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48942409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漖路延长线--桥梁设计说明(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漖路延长线 S-3-1桥 梁 说 明1.1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3362-2018)(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3363-2019)(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5)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4-2019)(6)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CJJ 166-2011)(7)公路桥梁抗震设计规范(JTG/T 2231-01-2020)(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9)城市道路交通工程项目规范(GB55011-

2、2011)(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11)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2-2008)(12)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39-2010(13)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14)活性粉末混凝土(GB/T 31387-2015)(15)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技术要求T/CECS 10107-2020(16)超高性能混凝土梁式桥技术规程T/CCES 27-2021(17)广东省公路学会标准无腹筋预应力超高性能混凝土梁桥技术规范(T/GDHS 003-2021)(18)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活性粉末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BJ

3、 43/T 325-2017)(1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规范(报批稿)1.2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1、建议加强与上位规划的衔接,落实规划定位。执行情况:按要求落实。2、优化圆曲线设计,保证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1.5m。执行情况:按要求机动车道边线尽量往北侧偏移,但为了车辆行驶安全避免撞击桥墩,仍保留0.5m安全净距,南侧压缩人行道宽度,满足非机动车道最小宽度1.5m。3、进一步论证玉兰路交叉口设置合理性。执行情况:封闭现状道路开口只保留本项目与玉兰路开口,保持现状右进右出形式。4、优化纵断面设计,核实桥梁标高,设置圆曲线超高。执行情况:按意见核实桥梁标高,已设置

4、圆曲线超高。5、优化特殊路基处理,建议采用换填处理。执行情况:根据地勘报告,浅层填土层为杂填土,考虑换填全部杂填土造价过高,以及终点已建道路已采用水泥搅拌桩,故本项目机动车道采用水泥搅拌桩处理。6、进一步论证桥梁结构形式,增加方案比选。执行情况:按意见增加桥梁方案比选。7、完善现状排水摸查,复核雨水汇水面积。执行情况:按意见复核雨水汇水面积。8、复核工程量及综合单价,完善初步设计概算。执行情况:按意见复核工程量及综合单价。9、补充防洪评价论证及城市树木保护专章。执行情况:由建设单位聘请第三方单位编写防洪评价报告及城市树木保护专章,再由本项目摘抄结论。1.3技术指标(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2

5、)设计车速:20km/h;(3)桥跨组合:1-10m,正交;(4)桥面宽度: 20.5m,横断面:20.5m=3m(人行道)+2.5m(非机动车道)+7m(行车道)+2.5m(非机动车道)+4m(人行道)+0.5(护栏)+1m(管线); (5)设计洪水频率:1/100;(6)设计荷载: 汽车荷载:城B级人群荷载: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11-2011)取值,取3.6Kpa;(7)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为0.1g(g为重力加速度);桥梁抗震设防分类:丁类;场地类别为类;特征周期为0.35s;(8)桥梁结构设计基准期:100年;桥梁结构设计工作年限:30年;(9)

6、设计安全等级:二级。(10)环境类别:类。2 建设条件2.1 地层场地穿越的地层相对简单,主要有第四系覆盖层、白垩系地层。从区域地质角度出发,现由新至老简述如下:(1)第四系地层(Q4)第四系包括全新统(Q4)以人工填土、冲洪积砂土层、海陆交互相黏性土层为主;残积土层(Qel)以砂岩类风化残积物为主。(2)白垩系(K1、K2)岩性主要以紫红色、红褐色或青灰色泥岩、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呈厚层状巨厚层状分布,局部有含砾砂岩岩层。2.2 地质构造拟建线路地处珠三角冲积平原区,区域内地表覆盖层较厚,与项目区邻近的构造主要为F127广从断裂以及F237白坭-沙湾断裂。广从断裂:总体呈北北东舒缓波状延伸

7、,总体延伸长约120公里。主要倾向北西,倾角在4060之间。根据收集地质资料显示,该断裂带迹象比较明显,断裂东西两盘是两种方向构造线及岩性区的截然分界。拟建线路区地处该断裂南段,据相关文献研究记载断裂南段最近活动时间约为晚更新统。断裂距离拟建线路直线距离大于4km,勘察期间未揭示该断裂痕迹。白坭-沙湾断裂:总体呈北西延伸,总体走向320,倾向南西,倾角5080。该断裂带自花都白坭穿过番禺沙湾延入万顷沙地区,控制了区内第四系沉积及水系发育,根据相关文献研究记载,该断裂最近一次活动距今约50万年。该断裂距拟建线路直线距离大于2km,勘察期间未揭示该断裂痕迹。2.3 地层岩性根据野外钻探揭露情况,项

8、目区第四系地层广泛分布,由人工填土(Q4ml)、冲积相砂土层(Q4al)、海陆交互相层(Q4mc)、以及残积土层(Qel)组成。人工填土(Q4ml)主要为填筑土和素植土,由碎石、砂和黏性土组成;冲积相砂土层(Q4al)主要由细砂、粉质黏土等组成;海陆交互相层(Q4mc)主要为淤泥质粉质黏土、淤泥质细砂等组成;下伏基岩为泥质砂岩(K)及其风化残积残积物。现将各岩土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1)素填土1-2:黄褐色、灰色,湿,稍压实,成分多为碎石块,次为黏性土,含少量细砂。层厚3.605.00m,平均层厚4.33m。(2)填筑土1-1:灰白色、褐色,稍湿,稍压实,主要由

9、碎石和黏粒组成,一般顶部0.10.5m为砼路面。该层层厚3.507.00m,平均厚度约5.47m。2、海陆交互相层(Q4mc)(1)淤泥质粉质黏土2-1:灰黑色,湿,软塑状,带腥臭味,部分土层含贝壳类碎屑,多夹含粉、细砂薄层。该层层厚1.109.90m,平均厚度5.36m;层顶埋深3.509.50m,平均层顶埋深6.17m,平均层顶高程2.83m。(2)淤泥质细砂2-4:灰黑色,饱和,松散状,级配差,含较多淤泥质土。该层层厚1.102.90m,平均厚度1.75m;层顶埋深4.5015.90m,平均层顶埋深7.27m,平均层顶高程0.30m。3、冲积相砂土层(Q4al)(1)粉质黏土3-1:灰白

10、色,湿,可塑状,黏性一般较好,局部夹含少量细砂。该层层厚0.604.20m,平均厚度1.59m;层顶埋深6.3017.20m,平均层顶埋深13.34m,平均层顶高程-4.94m。(2)细砂3-3:灰白色,饱和,稍密,级配一般,局部含较多黏粒。该层层厚1.407.60m,平均厚度3.52m;层顶埋深8.5015.80m,平均层顶埋深12.08m,平均层顶高程-3.16m。(3)砾砂3-6:灰色、灰白色,饱和,稍密状,级配较好,仅在钻孔ACK13处有揭露。该层层厚2.00m,层顶高程-5.49m。4、基岩(K)强风化泥质粉砂岩5-2:暗紫色夹黄褐色,风化强烈,岩芯呈碎块状,局部半岩半土状,碎块状岩

11、质极软,半岩半土状遇水易软化,层顶高程-7.49m。液化判别计算表见表1.表1 液化判别计算表3 桥梁主要材料1、沥青混凝土:用于桥面铺装,桥面铺装厚度 2cm。 2、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预制主梁、封锚、梁底调平块等采用UHPC135超高性能混凝土。(1)原材料1)胶凝材料制备UHPC的水泥应采用品质稳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碱含量不宜大于0.60%,熟料中C3A含量不应大于8.0%。其余技术要求尚应符合GB 175的规定,不应使用其它品种水泥。粉煤灰宜采用级粉煤灰、S95及以上等级的粒化高炉矿渣粉和G85及以上等级的钢铁渣粉。2)细骨料细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

12、 14684)的规定,其中含泥量、石粉含量、泥块含量、有害物质含量、坚固性应达到类要求。骨料宜为单粒级石英砂和石英粉,性能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石英砂和石英粉的技术指标项目技术指标二氧化硅含量97%氯离子含量0.02%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0.5%云母含量0.5%石英砂应分为粗粒径砂(1.25mm0.63mm)、中粒径砂(0.63mm0.315mm)和细粒径砂(0.315mm0.16mm)三个粒级。不同粒级石英砂的超粒径颗粒含量限制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石英粉中公称粒径小于0.16mm的颗粒的比例应大于95%。表3 不同粒级石英砂的超粒径颗粒含量粒级要求1.250.63mm粒级0.630.31

13、5mm粒级0.3150.16mm粒级1.25mm0.63mm0.63mm0.315mm0.315mm0.16mm超粒径颗粒含量5%10%5%10%5%5%3)外加剂减水剂应符合GB 8076和GB 50119的规定。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减水剂的减水率宜大于30%。4)钢纤维钢纤维应采用高强度微细纤维,其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 钢纤维的性能指标项目技术指标备注抗拉强度2000MPa长度96%直径90%形状合格率96%重量合格率85%单纤维检验90%纤维组检验杂质含量、表面污染和锈蚀状况0.00%注:1、长度指标为50根试样中,实测长度与公称长度偏差在2mm内的纤维所占数量比2、直径指标为

14、50根试样中,实测直径与公称直径偏差在0.02mm内的纤维所占数量比(2)配合比设计UHPC配合比设计应考虑结构形式特点、施工工艺以及环境作用等因素。应根据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耐久性以及其他必要性能要求计算初始配合比。设计配合比应经试配、调整,得出满足工作性要求的基准配合比,并经强度等技术指标复合后确定。UHPC的配置强度应按下式计算;式中fcu,0为UHPC的配置强度,fcu,k为需求的UHPC力学性能等级对应的立方体抗压强度等级值。UHPC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钢纤维掺量宜符合表5的规定。硅灰用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用量的10%,水泥用量不宜小于胶凝材料用量的50%。表5 UHPC的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和钢纤维掺量等级水胶比胶凝材料用量/(kg/m3)钢纤维掺量(体积分数)/%UHPC1350.29502.0,且不宜大于3.5%(3)UHPC性能要求根据公路桥涵超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规范(报批稿)第5.1.6条,UHPC1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