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牌楼湾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34908600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寻访牌楼湾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寻访牌楼湾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寻访牌楼湾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寻访牌楼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寻访牌楼湾(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寻访牌楼湾 带着对历史的景仰,我于10月20日上午9点从黄梅县城匆促赶赴牌楼湾,没有向导,我和老公自驾出发。出门时,在导航上输进牌楼湾,却查无结果,于是打电话一一询问,朋友告知大约路径,我们便逐渐前行。 从西河桥边的一条小路往西进发,村村通马路两旁全是笔挺的杉木。透过杉木,映入眼帘的是广袤的原野,正值秋收,田间地头繁忙着一群群农人。 走到一个岔口,茫然问路,一群人过来热心指示,说碰见岔口,一个劲的左拐就行。果真半小时后,看到路左500米处屹立一座楼牌,上书大大的牌楼湾。我冲动地奔到楼牌下,细心观看楼牌,门楼高耸,蟠龙绕顶,甚是气派。牌面牌楼湾三个烫金大字熠熠

2、生辉,两侧书写着一副对联背倚蟠龙面朝日月天宝物华眼界宽,湾源明代御赐牌楼地灵人杰胸襟阔,已初显牌楼湾的位置和历史。再看两旁的碑刻,果真,这是一个文明古村。南宋咸淳八年陶渊明的后人在此相宅而居,后来桂姓、倪姓搬入,繁衍至今。历来人们发愤图强,人才辈出,古有进士、举人数十,今有博士、硕士近百。而且民风淳朴,明代正统年间,大家踊跃捐献皇粮,以此喜获钦赐金牌,牌楼湾也因此得名。 穿过牌坊,一片徽派民居村落映入眼前。村前是清澈见底的池塘,四周杉木林立、洗衣的石板一排排错落有致。走进村落,一栋栋古建筑夹杂在参差不齐的现代民居中,远远望去,雕梁画栋、气势恢宏。保存最完好的那栋,是桂姓祖屋,建于清乾隆年间。一

3、重三进两层,正厅、耳房、天井、走廊,环环相扣,门槛、门楣、窗台都是青石造就,横梁、穿梁、鼓皮全是杉木雕花而成,地面也都是青砖铺就,连门当、户对都在。更可观的是前厅阁楼竟然是古戏楼。据一年过九旬的老人说,他儿时就在这里看过黄梅戏,如今里面堆放着农具和稻草,让人禁不住浮想,多年以前这里曾经是怎样的喧嚣欢乐,出演了多少场才子佳人、田间地头的华彩戏目。 如今人去楼空,过去的盛景不再,但传唱不衰的黄梅调还是这个古村落最熟悉的语言。就在我们参观的间隙,村民们三五成群的围拢而来,古戏楼前,又喧嚷起来,他们自告奋勇,一曲曲黄梅调脱口而出、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激情四溢,他们用歌喉诉说着对黄梅戏的热爱。 我们正准

4、备离开时,一个年近八旬的老人拉着我的手,说:还有几处,你参观了么?我一愣,什么意思,突然就回过神,他们开始问我干吗来的,我随口说来参观的,故有这一说,我笑着回复还没参呢。他们就又指示着我去看别处。古迹尚存,大都是一重三进的房子,仍旧是雕梁画栋、青石铺就,只是残垣断壁、破败不堪。 我到过婺源、到过瑶里、到过慈溪,那里的古民居都大面积保存下来,并作了整修,感觉是些新的老房子。而这里,没有任何翻新、点缀、整治,它们是原汁原味的清代建筑,尽管破落,却是真实的存在。 因路程熟悉,回来更快,穿梭在杉木夹道的水泥路上,欣赏着两旁肥沃的原野,20分钟就回到县城。城市的喧嚣代替了原野的空旷、恬静。 牌楼湾,那个导航上无名的一点,古迹颓然,但一路追寻,沃野还在、淳朴的民风还在、黄梅人对黄梅戏的热忱也还在。 牌楼湾在路上。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