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9331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教学设计【内容主旨】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漫长岁月里,文化的传承从最初的口耳相传逐步发展出三种载体:以书籍为传承基石、以空间为传承载体、以教育为传承纽带。人类文化的“传承”不仅意味着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接代代相传,更意味着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融合与共生;传承的内容不止于图画文字的记叙和书籍古物的典藏保护,更在于发现传承载体的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智慧。【教学理念】执教者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拆解与重构,通过电影片段与体验式互动,将文化传承的载体架构起时空顺序:“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外国”,并设计表格直观展现知识点,更符合高中生认知水平和理解规律。同时,执教者在讲述

2、传承载体的同时,对“传承”的概念以及内容核心进行讨论并做出解释。通过几个问题的讨论,理解“传承”是动态的发展历程,是人类文化相互流动交融得以长存的基础,借此完成唯物史观的引导教学。【教学目标】知道文化传承的三种载体,即书籍、图书馆与博物馆以及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等基本实事。学会从照片、文献资料中提取历史信息,学会利用表格构建历史知识的时空关系。理解“文化传承”包含的两层内涵,理解文化传承的纵向发展与横向发展,保存仅仅只是起点,不断交流融合与时俱进才是新生。体会传承不止于图画文字的记叙和书籍古物的典藏保护,更在于发现传承载体的背后所隐藏的人类智慧。【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文化传承的三种载体。难点:

3、理解“传承”的深层内涵。【教材分析与策略】本课为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一书的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第一课。课文内容分三目:学校教育的发展、印刷书的诞生、图书馆与博物馆的成长。本课以讲述文化传承的“载体”的发展为主,但对于“传承”的深层内涵未做释义,需要执教者的延伸设计。需理解“文化传承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方能为第二课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做铺垫。因此,基于课程的整体逻辑和保证教学理念的流畅进行,执教者将原教材编排顺序进行了调整:将“印刷书的诞生”放在第一部分,“学校教育的发展”放在最后。纵观每一目的内容编排,大致可以将每种载体的发展按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的时空顺序进行重新解构

4、,可以发现文化传承的受众也是“从小众(精英)到大众”的过程,也由此理解文化得以传承的载体是物,而核心是人。除教材中提供的所有图片外,执教者还增补了相关图片资料,文献资料,如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官方网站中的图文资料,从中思考为何文化会失传,又如何传承,进而导入新课程学习。【学情分析】试教班级学生为市重点学校高二年级历史等级考班级学生,已有一定知识基础和阅读水平,根据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动画电影片段可以迅速吸引注意导入课程,表格设计有利于归纳能力训练,材料阅读和小组讨论有利于发散式思维训练。【教学方法】调整教材顺序与逻辑;演示法、图表展示、材料信息提取与归纳、讲述及讨论。【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观看

5、电影寻梦环游记片段,展示台词“当活人世界把他忘记的时候,他就彻底消失了。我们称它为终极死亡。”(3分钟。)设计意图:迅速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反向钩连课程主题文化被人遗忘,即为失传。环节二:展示三星堆考古发掘的相关图片,设置讨论。(4分钟。)讨论1: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中国文化,是历经岁月传承下来的样子。但仍然还是有些文化,最终还是失传了,在那些失传的古文化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就是位于今天四川广汉地区的三星堆。假如你是古三星堆人,你和你的族人都不想让文化消失,想让世世代代活着的人记住,会用什么办法传承呢?设计意图:展开想象,调动参与性,为归纳总结传承载体做铺垫。环节三:展示文化传承三种载体知识点表格

6、(见资料1),按照 “古代近代;中国外国”时空顺序整理出文化传承的三种载体;展示人类早期书籍图片、雕版印刷术到金属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图片,为学习现代印刷书籍的诞生做铺垫。(5分钟)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先将课文涉及知识点整体展示,构建整堂课教学逻辑,总结出人类文化的传承从口耳相传发展为三种载体:基础载体书籍、储藏文化的空间图书馆和博物馆,文化普及的载体(从少数人到多数人)学校教育。从书籍形态变化到空间保存方式及开放范围的变化,利用表格的直观性,落实时空观念构建。环节四:展示德国人古腾堡与金属活字印刷术资料(见资料2)。介绍德国人古腾堡在15世纪发明的铅活字印刷术,使用油墨印刷,创造了最早的木质印刷

7、机,这项技术是人类印刷史上的跨时代事件,直接催生了现代的印刷书;展示那烂陀寺遗址和玄奘图片,讲述天竺那烂陀寺保存的原始佛经在战火中全部焚毁,玄奘曾前往那烂陀寺学习并翻译的梵文佛经在中国得以保存,成为珍贵史料。由此设置讨论。(12分钟)讨论2:印刷术最早由中国人发明,被德国人古腾堡学习并改造,促生了现代印刷术。传承是否意味着文化的独占?中国人的文化被外国人学去是不是传承?外国的文化被中国人学去是不是传承?讨论3: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传承的第一层含义,就是保存与代代相传,但仅仅是保存就够了吗?保存有时候会遭遇不可抗力,毁于一旦。所以传承还意味着什么呢?设计意图:理解传承的内涵保存与代代相传是基础,交

8、流借鉴是纽带,发展创新是方向。文化的交流还需要“本土化”即与本民族文化融合,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赋予文化新生。落实对传承的历史解释。环节五:按照“古今中外”时空顺序展示图书馆与博物馆图片,了解发展的简单历程,根据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开放范围是由少及众的(少数人到多数人),理解“这取决于开放对象的受教育程度,接受教育的对象也是由精英到大众”,由此引入第三种载体“学校教育”的学习;知道儒家文化成为传承的主要内容,影响力不断扩大形成东亚文化圈,日本派遣留学生和遣唐使来中国学习等基础史事。回顾中国学校教育从古代到近代的发展历程,儒家文化的地位变化(古代为官学,新文化运动中被当做旧文化代表遭到

9、猛烈抨击),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提炼。设置讨论。(15分钟)讨论4:中国:是谁在推动儒家文化的传承?日本:是唐朝想把文化传给日本吗?讨论5:儒家文化是否传承到现在?与古代儒家文化相比是否一成不变?到底是谁在选择传承的内容?谁在决定传与不传,以及如何传下去?设计意图:理解推动文化传承的决定性力量时代与人民的需求;理解儒家文化传承至今的时代性意义;传承的内容不是载体,而是载体背后隐藏着的、人类古往今来的智慧人类共同的智慧。人类文化的“传承”不仅意味着本民族文化的薪火相接代代相传,更意味着世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借鉴、融合与共生,这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由此落实唯物史观的培养。【学习资源】古代三

10、星堆考古发掘相关图片、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网站及相关资料【学业评价设计】思考探究:上海今天的石库门文化如何传承?设计意图:以小组探究形式,完成简单课题汇报,需要学生完成石库门建筑实地考察、当地老年人访谈、当地青年人访谈、外地青年人访谈等工作,落实历史知识的课外实践能力培养,综合调研能力,课题论文写作能力。【板书设计】失传传承保存与代代相传、交流借鉴、发展创新传与失传?时代和人民的需求【教学反思】本课内容抽象且充实繁多,教学过程设计紧凑,40分钟教学时间比较紧张;在引导学生思考“谁在决定文化的传承与失传”时,学生容易回答出:国家、政府、时代,但比较难回答出“时代的选择”和“人民(多数人)的需求”。因

11、此在课堂提问设置上需要结合本土特色,更贴合学生的日常生活,例如将作业设计的问题 “上海今天的石库门文化如何传承”放入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当一种文化“持续被需要”,被传承的几率就会越大,而“持续被需要”须符合“被多数人需要”的条件,如何做到“持续”则需要不断根据时代变迁和人民的需求而不断更新迭代,从而让学生理解“传承”是一个动态的进程。【资料附录】资料1:文化传承三种载体知识点表格。书籍图书馆、博物馆学校古代纸草、竹简-帛书造纸术、泥活字印刷、佛经、明末西学东渐、东学西渐译著亚述图书馆;官藏、私藏;亚历山大博物馆官学、私学、大学东亚文化圈、遣唐使近代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修道院图书馆、大

12、学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阿什莫林博物馆、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博物馆、上海自然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南通博物苑、故宫博物院、国立南京博物院京师大学堂、清华大学赴美留学幼童、赴日留学、赴法留学资料2:“古腾堡的发明在欧洲受到非常快的普及。在50年中用这种新方法就已经印刷了三万种印刷物,共1200多万份印刷品。维基百科古腾堡的印刷术使得印刷品变得非常便宜,印刷的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刷量增加。它使得欧洲的文盲大量减少。吴晓樵改变欧洲文明进程的古腾堡古腾堡圣经印刷精美,在美感上可直追费时费力的手抄书籍。一本谷登堡圣经在当时的售价大约相当于一个普通职员三年的工资,远比手抄圣经便宜。而手抄圣经一般要花费一年的时间制作。”Cormack, Lesley B; Ede, Andrew.A History of Science in Society: From Philosophy to Utilit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