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25603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脚垫产业工作汇报发挥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产业发展及标准实施主体的重要支撑作用,以电动汽车安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及其回收利用、充电系统及接口等子体系为研究重点,加强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加大研究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节点规划力度,开展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修订,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优化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标准框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结合中国汽车循环工况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整车能耗及续驶里程测试方法的标准评估和修订工作。推进大功率传导充电、无线充电和传导放电标准研究与制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跨行业融合,开展快速充电

2、站、加氢站与加油站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相关标准法规研究。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与环境法规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法规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标准法规制定,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标准的兼容与开放。一、 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

3、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

4、,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 燃料电池汽车尚处于成长初期,产业链亟待形成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覆盖整车、燃料电池电堆和系统的技术体系,具备小规模产业化条件,与燃料电池汽车示范

5、配套的加氢站在局部区域建成运行。目前燃料电池中高功率、金属板燃料电池电堆未实现大规模国产化,国内超薄、长寿命质子交换膜、高压储氢系统关键阀件领域还处于空白期。电池电堆功率密度、环境适应性、寿命还需要大幅提升,产业链还尚未形成。亟须加大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培育力度。三、 开展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体系研究工作研究制定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政策路线图及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作用,定期组织成员单位研究下一步推广应用工作任务与分工,协同解决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中的问题。重点从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和模式创新、财税金融扶持、完善充电环境、交通支持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6、推动制定发布新能源汽车统筹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执行和落实好双积分政策,出台配套的经济奖惩措施,搭建双积分交易平台,完善积分交易制度,出台商用车双积分管理措施。以现有生产者责任制为基础,有条件地放开整车企业间代工合作,释放供给侧优质产能、改造无效和低端产能,并逐渐推进生产者责任制向品牌所有者责任制转变。四、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升级工作(一)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业体系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开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高比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和高电压电解液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支持开展电池体系设计、工艺开发、装备研究,支持开展产品设计和应用研究,以形成关键材料、单

7、体电池、标准模块和系统等系列产品,支撑新能源汽车达到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经济水平。鼓励具有技术优势的先进动力电池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二)促进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提升兼顾锂电350工程专项关于高比能量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要求,开展动力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的匹配技术研究;开展多孔电极模型设计研究,发展高负载电极、表面涂层电极、电池仿真及设计等先进技术和工艺;开发新型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展失效机理分析,重点解决能量特性、功率特性、热特性、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问题,在动力电池生产工艺和降低成本方面取得突破,实现新型动力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推广;正极材料方面,锰酸锂材料和磷酸铁锂

8、材料性能达到材料本征性能上限,高镍三元材料方面开展材料包覆工艺研究,降低材料碱含量的技术研究以及焙烧技术水平和可靠性等,富锂固溶体材料方面开展包覆技术的研究,开发高压电解液对材料表面结构的侵蚀等;负极材料方面继续提高石墨材料的加工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加强石墨材料生产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研究,开展硅碳材料的纳米化和复合技术的研究,提升材料的稳定性开展材料产业化的装备研究开发等。(三)支持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电池研发锂硫电池方面开展高性能碳硫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高稳定性锂或者锂合金负极制备技术的优化、锂硫电池制备技术的优化研究;固态电池方面开展离子在固体电解质本体材料中的运输机制、锂合金负极体积膨胀

9、抑制技术和界面修饰技术、高离子电导率固态电解质的制备技术研究等;金属空气电池方面开展高效廉价的氧催化电极制备技术、金属电极制备技术以及高稳定性电解液制备技术研究等。五、 构建更加完备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夯实管理基础,研究制定更具普适性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准入条件,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扩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范围,适时研究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拓宽回收新模式、扩大回收规模,逐步探索和放开部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件和可再制造部件的进口,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试点,开展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等境内外保税再制造业务。六

10、、 汽车内饰件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汽车内饰件行业企业由于产品结构、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技术含量不同而利润率水平不同。整体而言,汽车内饰件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主要受下游整车市场价格、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下游整车市场价格方面,产品定价相对较高,产业链各层级配套供应商具有较大的盈利空间,车型为保持竞争地位,通常会降价销售来吸引消费者,使得配套内饰件供应商盈利空间受到阶段性挤压。上游原材料价格方面,近年来钢铁、橡胶、化工产品等原材料的价格呈现一定波动,对汽车内饰件企业的成本消化和经营风险控制造成一定影响。汽车内饰件行业是具有规模效应特点的行业,能够达到一定生产规模,实现稳定、规模化生

11、产的企业才能较好的实现盈利并获得较高的利润水平。此外,伴随下游消费者需求升级和车型更新迭代速度加快,行业内具备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稳定、规模化生产、响应及时的汽车内饰件企业将具有一定竞争优势和议价能力,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七、 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能力和绩效稳步提高(一)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

12、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竞争力。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依靠长期连贯的研发投入,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二)汽车行业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2023件,增长到2016年的50480件,增长了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从发明专利公开量的研发人员人均占有情况来看,2016年每百名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01年的251倍,技术创新成果富有成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科研机构初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国范围内

13、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75所,其中,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先高校不仅培育了大批汽车人才,在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在内的技术创新体系。但是,面向汽车强国建设战略需求,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汽车产业系统性强,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体制机制复杂,当前缺少一个面向未来汽车强国建设,能够提供创新战略咨询的一个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智库平台。八、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多边或双边合作机制的作用,加强技术标准、政策法规等

14、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标准和技术法规的制定,促进新能源汽车相关标准法规体系与国际接轨,推动我国优势、特色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鼓励国内企业与国外高水平企业的互利合作,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人才交流、项目合作和成果产业化。推动氢能产业联盟快速发展,加快氢燃料电池相关标准出台,通过联盟,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支持优势企业抓住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加强国际合作和海外布局,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建立国际化研发机构,支持国内优势企业技术输出、产品出口以及到国外投资建厂。九、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一)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汽车内饰件是覆盖在汽车内

15、部的装饰件,是与驾乘人员密切接触的重要汽车零部件,其在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性,产品类别主要包括仪表板、顶棚、门内护板、座椅、地毯等表面覆饰物。汽车内饰件是决定汽车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汽车的品牌文化,不同汽车品牌的内饰设计风格迥异,于豪华车而言,内饰的个性风格尤为突出,车企也通常通过内饰来划分与吸引消费群体。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随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发展初期,由于产量低、市场面窄、产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汽车内饰件主要由整车厂负责研发和生产,且产品主要倾向于功能性,对舒适性、材质以及安全性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从上世

16、纪9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成熟,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同外资及合资内饰件生产企业差距不断缩小。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数据测算,以一辆价格为15万元的汽车为例,以常见内饰件的价格及价值量进行统计,汽车内饰件(不含座椅)的价值量大约在3,500-4,600元区间,取4,000元为汽车内饰件的平均单车配套价值量,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汽车销量数据对汽车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275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1,05100亿元;2022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2057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48228亿元。(二)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趋势1、汽车内饰件产品持续升级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升级,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情感需求等,以高级别、豪华车为代表的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