持企业加快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开展国际化经营。在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

11、的产业链领航企业,做强做大稀土企业集团,鼓励稀有金属企业加快整合。发挥化工、建材行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推动企业改组改制。对于完成实质性兼并重组的钢铁等行业企业给予产能置换支持政策。完善行业规范管理,促进市场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向实施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的原材料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二)培育壮大中小企业提高原材料行业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鼓励龙头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产业链管理、质量管理、标准管理、合作研发管理等,建立稳定的供应、生产、销售等协作配套关系,实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重点围绕原材料产业链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零部件等方面,培育

12、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六、 攻克关键技术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攻克复杂矿床及超深井矿山安全高效开采等矿山工艺技术;攻克成分组织均匀性控制、原料均化提纯等工艺装备技术,提高产品性能及其稳定性;攻克电石法聚氯乙烯生产无汞化、低温低浓度烟气脱硫脱硝、细颗粒物化学团聚强化除尘、固废(危废)协同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污染物防治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和超低排放水平;攻克在线检测调控、原料物性快速识别和评价、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智能制造技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组织先进适用技术推广,滚动制定发布重点行业

13、先进适用技术目录。七、 发展基础原材料工业包括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十三五以来,原材料工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综合实力稳步增长,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规模优势得到新提升。2020年我国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274%,粗钢、精炼铜、电解铝、甲醇、尿素、水泥、平板玻璃等产量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材料种类更加丰富,钢材、铝材、光伏玻璃等自给率超过98%,基本满足了国民经济和国防需求。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总量供需基本恢复平衡,15亿吨钢铁去产能目标提前完成,严控电解铝、水泥产能取得明显成效。前10家水泥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达到58%。企业实力加快提升,2020年我国

14、(不含港澳台)入围世界500强原材料工业企业34家,占入围企业数量的291%。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研发投入强度由2015年的076%提高到2020年的09%左右。重点企业主体装备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成了170余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家国家新材料重点平台。绿色转型呈现新面貌。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较2015年下降47%,原铝综合交流电耗比世界平均水平低69%,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材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46%、165%,总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稳步提高,水泥窑协同处置系统已投入运行168套。电石渣实现全部利用,磷石膏综合

15、利用率达到40%。智能制造达到新水平。通过管理体系评定的原材料企业2200余家,大型原材料企业水平6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1%。原材料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657%,其中石化企业73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建成了60个智能制造工厂、数字化车间。八、 巩固去产能成果(一)严控新增产能完善并严格落实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行业产能置换相关政策,防止铜冶炼、氧化铝等盲目无序发展,新建、改扩建项目必须达到能耗限额标准先进值、污染物超低排放值。严控尿素、磷铵、电石、烧碱、黄磷等行业新增产能,新建项目应实施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鼓励各地区扩大原材料行业产能置换实施范围,提高淘汰落后标准,利

16、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推动落后产能退出。严禁新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二)健全长效机制研究建立运用碳排放、污染物排放、能耗总量等手段遏制过剩产能扩张的约束机制。对达不到超低排放要求、竞争力弱的城市钢厂以及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城市钢厂采取彻底关停、转型发展、就地改造、搬迁改造等方式,推动转型升级。实施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探索建立钢铁等行业错峰生产机制。强化石化、现代煤化工产业规划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结合十三五实施效果和碳达峰碳中和要求,科学确定行业发展合理规模。实施节能审查,严格控制石化化工、钢铁、建材等主要耗煤行业的燃料煤耗量。健全防范产能过剩长效工作机制,畅通举报渠道,强化联合执法,加强行业预警,充分利用卫星监测、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大违法违规新增产能行为的查处力度,持续保持高压打击态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