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696424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0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8 人之初 教案 2课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8 人之初【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热爱中国传统文学,诵读三字经。 语言运用:感受三字经的节奏与韵律,熟读成诵。思维能力:能够根据生活体验理解三字经的大致意思。审美创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结构:人之初精选古代蒙学教材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片段一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片段二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教材选取的片段对于现代儿童的学习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三字断句,句句压韵,读来朗朗上口关注字词学习:本课13个生字中,“之、初、善、专、知”是翘舌音汉字,“专”是前鼻音汉字。本课会写7个生字,其中“之、义、习、玉”4个字是独体字,“远”“近”都是走

2、之旁的字,书写时要注意走之旁的半包围结构汉字的要点。关注词语理解:文中部分字词与学生生活实际有距离,记忆有难度,教学中可采用联系生活、直接讲解、扩词等方式辅助理解。【教学目标】1.运用熟字加减等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13个生字,会写“之、相”等7个字。2.认读“初始、初夏、天性、性格”等8个词语,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会认“之、初”等13个生字,联系生活大致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学习,明白要不断进取、珍惜时间的道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之、初”等13个生

3、字,会写“之、近、远”3个字。2.复习“不”的变调规律。联系生活了解课文的大致内容。3.培养主动识字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教师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三字经吗?它是古时候儿童学习的启蒙读物,每句话都是三个字,所以叫做三字经。三字经的第一句话是“人之初”,也是我们要学习的识字8的题目。教师板书课题:人之初(出示课件3)教师指导生字“之”的写法:“之”有三笔,第一笔点画居中,主笔是平撇,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走之最后的平撇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出示课件4)教师小结:三字经是古代一个叫王应麟的人给孩子写的,他希望孩子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天下的

4、事情,学习做人的道理。“人之初”是指人最开始的时候。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1.初读课文。(出示课件5)教师出示课文朗读视频,学生听读。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先听老师读课文,再自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会认字在课文中圈画出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2.学习字词(1)(出示课件6)出示生字:之 初 性 善 习 教 贵 专 幼 玉 器 知 义请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读得好的表扬,读得不准的及时正音。教师指名认读,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正音并强调:“之、初、善、专、知”是翘舌音;“性”是后鼻音。开火车读。(2)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这课中有很多要求我们认识的字,都有哪些好方法来记住它们呢?我们一

5、起来学习一下。(出示课件7)加一加,教师出示课件: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点评。(出示课件8)字理识字,教师出示课件,讲解:“性本善”的“性”是竖心旁, 从“心”,指人的本性;从“生”指人的本性、性格一生下来就有。学生跟读词语:天性 本性(出示课件9)字理识字,教师出示课件,讲解:你们看,“教”这个字,最开始的时候就像一个老师拿着教鞭督促孩子学知识。学生跟读词语:教学 教师(出示课件10)字理识字,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善”这个字上面有一个“羊”,羊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来十分美好。学生跟读词语:和善 友善(出示课件11)熟字组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点评。(出示课件1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识字游戏:同学

6、们刚才读词语读得真好,咱们一起来做一个生字游戏,看看你能读对放大镜下面这些字吗?学生认读,教师点评。(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归类识字,引导学生通过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在游戏活动中巩固识字。)3.学习“不”的变调,朗读指导。(出示课件13)教师指导:请大家再读课文,圈一圈文中含“不”的词组。(出示课件14)教师出示课件,复习“不”的变调,根据课件拓展知识。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讲解点评。(出示课件15)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拍手读:拍手读一读,读出节奏。三、互动课堂,学写新字1.学习第一小节。(出示课件16)教师引导:朗读第一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什么?(出示课件17)课件出示:人之初,性本善,性

7、相近,习相远。圈画“习”,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这个字?预设:学习、习惯、习性。教师讲解:还有一个词语叫做“恶习”,恶习是指不好的习惯、习性。你能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根据理解回答,教师讲解: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出示课件18)课件出示: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圈画“苟”,讲解:“苟”是假如、如果的意思,“乃”是就,“迁”指搬迁、变化。自己试着猜一猜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学生同桌之间说一说。教师讲解: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出示课件19)教师

8、指导学生同桌对读第一小节,读出节奏。2.学写字。(出示课件20)教师引导:这课我们要学会写的字有七个,大家先来观察一下,它们都是什么结构?预设学生观察后回答:半包围结构近、远,左右结构相,独体字之、习、玉、义。(出示课件21)教师引导观察“近、远”的结构特点:这两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走之的平捺要舒展,把里面的字托住。“近”: 先写里面的“斤”,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远”:先写里面的“元”,写在田字格的中心偏右上。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学生自主描红、仿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反馈交流,评议提高。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人之初,学习了第一小节,

9、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设计意图:运用多种多样且恰当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写字要领,有效增强写字的成效性,使学生的写字能力循序渐进。)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22)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相、习、玉、义”4个字。 2.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三字经的兴趣。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过程】一、 复习回顾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人之初,认识了很多新字,你还记得它们吗?让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认一认吧!(出示课件23)出示生字小红花游戏,学生认读,教师指正点评。二、 互动课堂,学习生字1.学习第二小节。(出示课件24)教师指导:同桌对读第二小节

10、第1句话,看看这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出示课件25)课件出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教师讲解:“宜”指合适、适宜;“幼”指幼儿,小孩子。请你们先来试着自己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预设: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就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老师范读,学生跟读。教师指导:有一句名言和这一句的意思一样,都是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你们知道是哪一句吗?(出示课件26)课件出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教师讲解:年轻时不努力发奋,上了年纪一事无成,就只有白白地悲伤,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所以同学们,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长本领。(出示

11、课件27)教师指导:拍手读第二小节第2句话,看看这句话主要说了什么。(出示课件28)课件出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教师讲解:“琢”指雕刻;“器”指器具、有用的玉器;(点击超链接,展示玉石和玉器的图片)“义”指道理。请你们回忆咱们前面学过的内容,先来试着自己说一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预设学生说一说意思,教师讲解点评: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出示课件30)教师指导朗读:知道了课文的意思,请你和老师对读第二小节,要读出节奏哦。(出示课件31)教师总结:学完第二小节,你懂得了什么道理?预设学生看课件填空:这一小节告诉我们,从小要努力学习,不学

12、习就不会成为有用 的人。(出示课件32)教师播放课件音频,引导朗读:三字经的内容相信大家很小就会背了,现在让我们伴着音乐拍手读一读,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感。学生拍手读全文。(出示课件33)教师出示课件,指导背诵:现在咱们来看看谁的记忆里最好,能根据老师的提示背出整篇课文。学生展示,教师点评。(出示课件34)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刚才同学们背诵得很好,现在增加难度,请你看看现在还能把课文背下来吗?(课件出示定位联想法)教师点评并过渡:经过刚才的检查,老师发现我们同学的记忆里都非常好,现在我们再来学习几个词语。(出示课件35)教师课件出示词语,继续指导:你在哪里见过这些字?试着回想并扩词吧!预设学生想

13、起在课文中见过词语中的字,老师引导学生朗读词语,并进行扩词。2.学写字。教师过渡:同学们,今天一起学习三字经,明白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现在就让我们抓紧时间学习四个新字吧!(出示课件3638)教师出示课件,讲解写字:“相”: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高右低。右半部分的“目”起笔在“木”的一横偏上一些,四横要间距均匀。“习”:独体字,先外后内。主笔是横折钩,要写得舒展。横折钩的竖部分略往左斜,点提起笔与横折钩起笔直对。“玉”:独体字,写“王”时注意三横的长短变化,注意间距均匀,最后一点写在长横上面,不要掉到外面。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点评指导。“义”:独体字,主笔是捺,要写得舒展。点并非在撇捺交叉点对

14、上位置,而是偏左,高度居中,撇最高,捺最低,撇捺交叉点在笔画中部,呈对称式。教师总结:三字经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而且还藏着很多有趣的故事、丰富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能多读一读,相信你从中一定会得到很多的收获。三、拓展延伸(出示课件40)教师出示歌曲三字经,跟着音乐一起读一读,尝一尝,感受三字经的韵律。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41)【教学反思】 人之初选择三字经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考虑到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万物充满好奇,所以在导入时,我出示三字经的书籍图片,通过生动有趣的介绍激发学生对三字经的学习兴趣。 课堂上,我从学生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主识字,灵活运用各种识字

15、方法,反复认读,如: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另外,我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迁移认字,做到熟练掌握。在感悟课文的过程中,我借助多媒体图片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讲解“善”的意思,多媒体出示字源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发挥想象,体会小羊带来的感觉,理解“善”字的含义。人之初读起来口,学生很爱读,特别是一年级学生,他们可能不懂意思,但可以读得津津有味,因而读是没有问题的,对意思的理解却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我借助故事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含义。在体会文章道理时,让学生根据课堂上的引导,同桌相互讨论,理解文章意思,懂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朗读环节,通过让学生模仿老师读,听音乐读,划分节奏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学生在反复阅读中达到背诵的效果,践行语文是阅读的课堂的课程标准。理解韵文意思时是有些难度的,但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相信只要让学生多读多练,吃透文本,就能理解文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