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34951885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5.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 事例,事项例子,既可以是虚构的故事,也可以是客观事实。1.成例,可以作为依据的前事。2.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 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八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1 明代大学士徐溥自幼天资聪慧,读书刻苦。 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

2、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开头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 靠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

3、谨慎自觉地根据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2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猛烈的痛苦,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

4、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自尊自信的人,能够奋发向上,自强不息,制服挫折和失败,在挫折与失败中获得成功。而丧失自尊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自轻自贱。缺乏自信的人,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不行了,从而放弃了努力奋斗。所以没有自尊自信的人,是不行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3 做人的精神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

5、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 一旁的门童为他捡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李嘉诚给了100港币的小费作为答谢。 旁人问起,李嘉诚说:“硬币若不捡起,便没有用处;捡起,我还有用。100元钱对他来说也是有用的。 钱的作用不在于聚敛,而在于使用。”这还可以反映到李嘉诚的管理之道。 “管理一家大公司,你不行以样样事情亲力亲为,首先要让员工有归属感,对他们好,让他们喜欢你。”时至今日,社会环境已与多年前李嘉诚创业时有很多不同,有人认为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 李嘉诚却说,“绝不同意为了成功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期。”富与贵的哲学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舍命赚钱的事业;另

6、一个是不断花钱的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 “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李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 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宝,这就是真正的财宝。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4 1、中国-思想家-许衡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 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酷热,全部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忽然发现道路四周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

7、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莫非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混乱的局势中,平日约束、规范众人行为的制度在饥渴面前失去了效用。 许衡因心中有“主”则能无动于衷。在许衡心目中的这个“主”就是自律。 有了自律,才能在没有纪律约束的情况下亦能牢牢把握住自己。2、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牛顿讨论学问非常专心。 有一次,伴侣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

8、酒,于是叮嘱伴侣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伴侣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 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伴侣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5 明代-大学士-徐溥少年时代的徐溥性格沉稳,举止老成,他在私塾读书时,从来都不苟言笑。一次塾师发现他常从口袋中掏出一个小本本看,以为是小孩子的玩物,等走近才发现,原来是他自己手抄的一本儒家经典语录,由此对他十分赞赏。 徐溥还效仿古人,不断地检点自己的言行,

9、在书桌上放了两个瓶子,分别贮藏黑豆和黄豆。每当心中产生一个善念,或是说出一句善言,做了一件善事,便往瓶子中投一粒黄豆;相反,若是言行有什么过失,便投一粒黑豆。 开头时,黑豆多,黄豆少,他就不断地深刻反省并激励自己。渐渐黄豆和黑豆数量持平,他就再接再厉,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久而久之,瓶中黄豆越积越多,相较之下黑豆渐渐显得微不足道。 直到他后来为官,一直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靠着这种持久的约束和激励,他不断地修炼自我,完善自己的品德,后来终于成为德高望重的一代名臣。 徐溥对自己行为的高标准约束显示了他强烈的自律意识,即使是在个人独处时,也能自觉地严于律己,谨慎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

10、,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而是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根据一贯的道德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道德自觉。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6 汉朝-儒学大师-孙敬孙敬小时候读书十分刻苦,常常读到深夜,由于怕自己睡着,就把头发用绳子系在屋梁上,每当自己昏昏欲睡,头垂到一定的时候头发就会被拉得很痛,从而防止自己打瞌睡犯困。5、战国-政治家-苏秦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

11、疲乏,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打算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痛苦,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扩展资料:关于自律的名言:1、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7 许衡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天文历法学家。一年夏天,许衡与很多人一起逃难。在经过河阳时,由于长途跋涉,加之天气酷热,全部人都感到饥渴难耐。 这时,有人忽然发现道路四周刚好有一棵大大的梨树,梨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于是,大家都你争我抢地爬上树去摘梨来吃,唯独只有许衡一人,端正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众人觉得奇怪,有人便问许衡:“你为何不去摘个梨来解解

12、渴呢?”许衡回答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问的人不禁笑了,说:“现在时局如此之乱,大家都各自逃难,眼前的这棵梨树的主人早就不在这里了,主人不在,你又何必介意?”许衡说;“梨树失去了主人,莫非我的心也没有主人吗?”许衡始终没有摘梨。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8 鲁迅生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城内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士大夫家庭。鲁迅原名周树人,英年早逝,他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自幼聪颖勤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的一所著名的私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老师学习,在那里攻读诗书近五年。鲁迅的坐位,在书房的东北角,使他用的是一张硬木书桌。现在这张木桌还放在鲁迅

13、纪念馆里。 鲁迅十三岁时,他的祖父因科场案被逮捕入狱,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常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头上课了。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悄悄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他每每日不亮就早

14、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每当他气喘吁吁地准时跑进私塾,看到课桌上的“早”字,他都会觉得快乐,心想:“我又一次战胜了困难,又一次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我一定加倍努力,做一个信守诺言的人。” 后来父亲去世了,鲁迅继续在三味书屋读书,私塾里的寿镜吾老师,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老师的为人和治学精神,那个曾经为鲁迅留下深刻的记忆的三味书屋和那个刻着“早”字的课桌,一直激励着鲁迅在人生路上的继续前进。 鲁迅十七岁时从三味书屋毕业,十八岁那年考入免费的江南水师学堂后来又公费到日本留学,学习西医。1906年鲁迅又放弃了医学,开头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教过课,成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提倡者。鲁迅是中国文坛的一位巨人,他的著作全部收入鲁迅全集,被译成五十多种文字广泛地在世界上传播。 自律的名人典型事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