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

上传人:壹画 文档编号:34968962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语文教案石灰吟_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生字“焚”,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了解作者生平事迹。2、能力目标:学生能掌握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凭借诗歌语言文字,感受石灰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精神。结合作者生平体会作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感情。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并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学重难点】1、能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2、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情感教育。【教学过程】课前背古诗一、总结学法,明确目标。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板书课题),齐读诗题。2、记

2、得以前老师是怎样带着大家学习古诗的?(出示:a、知诗人解诗题b、读诗句明诗意 c、想意境悟诗情d、诵诗句背诗文)3、今天我们就继续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诗二、知诗人解课题1、了解诗人:石灰吟的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知道于谦吗?补充出示:于谦(1398-1457),浙江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山西、河南巡抚,兵部尚书等职。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57年,被诬陷杀害,1465年,明朝政府为于谦平反昭雪,并赐谥号为“忠肃”。2、释题:吟:吟诵,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如孟郊的游子吟、白居易的暮江吟、李白的白头吟等。石灰吟就是吟诵石

3、灰,大家了解石灰吗?简单交流对石灰的认识。4、质疑:“唐诗宋词”,诗在唐代是历史上最鼎盛的时期,诗至明代,已经开始走向了衰落。我们今天学的于谦的石灰吟恰恰相反,和我们另外一首诗墨梅却成了明朝的奇迹,于谦岁就写出石灰吟,十二岁的于谦为什么要吟诵石灰呢? 三、读诗句明诗意(一)初读古诗1、出示古诗自学,学生自由读诗,要求读正确。2、指名读,正音。学习生字“焚”,描红。3、范读,明确节奏。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4、指名读,推荐度,齐读。要读出节奏感、韵律美。(二)了解古诗大意过渡:会读了,下面该干嘛了?你当小老师,帮老师向同学们提一个问

4、题?对了,要了解诗意了。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大家对石灰是怎样产生的应该不是很清楚,请同学们浏览石灰的自述,体会石灰的制作过程,看着这份材料你读懂了诗中的哪些词语?用笔圈出来,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石灰,可以在旁边写点批注。石灰自述:我的前身是石灰石,住在大山里,勤奋的工匠经过多次的敲打撞击把我与大山分离。将石灰石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这时,把

5、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人们把我涂抹树干、粉刷墙壁,留下清白在人间。2、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说说古诗的大意(1)对着材料,你读懂了古诗中的哪个词语?(根据学生回答叫学生板书: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2)“若等闲”什么意思?“全不怕”什么意思?连起来说说诗意四、想意境悟诗情想意境过渡:到这儿,诗意弄懂了,该下课了吗?对,发挥想象,1、石灰石变成石灰容易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看着“千锤万击”这四个字,你能想象石灰在运出深山之前,承受着怎样的煎熬吗?“烈火焚烧”看着这四个足以灼热你心灵的文字,你似乎感受到此时的石灰正处于怎样的状态? “粉骨碎身”是怎样的一种感觉,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有了想象,

6、诗句就有了形象,有了情感,有了分量。作者连用了三个四字词语,写出了石灰所经受的考验。2、在我们看来难以承受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石灰为什么能“若等闲”“全不怕”呢?(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之所以忍辱负重,承受煎熬,原来有着这样远大的理想与崇高的气节。4、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了解,你认识怎样的石灰?(板书:坚强不屈洁身自好)你对石灰产生了怎样的情感?5、指名朗读,这次我们读书的要求提高了,要做到眼中有石灰之形,心中有石灰之情。相机评价敬佩之情早已在你的朗读中流溢了出来悟诗情1、你们经过一座石灰窑,会不会想到要去赞颂石灰?十二岁的于谦为什么去吟诵石灰呢?石灰和于谦之间有什么联系吗?2、诗歌

7、表面写石灰,其实在字里行间隐隐的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诗言志、歌咏言”,于谦借石灰来表达自己做人的志向和高尚的情操,这种写法叫(板书:托物言志)3、后来的于谦是真的如他诗里所写的那样留清白在人间吗? 教师出示材料:配乐(1)(出示)于谦: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民族英雄。公元1421年,考中进士,他为官清正,不畏强暴,救济灾荒,关心百姓,深受人民爱戴。于谦外出巡按江西,昭雪了被冤枉的几百个囚犯。 (2)(出示)正统十四年,蒙古瓦剌部大举入侵,宦官王振挟持英宗亲征导致英宗被俘,震动朝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全权负责京师防御。当时朝廷中有些人主张南迁,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反对南

8、迁,并拥立景帝,率京师群众击退瓦剌军,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局势转危为安。景泰八年,景帝病重,英宗复位,于谦却遭受诬蔑被定为谋逆罪,判处死刑。(3)(出示)于谦被杀之后,按例应该抄家,可抄家的官员到于谦家时,才发现于谦家里什么也没有,除了生活必需品外根本就没有多余的钱财。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天下百姓痛心疾首,齐声为他呼冤。于谦的一生正像他诗中写的那样引读全诗4、石灰如人,人如石灰。看着一段段让人感动的文字,你们看出十二岁的于谦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操了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在课题旁写几个形容他的词语,挑学生板书板书五、诵诗句背诗文通过石灰,大家已体会到诗人的无限情怀,配乐 一诵少年抒怀 于谦十

9、二岁就写下了石灰吟这样慷慨激扬的诗,假如你就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于谦,你会怎么高声诵读这首诗?(学生诵读)教师评价:好一个志存高远的于谦。二诵为官感悟 为官后的于谦依然不忘自己年轻时写下的石灰吟。当他回首自己十几年的为官生涯时,一定会感慨万千:我于谦一生清清白白,为国为民,总算无愧于自己年少时的誓言。他再次吟诵起这首诗你的朗读道出了于谦的心声,真是于谦的知音。三诵临刑陈词 本该受到重奖的于谦,却惨遭陷害。戴着脚镣走上刑场的于谦,在人生的最后时刻会怎样吟诵这首少年的诗作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这是于谦最后的深情呐喊;铮铮铁骨,浩气长存。四诵后世评价 于谦的一生如石灰一样,后人评价他:(媒体出示)“有

10、巍巍定难之功,有侃侃立朝之节,有孜孜及民之惠,有徼徼律贪之洁。”今天我们学习他的石灰吟,就是学习他的崇高精神。人已远去,精神长存,无限的感动,化作深情的诵读。一起背诵六、迁移拓展。过渡:学完了吗?刚才我们分几步来学习的,老师再次总结,你们会用这样的方法学习古诗了吗?1、用刚刚我们学习石灰吟的方法学习于谦的入京。 入京明于谦 绢帕麻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注释: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闾(l):古代以25户为1闾, 阎:里巷的门。“闾阎”指老百姓。 写作背景:正统年间,宦官王振专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一年,于谦由山西、河南调任入京,有人劝他也带些礼物去,哪怕是土特产,但于谦坚决不做,他举起两手笑道:“我带有两袖清风。”还特意写了这首入京诗以明志。这便是“两袖清风”典故的来历,也是于谦一生廉洁的写照。 2、学习这篇课文你对于谦有了什么样的认识?(清正廉洁 为民着想)3、于谦真正做到了他年少时的誓言,清清白白,永留人间。小练笔:现代文版石灰吟石灰啊,你 我看到你便想起吟诵你的诗人于谦,他 板书设计 石灰吟 石灰 于谦 千锤万击 烈火焚烧 坚强不屈(不畏权贵) 粉骨碎身 清白留世 洁身自好(清白高洁)第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