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性刮宫术护理操作技术

上传人:罗*** 文档编号:34909856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诊断性刮宫术护理操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诊断性刮宫术护理操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诊断性刮宫术护理操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性刮宫术护理操作技术(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诊断性刮宫术护理操作技术【目的】简称诊刮,其目的是刮取宫腔内容物(子宫内膜和其他组织)做病理检查协助诊断。如同时疑有宫颈病变时,需对宫颈管及宫腔分步进行诊断性刮宫,简称分段诊刮。【适应证】一般诊断性刮宫适用于:1子宫异常出血或阴道排液,需证实或排除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或其他病变如流产、子宫内膜炎等。2月经失调,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或闭经,需了解子宫内膜变化及其对性激素的反应.3不孕症,需了解有无排卵或疑有子宫内膜结核者。4因宫腔内有残留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长期多量出血时,刮宫不仅有助于诊断,还有止血效果。分段诊刮适用于:绝经后子宫出血或老年患者疑有子宫内膜癌,或需要了解宫颈管是否被累及时。【

2、用物】人工流产包1个,内有:阴道窥器1个、宫颈钳1把、长持物钳1把、子宫探针1根、有齿卵圆钳1把、宫颈扩张器48号各1根、刮匙1把、弯盘1个、无菌纱布2块、棉球2个、大棉签数根。【操作步骤】1操作者及护士洗净双手,衣帽整齐。备齐用物,认真核对医嘱。2填写好病理检查单,并准备好固定标本的小瓶。3向患者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以取得患者的配合。4嘱患者排空膀胱后,以膀胱截石位躺于检查床上,常规消毒铺巾,双合诊查清子宫的位置、大小及附件情况。5窥阴器暴露子宫颈,用干棉球擦净宫颈黏液及分泌物,消毒液消毒宫颈及宫颈外口。6以宫颈钳夹持宫颈前唇或后唇,用探针测量宫颈管及宫腔深度。7按子宫

3、屈向,用宫颈扩张器逐号扩张宫颈管,至8号扩张器能放入,即可送入中型刮匙。8顺子宫屈向送入刮匙达子宫底部后壁、子宫底部刮取组织。9在刮宫过程中,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者,应全面彻底清除肥厚的内膜,既可止血,也可做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子宫内膜为分泌期或增生期及增长的程度,结合临床明确诊断;对绝经期患者疑内膜癌者,刮宫时应特别细心,轻柔操作,刮出少许组织送检即可;如疑内膜结核者,须注意刮取子宫两角部的组织。10如需分段诊刮者,先不探查宫腔深度,以免将宫颈管组织带入宫腔混淆诊断。用小刮匙从宫颈内口至外口的顺序刮宫颈管周,将所刮取组织置纱布上,再探宫腔深度,然后刮匙进入宫腔刮取子宫内膜。刮出宫颈黏膜及宫腔

4、内膜组织分别装瓶、固定,送病理检查.若刮出物肉眼观察高度怀疑为癌组织时,不应继续刮宫,以防出血及癌扩散。若肉眼观察未见明显癌组织时,应全面刮宫,以防漏诊。11协助医生仔细观察刮出组织后,将组织立即分装于已做好标记、装有固定液的标本瓶内,立即送病理科检查,并做好患者记录。12同时护理人员陪伴在患者身边,教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想一些患者所经历的美好事情,给患者心理上的支持。13协助患者穿衣,整理检查床及用物、洗手。【注意事项】1患有滴虫、真菌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急性阴道炎、宫颈炎、急性或亚急性盆腔炎为禁忌症。2不孕症或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应选在月经前或月经来潮6h内刮宫,以判断有无排卵或黄体功

5、能不足。3出血、子宫穿孔、感染是刮宫的主要并发症。有些疾病可能导致刮宫时大出血,应术前输液、合血并做好开腹准备.哺乳期、绝经后及子宫患有恶性肿瘤者,均应查清子宫位置并仔细操作,以防子宫穿孔。长期有阴道流血者,宫腔内常有感染,刮宫能促使感染扩散,术前、术后应给予抗生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刮宫患者术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以防感染。4,疑有子宫内膜结核者,刮宫时要特别注意刮子宫两角部,因该部位阳性率较高。5术者在操作时唯恐不彻底,反复刮宫,不但伤及子宫内膜基底层,甚至刮出肌纤维组织,造成子宫内膜炎症或宫腔粘连,导致闭经,应注意避免。6预约时护理人员应告诉患者在手术前5d禁止性生活。7术后指导(1)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2)按医嘱口服抗生素3-5d。(3)禁止性生活和盆浴2周。(4)1周后到门诊复查恢复情况及了解病理检查结果。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护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