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4928630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高考历史考前冲刺卷 历史(八)教师版(A3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新高考)2021届高考考前冲刺卷历 史 (八)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孟子记载:

2、“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从这一历程可以看出( )A夏朝已奠定分封制雏形 B商朝重视邻里互帮互助C西周变革社会力度彻底 D先秦土地税制有固定性【答案】D【解析】贡、助和彻是先秦时期的征税方法,根据材料“五十而贡”“七十而助”“百亩而彻”“皆什一”可知,这三种征税方法都按照十分之一的标准征收赋税,说明先秦时期的土地税制具有固定性,D项符合题意;A、B两项说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几个朝代的征税方法,并不能说明西周变革社会力度彻底,排除C项。故正确答案为D。2西汉惠帝时,监御史制度在各郡普遍恢复,但各诸侯国不设监御史。汉文帝时,“九人出督州为刺史”,将

3、郡、国都划入刺史州部。汉武帝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并设立固定办公机构。这些做法反映出汉代( )A王国地位显著提升 B专制集权不断加强 C官员选任制度完善 D刺史行政权力扩大【答案】B【解析】从西汉惠帝到汉武帝,地方监察范围由郡扩大到国,监察机构数量逐步增多,监察官员常驻地方,这加强了专制皇权对全国各地的控制,故B项正确。汉武帝时,王国地位下降,A项错误;西汉地方监察制度的演变,不能直接体现官员选任制度的完善,C项错误;西汉时,刺史负责监察,“行政权力扩大”不符合史实,D项错误。3唐太宗对流落“外蕃”的人口,采取回归者免除徭役与赋税35年的措施。此举吸引了大批人口回到“内地”,仅贞观三年(62

4、9年)自塞外归来者就有120多万人。这一举措(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助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C导致均田制瓦解 D体现了开明的民族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吸引了大批人口回到内地”可知,这一举措充实了“内地”的劳动力,助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故选B项;中央集权强调的是国家职权统一于中央政府,是通过削弱地方权力体现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均田制的瓦解是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导致的,并非材料中的举措,排除C项;民族政策是处理民族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政策,而据材料“流落外蕃”“回到内地”可知,这一举措针对的并非民族问题,排除D项。4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常被学者用来论证北宋城市的繁荣。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则记载

5、“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这表明( )A艺术作品不能反映历史事实 B历史事实无法准确认知C对历史现象的描述具有主观性 D人物传记的史料价值更高【答案】C【解析】北宋张择端的画作选择了商业发展这个视角来看北宋城市,而同时期的吕蒙正传则是选择都城贫困现象作为自己关注的焦点,尽管二者记载的都有可能是真实的,但是二者主观上选取的角度不同,就导致了记载的现象有矛盾之处,故选C项;艺术作品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反映历史事实的,A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历史事实在占有材料比较充分的情况下是可以准确认知的,B的说法过于偏激,排除B项;题干中两者记载的史实不一致,是因为选择观察的角度不同,没

6、法说人物传记史料机制更高,排除D项。5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 )图1 宋代 太湖平原产粮外运 图2 清代 江浙棉桑分布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 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 D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定时空,宋代和清代的江浙地区,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宋代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和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粮食贸易发展,故选B项;图片表明宋代到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迁不一定引起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排除A

7、项;结合所学,南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由宋到清南北经济格局没有变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小农经济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仅农业种植的经济结构性变化不足加速了小农经济结构变动,排除D项。61902年,清政府组建天津卫生总局,开启了地方卫生行政的序幕。1904年,成立第一个区域性卫生机构北洋卫生局,并颁布天津防疫章程,规定天津铁路枢纽四围路口均派士兵把守,倘有车船搭载患病旅客,不但乘客要送医院隔离,而且车船也将被扣留没收,以示惩戒。这反映出当时天津( )A公共卫生安全得到有效保护 B成为清政府推行新政的试点C政府主导市民生活习俗嬗变 D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20世纪初,天津卫生总

8、局、北洋卫生局等机构的建立,天津防疫章程的颁布,初步构建了公共卫生防疫体系,表明地方公共卫生管理体系逐渐形成,故选D项;“有效保护”指结果,但材料只是防疫措施,不涉及效果如何,排除A项;试点指全面开展工作前,先在一处或几处试做,材料没有指出在天津试点后,全国推广,排除B项;医疗卫生不是生活习俗,排除C项。7在清代一总督署大门两侧,有一副对联:北吞大漠,南亘黄河,中更九水合流,五州称雄,西岳东瀛一屏障;内修吏治,外肄戎兵,旁兼三口通商,一代名臣,曾前李后两师生。下列能够印证该对联说法的是( )A直隶地区军事地位重要 B东南沿海民族工业发达C江南地区成为鱼米之乡 D湖广地区成为革命中心【答案】A【

9、解析】依据材料“北吞大漠”可知该地北方有沙漠,“南亘黄河”可知黄河在其南面,“西岳东濠”可知西岳华山在其西边,结合地理知识,可知此地为现河北,即清直隶,又结合“曾(曾国藩)前李(李鸿章)后”可判断此处为直隶总督署,结合对联可知直隶地区军事地位重要,故选A项;依据材料判断出是直隶地区,并且材料主要提及军事方面,排除B项;依据材料判断出是直隶地区,排除C项;与C项方法一样,依据材料判断出是直隶地区,排除D项。8下表为抗战时期赵树理对太行地区275个秧歌剧本主题的统计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太行地区的秧歌( )主题反映战争生产拥军、参军文武学习、民主、减租、度荒、打蝗、提倡卫生、反对迷信介绍时事传达任

10、务英雄人物总计数量234763763927275A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 B源于群众的劳动实践C适应了国民革命需要 D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战时期太行地区的秧歌剧本主题大多围绕着参军、生产、根据地建设等,说明秧歌剧本主题与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反映社会现实,故选A项;战争、英雄人物与群众的劳动实践无关,排除B项;抗战时期国民革命早已结束,排除C项;人民当家作主指的是权力掌握在人民受中,秧歌剧本的主题只能反映时代文化特征,与权力机构无关,排除D项。9下图是我国19491977年粮食产量增长率示意图,第二波增长高峰(19541955年)的出现是由于( )A农民自愿组成合作社符合

11、农村实际 B国民经济恢复影响农村粮食产量C土地改革的开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公有化程度是提高粮食产量的关键【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1955年中共粮食产量增加主要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故选A项;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排除B项;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排除C项;公有化程度提高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D项。101949年,中共解放区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将黄河治理由分区治理转为全流域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按照“以工代赈”“按劳记工”等办法复堤防患,兴修农田水利,引黄灌溉。这表明( )A土地改革胜利完成 B三大改造成果显著C国民经济快速恢复 D国家组织能力

12、强大【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成立委员会、分区治理全流域、以工代赈组织修复防患等可以看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故选D项;土地改革于1952年完成,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时间是19531956,排除B项;国民经济于1952年底恢复,排除C项。11关于罗马法有学者作出这样的评价:“如果没有自然法,意大利半岛上一个农民小共同体的渺小法律绝不可能演变为后来国际文明的普遍法律。”这反映出古罗马自然法( )A是资本主义的法制先导 B冲击了贵族法律解释权C以灵活务实为主要精神 D以公平理性为基本法则【答案】D【解析】由所学可知,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重视法律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精神,它体现

13、了公平、正义、理性的原则,材料中学者的评价正是基于自然法所具有的公平理性的基本原则,故选D;自然法是奴隶制时代的法律观念,不是资本主义的法制先导,排除A;自然法一直存在,无所谓冲击贵族法律解释权,排除B;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万民法以灵活务实为主要精神,C不选。12洛克指出:“人的自由和依赖他自己的意志来行动的自由,是以他具有理性为基础的,理性能教导他了解他用以支配自己行为的法律。”卢梭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可见,两人( )A指明了政治革命的方向 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C维护了公共权力的地位 D肯定了理性主义的价值【答案】D【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洛克指出理性是自由行动

14、的基础,理性能教导人民了解法律,卢梭也指出只有理性才能教导我们认识善和恶,所以二者都肯定了理性的作用和价值故选,故选D项;题干只说到理性的作用和价值,没有体现启蒙运动的政治属性,排除A项;康德道出了启蒙的真谛,而不是洛克和卢梭,排除B项;启蒙思想家们是提倡公共权力的,但是题干材料并没有体现,排除C项。13据1754年在英国全境范围内进行的涉及274个教区的结婚登记抽样资料显示,男性识字率为60%,女性为35%,平均为47 5%。据此可推知( )A英国教育进入大众化与多样性阶段 B教育普及是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原因C人口结构变化改变了男女教育状况 D工业革命推动普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答案】B【解析】由“1754年”与统计数据可推知,教育普及是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1754年英国结婚登记抽样资料中民众的受教育情况,无法反映出教育是否具有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口结构的变化与男女教育状况之间的关系,排除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