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710278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源自动转换系统行业发展趋势报告城乡配电网供电规模大幅增加,总量居中部六省之首,110千伏及35千伏变电容量增长过半,10千伏户均配变容量提升50%。供电质量显著改善,全省户均停电时间缩短四分之一,综合电压不合格时间下降60%。电网结构不断增强,供电半径显著下降,负荷转移能力明显提高。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在运设备标准化、新型化比例逐年提高,10千伏架空绝缘化率由9%提升至257%,高损配变占比由20%降至72%。农网建设投入持续加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35亿元,电网投入、供电规模均实现翻番。供电能力持续增强,全部县域110千伏实现双电源供电,85%以上的乡镇实现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供电,县域电网

2、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全面解决。农网供电可靠性和电压合格率显著提高,424万户低电压问题得到解决。机井通电加快推进,新增电力灌溉机井225万眼,受益农田1362万亩。一、 中低压配电行业发展趋势(一)中低压配电行业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在先进制造+工业互联网的背景下,行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全行业的信息化程度普遍提高,实现产品信息可追溯,用信息化手段将配电网在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计量和管理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进行远距离数据传输及监控,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方便设备的运行和维护。通过人与自动化设备、工业机器人的合作共事,实现制造信息化、自动化,使得制造业的设计、生产、管理、服务各个环

3、节日趋智能化,并且随着5G时代的到来,我国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将逐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二)中低压配电行业向小型化、集成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位面积电网容量不断增长,小型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由于具有节约占地空间、节约能耗和材料、改善城市环境等优点,备受用户青睐。随着复合绝缘技术、APG自动压力凝胶技术、气体绝缘技术和小型化真空灭弧室的使用,配电设备的尺寸和重量与以前相比大幅度减小。在配电及控制设备体积不断减小的同时,加入更多的电器元件及装置,并且在保证原有产品功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高,使单一产品具备更多功能,成为本行业的发展目标与趋势。(三)新能源发电市场高速增

4、长,推动专用型设备技术快速进步步入21世纪以来,我国能源发展成就显著,供应能力稳步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随着能源供求关系近年来因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火电为主的发电方式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持续突出,风电、核电、太阳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实现了高速发展。新能源发电的高速发展将带动一系列低压电器的需求增长。然而,各类新能源发电由于能源获取的方式、发电原理各不相同,需要根据各类能源的发电及配电特点进行改良甚至重新设计,对进入新能源发电领域的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厂商提出了更高挑战。二、 城镇电网发展建设取得新成绩110千伏变电站增加84座,10千伏配变容量翻番,为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力提供了电力保障。供电质量位

5、于中部六省前列,户均停电时间较2010年缩短一半,电压合格率从9942%提升至99992%,10千伏及以下综合线损率从714%降低至598%;网架结构更加完善,供电可靠性、灵活性显著提升。三、 深化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建立规范的现代电力企业制度,争取2017年提前实现县级供电企业由省电力公司的子公司改为分公司。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县级供电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四、 保障能力跃上新台阶城乡配电网供电规模大幅增加,总量居中部六省之首,110千伏及35千伏变电容量增长过半,10千伏户均配变容量提升50%。供电质量显著改善,全省户均停电时间缩短四分之一,综合电压不合格时间下降60%。电网结构不断

6、增强,供电半径显著下降,负荷转移能力明显提高。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在运设备标准化、新型化比例逐年提高,10千伏架空绝缘化率由9%提升至257%,高损配变占比由20%降至72%。五、 中低压配电行业壁垒(一)中低压配电行业技术壁垒从生产工艺角度来看,配电产品的质量、性能、使用寿命主要取决于产品的结构设计,标准化、自动化、精密化的生产、检测和装备技术,以及企业对关键生产步骤的工艺把控能力,简单组装生产的小作坊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求。随着新能源的推广与智能电网建设改造工作的推进,智能配电产品将成为市场主流,对于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检测、自动化装备等现代化生产方式有更高的要求,同时企业需要提

7、升精益生产水平,使生产系统能快速适应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技术角度来看,配电产品所涉及的技术领域涉及多个学科,属于综合性、技术密集型产品。随着配电电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客户对产品的综合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企业需要整合材料科学、电子技术、机械结构、通信工程等领域的人才和资源,投入持续的研发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才能紧跟行业潮流而不被淘汰。研发实力较弱的企业无法有效整合技术资源开展研发工作,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将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二)制造和供应链管理壁垒电气保护及控制元件设备的智能制造的生产过程涉及机械设计、自动化、品质管理、材料科学、电子工程、工业设计、管理学等多个领域,对产品

8、的外形尺寸、内部加工单元尺寸精度、配合尺寸、相互作用力值大小等加工精度有很高的要求,对其整体的动作时间、测量精度、运行环境可靠性等指标也有严格的要求,且生产工艺流程多,工艺技术门槛较高。目前,行业内众多关键技术主要被少数领先企业掌握。行业内企业通过多年研发投入,已建立相对完善的产品设计体系,累积了大量制造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实力。同时,行业内领先企业掌握制造过程的工艺经验曲线,指在工艺复杂的行业里,通过时间积累、实验和生产过程的调整,逐步积累经验来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拟进入行业的新企业在以上的生产制造和工艺经验曲线的学习方面,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构成了本行业较大的进入壁垒。本行业产品生产过程中

9、生产线多、原材料品种多且数量大、交货周期普遍较短,客户对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要求较高,企业需要通过规范化的生产工艺管理、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实时在线监控、多环节的产品检测以满足生产经营需要。行业领先企业往往拥有精益生产体系、ERP、MES等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不断提升效率,降低营运成本,在每一个服务环节及时、准确地满足每个客户对供应链配套的需求,并建立一个完善、高效及具有竞争力的上下游供应配套体系。具备以上完善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亦是进入本行业较大的壁垒。(三)中低压配电行业品牌壁垒配电设备的可靠、安全、稳定是下游行业终端用户挑选产品首要考虑的因素,具有良好运行业绩的品牌在以上方面往往可以获得更广泛下

10、游客户的认可。行业内的优秀企业通过持续不断的资金投入、技术更新和产品研发,形成了良好的运行业绩和市场信誉,并通过保持优秀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塑造了良好的品牌价值。配电行业中高端市场的品牌壁垒较为显著,中高端配电电器企业所面对的下游终端客户对配电电器产品的产品质量、技术参数和售后服务等综合服务能力要求普遍较高。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都建立了较为严格的筛选体系和筛选标准。(四)中低压配电行业渠道壁垒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品,低压电器产品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之中,其终端客户的多元化、分布的广泛性,决定了完善、健全的销售网络对于生产企业的重要性。中国经济区域的幅员辽阔和经济发展程度的差异性,更凸

11、显了植根当地的广泛销售网络对于低压电器企业实现规模增长、整体实力提升的重要性。而销售网络的构建和与之配套的物流和服务能力的形成,是长期耕耘的结果,这对新进入者构筑了较高的渠道障碍。(五)中低压配电行业资质壁垒配电电器作为电网电路保护电器和配电网的结构基石,重要性较高,产品品质及技术直接影响配电系统的可靠性。低压电器产品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需要进行强制性CCC产品认证的范畴,要求目录内的产品必须取得CCC认证之后方能出厂销售,构成了进入低压电器行业的基本认证壁垒。中高端市场客户对供应商产品往往有着更高的认证要求,提出了强制性认证之外的其他要求,已通过TV认证、RoHS认证、CE认证等国际认证的产品

12、更容易受到客户的认可。以上认证的申请难度较大,对企业的产品技术及管理体系有着较高的要求。此外,部分中高端市场的客户要求产品满足其他专项验证。如各电网运营企业通常会审查产品入网资格,消防市场产品需经过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的技术鉴定。各类专项认证需求在下游市场中各不相同,对进入中高端市场的企业构成了较高的壁垒。六、 完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按照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原则,持续推进输配电价改革,严格成本审核和监管,促进电网企业建立完善投资激励和成本约束,合理调整电价结构,支持城乡配电网一体化发展。七、 智能化水平建设取得新进展智能化建设快速推进,110千伏智能变电站覆盖率实现零的突破达到214%,新增智能电能237万块,智能电能表覆盖率由2010年的1%提升至319%,10千伏配电自动化建设从无到有,覆盖率达到49%。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城网全覆盖,在郑州、鹤壁两地开展配电自动化试点建设。建成郑州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八、 促进用户智能友好互动以配电网为支撑平台,以智能电表为载体,建设智能计量系统,改造提升传统营销业务与服务的智能化、互动化功能,建设服务资源集约、渠道线上线下协同、管理统一的互动服务管理平台。完善网上营业厅、移动营业厅、电力服务终端、社交媒体(微信)、智能家电、分布式能源等新型互动服务业务,全面提升配电网智能化、互动化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