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

上传人:旭*** 文档编号:348458525 上传时间:2023-04-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学案-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 经济与社会生活-教案课件-统编历史选择性必修二-高中历史(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学习,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和特征;了解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知识梳理】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一、村落的产生、集镇的出现和城市的产生:阅读前三子目完成下列表格村落产生农业出现后,人们筑屋定居,逐渐形成村落。最早出现在( )地区,世界其它地区如( )也存在大量原始村落遗址。作用集镇出现原始社会末期,手工业者开始在便于交换的地方集聚,形成了古代集镇的雏形。后来商人和手工业者为了( ),在聚居的地方( ),形

2、成集镇。中国中国古代的集镇主要是为( )而设立的;两宋时期:元 代:明清时期:世界7世纪,英国出现贸易小镇,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城市产生公元前3500年前3100年,两河流域( )生活的地区形成了一些居民中心,几个较大的居民中心结成城市。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 )的中心场所。中国主要分为:商朝时:周朝时:世界古希腊:古罗马:欧洲中古时期:二、世界各地的民居:1、各地民居特点 的决定性因素:2、两河流域:(1)建筑材料:(2)组成:3、古埃及:(1)建筑材料:(2)组成:4、古代中国:(1)远古:(2)秦以来:(3)明朝:(4)现存:5、古希腊罗马:6、古代印第安人:【重点阐释】 1、 宋

3、代集镇发展原因及特点:(1)原因 根本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增加。 宋朝政府采取了“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兴生产力积平的提高,大量农业人口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业。宋朝的工商业政策相对宽松。 草市发展规模扩大,促进了集镇的勃兴。(2)特点 从规模来看,集镇数量总体还较少。从分布地区看,多集中于水陆交通要道,分布不平衡。2、早期城市兴起的条件 (1)社会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的相对的高水平,保障了剩余产品的出现并创立了其集中在一定地方的条件。 (2)最初孤立的农村公社政治上的整体化和原始的国家机构的形成。 (3)手工业、军事、祭祀活动等方面的专职化的发展。3、早期城市的特征 (1)城市

4、中已有脱离农业生产的人员,如官吏、祭司等。(2)早期城市已出现了杰出的建筑物、服垫、绘画等艺术品,有纪念碑、公共建筑物等作为城市政治、经济力量的标志。 (3)已开始有交字记述,如用文字记录粮食、地产等财富。早期城市已有测量及预报的学科;历法已用于生产。 (4)城市的权力机构组织征收赋税,进行社会控制。 (5)共同体成员的地域居住代替了部落的血缘居住。(6)有了较以前更为复杂的阶级社会结构,贫富悬殊,阶级差别明显存在。4、中古时期欧洲城市的特点 (1)城市多为自发形成,很少有按规划建造的。(2)城市中围绕着公共广场组织各类城市设施以及狭小、不规则的道路网结构。 (3)手工业和商业的逐渐兴起和繁荣

5、,使一些城市开始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逐步成为自治城市。(4)公共建筑(如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限时训练】 1.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A.理念促使其民主政治产生 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 D.成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2.市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市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市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市

6、镇,但市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政府对市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地域性商帮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闭关锁国使市镇经济陷入停滞 D.农业对市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3.14世纪以后,无论是佛罗伦萨、威尼斯,还是米兰、罗马,城市中教堂及其他宗教性建筑退居次要地位,大型的世俗建筑成批出现,如大型城市广场、图书馆、博物馆等。近代西欧城市建设的变化从本质上( )A.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萌发B.反映了宗教改革的要求C.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构建D.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

7、于地面土阶之上,而且没有当时一般民居的半穴居或穴居形式。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极端低下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5.2019年7月,中国良渚遗址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村落,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区;既有埋葬平民和中小贵族的墓地,也有最高贵族的专用墓地。这表明良渚文化聚落群( )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6.福建民居土楼结构上的特点是中轴对称,在布局方面体现出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

8、序”等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利于邻里和睦B.突出皇权至上 C.体现宗教色彩D.深受宗法影响7.雅典卫城平面布局呈开放式,中国古代传统城市平面布局多规整,且多呈南北向。出现这种差别主要由于( )A.政治文化的差异B.经济水平的高低 C.民众数量的多寡D.地理位置的不同8.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受伤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 )A.保护了私有财产 B.加强了罗马城市管理 C.混淆了法律责任 D.完善了罗马法的内容9.中国古代的“城”主要指城墙及城墙

9、所包围的地区。“市”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城”“市”连称就构成了“城市”。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筑城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B.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C.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 D.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城市商业贸易10.明初,苏州府的吴江县震泽镇居民有千百家,到了乾隆年间居民有三千家,且“栋宇鳞次,百货俱集,以贸易为事者,往来无虚日”。由此可见,清初( )A.农村集镇发展迅速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集市功能不断完善 D.农耕文明渐趋衰落11.草市是民间“自为聚落”、私相贸易而产生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利的地方出现各种集市,如山市、河市、庙市等

10、,解决了农民“买食用盐茶农具”等问题,地方政府也设一定官吏进行管理和征税。这说明草市的出现( )A.最早可追溯到宋朝 B.突破了城市中坊市界限C.得到官方的大力支持 D.是对自然经济的重要补充12.“镇”在唐代以前多指边境军事据点,镇将主要管理军务。宋代以后“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中国古代“镇”的职能演变主要反映了(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削弱 B.重农抑商政策放松C.政府经济管理能力强化 D.商品经济的发展13.四合院全宅的平面构图是按家长作为全家核心的原则布置的,一切房屋皆簇拥着正房,而且在开间尺寸、高矮、装饰等各方面皆低于正房。此种设计出现的原因是( )A.等级观念和

11、长幼有序制度 B.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C.布局对称,主次分明有序 D.使用材料和木构抬梁结构14.明中叶以来,松江府(今上海一带)所辖市镇数量如下表所示。据此表可以得出( )时间松江市镇数量(个)1550年以前5915511722年11317231861年16718621911年369市镇数量增长体现出商人地位上升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工商业发展较快市镇增多与近代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清政府与民国政府都重视商业发展A. B. C.D.15.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出现了新的转折。北宋以前的城市,住宅区与商业区严格分开。北宋时店铺可以随处开设,不再采取集中的方式。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商品经

12、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 B.北宋时期城市功能的增加C.北宋海外贸易繁荣和经济发展 D.北宋城市是一级行政机构16.集镇与城不同,作为商业中心,集镇联系的对象是四周的乡民。明朝前期,农民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江南地区在原有集镇的基础上,出现了一批新兴集镇,但集镇的分布不能过于稠密,否则就会出现被迫衰退者。这说明明朝前期( )A.政府对集镇分布进行合理规划 B.各地的集镇具有明显的排他性C.新兴集镇导致原有集镇的衰退 D.农业对集镇发展具有双重作用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东周时期,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严格意义上的城市。在这些城市中,不仅有王室宫殿和祖庙,还有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中心,更有学校

13、等教育设施,产生了一批分属不同学派的古典哲学思想家。城市的首要功能显然是政治性的,其政治性主要表现为这种城市是政权首脑机关、军事防御要塞、大型祭祀中心、手工业制作中心主要是为王室服务的。祭祀和军事作为国家政治的头等大事,无疑直接影响了都城的城市面貌。摘编自段宏振中国古代早期城市化进程与最初的文明材料二 宋代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促使一些无地的客户和少地的主户,或是在农村中做雇工,或是涌入城市,寻找谋生的机会。而政府的财税政策导致地方的赋税征收相当繁重,民间规避重役、土地不敢多耕、避户等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干脆“举户鬻产徙京城,以避徭役”。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城市人口增加,经济繁荣,商业开始“溢出”城市

14、,在大城市周围形成了许多“草市”和“市镇”,有些市镇还因贸易发达和人口增加而出现郊区城市化趋势。宋代社会救济系统发达,但赈济范围往往限于城市,因而每逢灾荒之年,涌入城市的流民都非常可观。其中一些流民在灾后滞留在城市和市郊,成为新的城市居民。摘编自李亚宋代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居民结构变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先秦时期城市功能的基本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先秦城市相比,宋代城市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原因。18.唐宋以来的城市发展展现出一种新的城市面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北宋都城汴京最繁荣的商业街是宣德门东的潘楼街、土市子一带,州桥东的相国寺一带等。潘楼街一带是金融中心。金银交易的发达和交子、会子等货币的发达,正说明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相国寺位于城市繁华区,正在汴河北岸,交通便利,因而形成大的交易市场。城内还有一种瓦子,集中着各种杂技、游艺、茶楼、酒馆。这种瓦子全城有五六处。摘编自董鉴泓中国城市建设史(第三版)材料二 晚唐以来商业中心兴起,至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