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922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0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课 古代的商业贸易 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理念一:凸显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之后,逐步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理念二:落实历史核心素养。学生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要掌握必备的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从古代商业贸易和社会生活的视角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要在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达到具体的要求,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持续发展。理念三:遵循目标、教学、评价的一致性。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关于学业质量水平的要求,按照水平3、4的要求,同时兼顾水平1、2,设计教学目标

2、。在教学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依托史料,精心设计指向多个核心素养的问题链。设计与目标一致的预设评价,评价时一定要紧扣目标和学习活动进行,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其纠正错误,树立信心。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为子目: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第一部分是关于古代商业贸易的起源问题;古代的商业贸易活动与贸易通道,旨在了解古代中国、埃及、两河流域、波斯、希腊、地中海等区域的商业贸易活动及特点,知道丝绸之路、奥斯曼土耳其等跨区域的贸易交流渠道。第二部分是关于商业贸易中的相关工具、途径和方法,如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上注意以下两点:第

3、一,古代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活动都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历程中,秦汉时期国家统一,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隋唐时期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金融机构与地域性商帮的出现。认识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跨区域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世界各地的人们穿越不同商道,带动了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随着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金融领域中的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便利了交换,扩展了商业的领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观念。第二,古代的商业贸易

4、活动与社会生活是多源发生并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从古埃及、古希腊各城邦以及古罗马的商业贸易发展看,各地区的商业贸易发展并不是同步和统一的,存在明显的多源性和差异性。商贸活动最初也只是地方性行为,随着各区域区商业贸易的发展,中国丝绸之路的开通,成为连接亚欧之间的贸易通道,使商业贸易扩大到国与国之间、洲与洲之间,逐步呈现出全球化趋势。三、学情分析1.学生在高一已学过中外历史纲要的相关课程,对古代商业贸易的历史有简单的知识积累,这就为自主学习奠定了一定基础。但对于商业贸易中的概念,如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与经济学、金融学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2.学生初步具有辨识历史叙述和地图中不同时间和空间表达方式的

5、能力,但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分析、综合、比较,作出合理的论述能力较差。3.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已经初步养成,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开展自主学习、探究;能提出不同的观点,但从不同角度辩证地分析、看待问题的能力有待发展。四、教学目标1.准确、全面地解释商业贸易的概念。2.分析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在秦汉、唐宋和明清时期的发展表现,认识古代商业贸易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3.理清金融领域中货币、信贷、商业契约与商业贸易发展的关系,认识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4.多角度解释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特点。五、教学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相互影

6、响。教学难点:了解商业贸易中的概念,如货币、信贷和商业契约等。六、教学设计思路围绕“古代的商业贸易”,以地图、城市示意图、历史文献等为依托,建立起比较系统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三个学习任务,也是三个学习环节:概括商业贸易的概念;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多角度解释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每个教学环节,设计了指向不同的历史核心素养及不同水平的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最后得出基本结论,达到理解古代商业贸易活动与社会生活相互影响的目的。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七、教学过程:导入:接财神是古老的传统节日习俗。因为中国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

7、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教学设计意图:以拜财神为切入点,利用身材的生活活动,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任务一:概括商业贸易的概念。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问题设计1:请根据材料,概括商业贸易的概念。结论:随着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人们通过交换,各取所需,互补余缺,使货物得以流通的一类经济活动。学习任务二: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展示图片:教师通过列举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商朝贸易范围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并得出结论:古代商业贸易多源发

8、生,最初只是地方性行为,限于区域内贸易。过渡: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起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在这条大动脉上,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商品、资源、成果等实现共享。古丝绸之路创造了地区大发展大繁荣。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问题设计2:观察汉代陆上丝绸之路地图,准确描绘出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具体路线。学生得出结论并展示:汉代以长安为起点,经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阳关,越过大月氏(公元前2世纪中亚地区的游牧部族)到达安息(伊朗高原与两河流域),由安息到欧洲大秦(罗马)。教师分析:西汉政府

9、在开辟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张骞出使西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打通了中原和西域的交通,开辟了丝绸之路。司马迁给予其高度评价,称之为“凿空西域”。张骞这种敢于冒险、不畏艰难、不怕吃苦、百折不挠、不达目标誓不罢休的精神和不辱使命的民族气节值得我们去学习。展示材料:材料: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西汉通过控制西域和西南地区的通商大道,扩大了对外关系;汉朝为了扩大在近邻的影响,采取了朝贡贸易政策,这种政策吸引着近邻纷纷派出使者和商队向长安奉献礼品,以期得到丰厚的赏赐。谢和耐中国社会史问题设计3: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在汉代

10、开通的原因。学生得出结论并展示:1.推行积极的对外政策,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2.在军事胜利基础上,设专门机构管理西域,保障丝绸之路在中国境内畅通无阻。3.西汉政府主导的朝贡贸易(宣扬国威,厚往薄来,倍偿其价),以及丝绸作为传统商品的优势刺激了丝绸之路的兴起 。可见,商业贸易与国力的强盛密不可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实现了货币、车轨、度量衡的统一,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也日渐发达,国力强盛,才有能力对外开辟丝绸之路。过渡:英国彼得弗兰科潘在丝绸之路写到“丝绸将中国和罗马文明紧密联系在一起。丝路商贸使游牧民族得以出售草原特产,向过往商队征税,以购买谷物、武器、铁器、

11、织品和其他各种奢侈品。波斯、阿拉伯、印度人成了东西中间商,中亚和西亚成为各种文明交汇处,促进了绿洲城市繁荣。”城市的繁荣与商业贸易紧密联系,下面我们从唐宋时期的城市看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教师活动:引导分析学生活动:分析、思考、交流问题设计4:依据图片,说出从西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路线的变化。学生:汉以陆路为主,海路发端;唐海陆并举;宋陆路中断以海路为主。海上丝路日益繁荣。唐宋时期,海上贸易的兴盛也促使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都繁盛一时。展示唐宋城市示意图问题设计5:观察图片,思考: 宋朝的“市”相对于唐朝有何发展呢?学生得出结论并展示:宋朝:打破“坊”“市”界限

12、,形成繁荣的商业街。问题设计6:请进一步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市”发展的作用。学生得出结论并展示:促进了城市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教师讲述:在城市和商业贸易发展的推动下,北宋益州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可见,唐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步瓦解,城市商业进一步繁荣,出现了纸币。过渡:到了明清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又有了新的发展。教师讲述:朝贡贸易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朝贡贸易亦称随贡贸易、贡舶贸易。 朝贡贸易是封贡体系的衍生物,也是海禁政策催生的产物,以厚往薄来为原则的官方贸易。明清时期,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

13、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物。教师讲述: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大帆船贸易航线”,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以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由此说明,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即从原先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转而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此后,荷兰东印度公司也加入进来,遂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问题设计7:根据材料,说明白银货币化对明清经济发展的作用。学生得出结论并展示:1.商品经济高度繁荣,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14、。2.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3.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教师补充图片并讲述:明清时期出现了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地域性商帮开始形成。可见,明清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白银在流通中广泛使用,促进了商品贸易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出现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地域性商帮。教师总结跨区域贸易从秦汉到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业贸易发展表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纵向看,古代商业贸易都是逐步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教师总结讲述跨区域贸易东西方的交流。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商业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渡:从古代

15、商业贸易发展的广度看,是从区域性贸易到跨区域的商业贸易,世界各地的人们穿越不同商道,带动了人文、科学、技术、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的交流与传播。那么我们再从古代商业贸易的深度看,商业领域不断扩展,金融业应运而生并日益发展起来。教师讲述:商业交换的形式最初是以物易物,商业的功能只是互补余缺。随着商业的发展,货币开始出现。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商代就用贝壳作为货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换的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更加频繁,金、银、铜、铁等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主要货币。公元前8前7世纪,小亚细亚出现金属货币。在货币出现以前,商业交换的形式是以物易物。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以之作为交换的媒介,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货币成为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手段,还成为财富的象征。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教师讲述:而如何实现货币的财富增值,其途径是信贷。什么是信贷?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通过转让资金使用权获取收益)。下面我们来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信贷的发展历程。从世界来看:公元前22前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