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8793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解析: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区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原卷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命题范围:必修一120课一、选择题1.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和colere,本意为耕作、栽培、养育等,在印欧语系kwel字根,则有翻动一块土地、运转与耕种之意。”据此判断,中国的文化源头应始于( )A. 一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B. 文献与考古中考证出的夏朝C. 进入青铜时代的商朝D. 封邦建国体制建立后的西周2.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A. 具

2、有浓厚血缘色彩B. 是历史倒退的体现C. 开始出现分封制D. 阶级矛盾变尖锐3.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A.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B.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C. 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D.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4.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B. 繁荣思想文化C. 扩大地方权力D. 强化大一统5.汉高祖时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

3、变化主要原因是( )A. 汉武帝态度比汉高祖强硬B. “和亲”政策不再起作用C.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D.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落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特征是A. 繁荣开放的社会风貌B. 政权分裂与文化停滞C. 中外交流与经济发展D. 民族交融与区域开发7.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B.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C. 北魏的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D. 全国经济重心

4、已转移至南方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此处评价的是我国古代哪一历史时期的选官制度A. 秦朝B. 汉朝C. 魏晋D. 隋唐9.在人口大迁移以后,有一位政治人物,刻意使用当地的土语与当地人士交谈,借以拉近彼此的距离。然而当地的士人平时却争相使用洛阳之方言,认为这才是高级语言。这最可能发生的时代是A. 东晋北方士族因躲避战乱而避居江南,乃有这种现象B. 隋炀帝时一面营建东都,一面巡幸江南,造成这种现象C. 唐代武则天营建东都,笼络江南士人,以打击关陇集团D. 北宋士人居开封后,怀念故都洛阳风土,不忘故乡语

5、言10.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 皇权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B. 政府拥有了最终政务决策权C. 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D. 皇权受到政府制约11.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它能让我们体验古人的喜怒哀乐,感悟不同时代的风情。下列作品能体现作者经历时代变迁之后的忧患意识与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的是A.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C.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D.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12.汉代“楚越之地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而南宋以后“(江浙)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导

6、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 政治中心的南移B. 大量人口的南迁C. 经济重心的南移D. 自然条件的优越13.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位同宰相”的是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枢密副使D. 知府14.阅读以下的“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 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B. 北宋

7、时期纸币成为市场流通货币C. 宋代加强农村契约租佃关系的管理D. 边境榷场贸易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15.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字体歪斜、有个别字排倒;印出的字一半轻、一半重,墨色浓淡不均;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A. 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B. 活字印刷术在西夏得到普及C. 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D. 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代16. 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徙扰民尔,可仍其旧。”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

8、A. 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 乡村市场的繁荣C. 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 坊市制继续实行17.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折权,雍正帝时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A. 利于皇帝有效地控制官僚队伍B. 扩大了官员的行政权力C. 参与中央决策的官员数量增加D. 保证了清朝统治的清明18.明初废行中书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的民政与财政、司法和军事事务,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

9、 扩大三司的行政权力B. 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 削弱六部的管理权限D. 缓解各地的阶级矛盾19.明朝实行海禁,滨海人民“生路”被断。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南沿海一带出现颇有实力的海寇、海商集团,走私贸易兴盛,“海禁愈严,贼伙愈盛”。有识之士认识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这表明A. 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导致海盗猖獗B. 滨海地区农业生产破坏,人民失业C. 新航路开辟促进东南沿海贸易发展D. 俺答汗扩大互市,恢复边境的和平20.元代曾在西南和中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以土官治土民”的自治制度。明清改为直接委派流官管理,即“改土归流”。该变化表明A. 君主专制体制定型B. 中央

10、对地方管理加强C. 国家重视边疆开发D. 民族自治模式的形成21.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A. 中英协定关税B. 赔款2100万银元C.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22.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也。”这一现象发生在哪个时期之后A. 18世纪40年代B. 19世纪40年代C. 19世纪90年代D. 20世纪初期23.“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

11、”这一“文件”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资政新篇C. 民报发刊词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4. 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 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B. 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C. 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D. 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25.有同学在近代中国某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叙事中看到如下表述:“割绿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二十多个岛屿”“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据此可知,该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26.孙中山曾说:“当初

12、次之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惟庚子(1900年)失败之后,则鲜闻一般人之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若天渊”。造成民众态度发生这样变化的外部因素,主要是A.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B. 改良道路受挫C. 清政府沦为列强的工具D. 洋务运动失败27.中华文明史中写道:作为一场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A. 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深化B. 改革了封建体制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28.孙中山担任临时

13、大总统的三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 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 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己经完成C. 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 对中国国情认识尚不充分29.下图反映的是1912年1921年在华企业比重变化,其主要因素是A.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投资设厂的限制B. 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 张謇等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30.1913年宋教仁被刺,二次革命爆发,袁世凯政权查禁报刊,全国报刊由1912年的500家减少到139家,而同时期孔教会

14、杂表孔圣志(宗杂志)等“应运而起”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 控制舆论为复辟造势B. 舆论自由被破坏C. 新旧思想的激烈冲突D. 尊孔复古是时代所趋31.1919年1月,陈独秀坦言:“本志经过三年,发行已满三十册,八面非难,那旧派人物是不用说了,就是聒聒叫的青年学生,也把新青年看作一种邪说、怪物、离经叛道的异端,非圣无法的叛逆。”这说明当时新文化运动A. 没有社会基础B. 需要推进思想启蒙C. 即将以失败告终D. 理论上宣告破产32.有学者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口号,是继承以往的科学和民主思想而来的,但亦有重要的不同。这里的“不同”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强调A. 实现富国强兵B. 改造

15、社会制度C. 提高国民觉悟D. 批判传统文化33.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A. 倡导民主意识B. 扩大自身权力C. 反对政府改革D. 打压革命运动34. “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伪道德,正是觉得神圣的要求太高,很难企及,结果就硬撑门面,就伪装为善而虚伪恰恰是对人性破坏最烈、腐蚀最大的毒剂。”在此,作者认为新文化运动( )A. 揭露了旧文化的缺失B. 夸大了对人性的赞美C. 颠覆了国人的道德观D. 全盘否定了传统文化35.1919年,李大钊在某文中写到“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把他转介绍于读者,使这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这里的“为世界改造原动的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