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882982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0.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上海专用)现代文阅读二(原卷版)(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各区2023届高三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清明、朱雀与家乡叶开清明节,在我的记忆中,是一个快乐的日子。清明不只有上坟,也有踏青,也有放风筝,有吃各种春天的糕点。那时,孩子最盼望的是清明节。清明节有三天假期,全家出城返乡,到祖坟所在地。大人们洒扫,上坟,祭祖。孩子呢,主要是可以在墓园周边的草地上撒欢,打滚,完整地过童年的欢脱生活。对于孩子来说,清明节完全就是自我的解放。我小时候对学习记忆不深,念小学时,一半时间是学农种地,一半时间是胡乱上课。反正我们龙平小学啊,老师都凑不齐,连杀猪的刘老师都当上了我们的班主任了,你

2、还能盼望些什么?记得有一位女知青老师,身材颀长,表情忧郁,穿着的确良衬衫,拖着一条长辫子,隐约在我的记忆中。在我们学校暮色四合时,孑孓然走过台湾相思树下,到偏隅处宿舍就淡去了。好像不爱说话,也不当着人吃饭。她像个仙子一样,在人间飘着。后来三年级时,她不知道去哪里了。我还好一阵惆怅。不是小孩子开窍早,而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叹惋。我对清明节的记忆主要是美好。那美好是一上路就浑身敲了车铃般兴奋。清明时节,我们广东雷州半岛已经暑热纷纷了,常常上午焦晒,下午雷阵雨,让你觉得老天是很够意思的。我特别爱的活动,是去老家九岭那里上坟。我们家住在坡脊镇,距离老家九岭好像不到十里路,可是当时都是黄泥道,骑自行车常常

3、会陷入沙道中,前后进退不得,有时干脆僵住不动,骑车的大姐,前面横杠打横的我,后面车架叠坐的弟弟和哥哥,一伙四人,都囫囵地倒在黄泥道上。一阵灰一阵沙,免不了是很愉快的。父亲在前头,自行车驮着各样各色祭品,主要有白煮鸡一只,白煮鸭一只,煮熟的猪肉若干条,米饭几大碗。南方天热,肉类都要加盐煮了才能保鲜。这些祭品各处转悠,让祖先们享用过几遍后,因为天热,已经有些不够新鲜了。我个人常常认为,我们应该及时就近把鸡鸭撕开吃了,但没有一次如愿。父亲还是要带回家,上汤锅煮开(为了杀菌),取出,以刀砍块,上盘之后,才能满足我的饕餮之欲。我们乡村的生与死隔得不远,死去的祖先就像活着一样,没那么多讲究,也没有那么多可

4、怕。据说,唯有内心纯洁的孩子,才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我父亲说,弟弟能看见,因为他那时只有五六岁。有一次,弟弟看见在某个祖坟旁有一只鹌鹑,不怎么慌忙地走出来。父亲说,这就是我们的祖先。可是,我从来没有看见过。不敢怀疑弟弟的纯洁,觉得自己内心太复杂,不配见到鹌鹑。祖宗化成鹌鹑,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们为何不能变成鹌鹑呢?我老家的春天,跟夏天差不多。没有江南这么繁复,这么做作,因此,也就没有江南这么多事,没有江南这么多诗。我们老家,自古以来就是不被说起的喑哑的。后来读东坡志林,书中提到在我老家经过,取道徐闻去海南,让我非常兴奋。觉得我自己如果算是有那么点才华,一定是因为东坡先生先于我,走过我走过

5、的路,留下一点什么遗风。东坡先生后来遇救,从儋州北返,要经廉州去合浦,不料大雨泛滥,又耽搁在我老家附近好多天,期间以松树生火祛湿,取暖,颇为流连,并作了一首诗。终于读到了美国汉学大家薛爱华教授的历史巨著朱雀:唐代的南方意象的中译本,这本书里,出现了我的家乡雷州半岛,说唐代时,孔雀的主要产地就是雷州半岛。我一直到十八岁考上大学离开家乡,从未在雷州半岛见过一只孔雀。离开家乡二十几年后,因薛爱华教授在书里提到,凭空激动了好一阵。我自己都不知道家乡有什么珍贵的特产,有什么文化遗述。记忆中的家乡,是一片荒芜,文化沙漠,空白,空白,空白。但从薛爱华教授著作里知道,唐代的雷州半岛照样是有人烟的,而且颇为繁盛

6、。只是,不被以中原为视角的史官记录,于是就沉寂,一直被沉寂着。朱雀,是那么神秘,那么灿烂,与孕有释迦牟尼佛的孔雀大明王是一家人。那样,我们的家乡,又有了佛性。8. 第段的插叙内容与上下文毫无关联,分析这样写的用意。9. 弟弟能看见祖宗的影迹,有人说体现了农民的迷信愚昧,也有人说这样写富有乡土气息,你怎么看?10. 结合语境,从语言表现力的角度,赏析画线部分的加点词语(任选其二)。11. 结尾部分提到东坡、朱雀等历史,分析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2023届上海市崇明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风中的高粱安宁高粱是村子里长得最仙气的一种庄稼,夏天的时候,它们细细长长地迎风而立,颇有

7、诗仙李白醉酒后的逍遥姿态。当然村子里的人们,是不懂什么李白或者杜甫的,他们只是喜欢饭后去田地里走上一圈,或者蹲在村口,一边吸一袋烟,一边看那大片火红的高粱地,被晚霞染得更加地艳了。女人们纳着鞋底,有那么片刻,她们会停下来,用针尾挠挠头发,而后看着风里摇摆的高粱们发会儿呆。男人想得深远,他们从用高粱秸秆打成的房顶上的“箔”开始,延伸到给儿子娶一房像样的媳妇,再到给孙子编一方小凉席,夏天的时候卷着出去乘凉用。关于高粱的记忆,基本上都是从被收割完之后开始的。高粱叶子和根首先被砍下来,堆积起来供冬天烧火做饭。随后村民们会将高粱秆子剪下来,整齐地晾晒在平房上,或者院子里。几乎家家户户用来扫地的笤帚、刷锅

8、的刷子,都是用高粱穗做成的。这活基本上归家里的男人们干,因为用铁丝将高粱穗捆绑在一起,压紧,防止散开,算得上是一个技术活,铁丝的两端紧紧地扭在一起后,为了防止尖端扎手,还要用钳子给插到高粱杆里面去。一把上好的笤帚,不仅仅是将高粱翎捆绑在一起,还要讲究美观大方,用起来也舒适顺手,而且清扫的过程中,不会总是掉下高粱粒或者细小的草茎一样的翎子来。乡下的男人们似乎天生就会做这些精细的活计,这跟女人们天生会纳鞋底、绣花、做衣服一样。高粱晒干后,田地里的活渐渐忙完了,初冬恰好闲来无事,村里的女人们便剪下细长的高粱莛,备齐了料子,开始更新家里锅上蒸饺子用的篦子,或者晾面条用的锅配。锅配是用两面高粱莛以十字形

9、拿麻绳串在一起的,串完后会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形状当然都是圆形。一个用来放刚刚包完的饺子、擀好的面条的锅配,可以用上几年时光,而不觉其旧。而且看到这样一个旧用具,会觉得心安,有家常的温暖的气息。我总觉得,那旧味道是从高粱地里生长出来的,它们是有纹理的,不像塑料或者铁制品冰凉冷硬、缺乏温度,更想到源头上,泥土的湿润和宽广。我还会因此想起女人们在冬天的煤油灯下,聚在一起一边用麻线串着锅配,一边聊天的琐碎家常。好像有一些家长里短的乡村故事,也一起被串进了其中,并在蒸馒头或者煮饺子的时候,浸润到我们的肠胃里。村民们不懂这样的感觉,可是,他们却永远都是诗一样田园生活不停息的缔造者。“打箔”是另外一种与高粱

10、相关的乡村生活。“打箔”其实就是打秫秸箔棚的简称,跟打家具一样,都属于技术和体力兼而有之的乡村活计,所以一般都是要请同一个家族里的男人来帮忙。秫秸箔大致有两种用处,一种是日常用来晾晒地瓜干、棉花、玉米、白菜等东西的大垫子,一种是只有盖房子的时候才会用到的房顶上的薄棚。晾晒东西的秫秸箔对用料没有那么讲究,差不多的高粱秆,都可以拿来使用,看起来这活有些像纺线,只不过工人都是大老爷们。他们在院子里搭起一个木头架子,再用绳子吊起几个砖头,用于固定秫秸箔,两根高粱秆之间用麻绳连接起来。一个面积不太大的秫秸箔,一下午就打好了,请来的同族男人也不用吃饭,洗把手就回了家。秋天的时候,将秫秸箔摊开在田地里,用来

11、晾晒棉花。那棉花如果没有干,晚上也不用装起来,直接将秫秸箔卷起来,扛回家,第二天接着铺开来继续晒。有时候我很想躺在上面,变成一团棉花,或者一片干豆角,被人卷起来,扛回家去。这样慵懒的永远无法实现的生活,在我的想象中,总是又浪漫又诗意。尽管,真正的乡村生活,常常是琐碎枯燥,甚至孤独的。盖房子用的秫秸箔棚,就需要精挑细选最好的高粱秆,因为房顶的质量可大意不得。早在房顶上梁之前,就已经有村里最好的师傅,给打好了秫秸箔。只等着垒平屋口,上了梁,屋脊上的木头也弄好了,然后开始披上秫秸箔。在北方呼啸的冬天夜晚,家里生起炉子,暖暖和和的,人的脸也红通通的,也会想起糊房子的人,说谁谁谁干活真实诚,瞧这顶棚糊得

12、多密实,明年开了春打箔还叫他!大人们在絮叨这些人情冷暖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就在旁边,用高粱莛扎手表或者眼镜玩。眼镜是我最擅长扎的,将高粱莛的外皮剥下细细的4根来,再将里面的芯截取大小如指肚般的6块,而后便可以将其中一个芯串进外皮中间,并用另外一个芯连接起两端来。同样的方法做成另外一个圆框,并用小的尖利的皮连接起左右框,而后将两根外皮插进中间的芯,做成眼镜腿,剩下的两块芯在腿上做挡头,便可以戴在鼻梁上。有时候实在无聊,我还会剥下高粱莛的外皮来,将里面的芯做成香烟的样子,而后点燃火柴,一个人倚在墙根下,学着那些寂寞的老头,抬头看向天空,边吸着明明灭灭的“香烟”,边想着遥远的可以走出乡村的未来。天空上

13、什么也没有,连一朵云也没有,空空荡荡的,像我的心。我觉得自己还不如做一株高粱,在秋天的地里,高高地随风飘摇,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关心,整个的秋天,都是属于我的。(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有删改8.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描述锅配的内容。9. 赏析第段中画线句不同叙述视角交织的表达效果。10. 文章大量篇幅描述高粱收割之后的内容,却以“风中的高粱”为题,请从构思的角度作简要赏析。11. 请结合本文内容以及下列材料,探究本文的主旨。材料一:消失的是世事,永存的是人情,所以即便是写作乡村的植物、动物系列,我的视角,依然不曾离开过与春种秋收和鸡鸭牛羊密切相关的人情世故。乡村孕育了繁茂的生命

14、,也孕育了千百年来中国人独特的田园世界。(选自散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序)材料二:我知道村庄老了,人们也陆续地将土地出租,搬去了城里。他们在城里快乐吗?我很想知道,却忽然间发现,我不过和他们一样,奋不顾身地离开了村庄,住进了城市,并在长久的孤独之后,忽然间想要借助于文字,重新回到被时间遗忘了的乡村生活。(选自欧文集消失的乡下植物后记)2023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家中养了玫瑰,没过多少天,就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了花落的声音。起先是试探性的一声“啪”,像一滴雨打在桌面。紧接着,纷至沓来的“啪啪”声中,无数中弹的蝴蝶纷纷从高空跌落下来。 那一刻的夜真静啊,静得

15、听自己的呼吸犹如倾听涨落的潮汐。整个人都被花落的声音吊在半空,尖着耳朵,听得心里一惊一惊的,像听一个正在酝酿中的阴谋诡计。 早晨,满桌的落花静卧在那里,安然而恬静。让人怎么也无法相信,它曾经历了那样一个惊心动魄的夜晚。 玫瑰花瓣即使落了,仍是活鲜鲜的,依然有一种脂的质感,缎的光泽和温暖。我根本不相信这是花的尸体,总是不让母亲收拾干净。看着它们脱离枝头的拥挤,自由舒展地躺在那里,似乎比簇拥在枝头更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丽。 这个世界,每天似乎都能听到花落的声音。像樱、梨、桃这样轻柔飘逸的花,我从不将它们的谢落看作一种死亡。它们只是在风的轻唤声中,觉悟到自己曾经是有翅膀的天使,它们便试着挣脱枝头,试着飞,轻轻地就飞了出去 有一种花是令我害怕的。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整朵整朵任性地鲁莽地不负责任地骨碌碌地就滚了下来,真让人心惊肉跳。 曾经养过一盆茶花,就是这样触目惊心的死法。我大骇,从此怕茶花。怕它的极端与刚烈,还有那种自杀式的悲壮。不知那么温和淡定的茶树,怎会开出如此惨烈的花。 只有乡间那种小雏菊,开得不事张扬,谢得也含蓄无声。它的凋谢不是风暴,说来就来,它只是依然安静温暖地依偎在花托上,一点点地消瘦,一点点地憔悴,然后不露痕迹地在冬的萧瑟里,和整个季节一起老去。 张爱玲花落的声音 材料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