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8229437 上传时间:2023-03-3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湖南省益阳市统招专升本教育理论一模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10题)1.教师的素养不包括()A.思想品德修养 B.专业情操 C.知识结构 D.能力结构2.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 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 B. C. D.3.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属于以下哪种气质类型()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4.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心理过程()A.感觉 B.思维 C.记忆 D.动机5.同看一部电影,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A.客观性 B.

2、主观性 C.现实性 D.能动性6.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是()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乌申斯基 D.维果茨基7.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A.学记 B.理想国 C.教育漫话 D.论演说家的培养8.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试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管理课程是()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9.关于终身教育思想表达不正确的是()A.终身教育成为有效的、公正的、人道的事业B.终身教育谋求各类教育之间的联系和统一C.终身教育不包括非正规教育D.终身教育已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普遍接受10.人只有通过教育之

3、后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二、填空题(10题)11.一个10岁孩子的智龄是12岁,那么这个孩子的智商是_12.在中小学校,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是_13.在西方,苏格拉底在教学中重视启发,他善于用问答方式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求正确答案,这种苏格拉底方法被称为_14._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来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15.个体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_,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16.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划分,可将课

4、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三种类型17._学制有利于逐级普及教育18.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统一,反映了教学的_规律19.大脑皮层细胞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具有三种基本特征:即强度、_和灵活性20.根据识记的材料是否有意义或学习者是否了解其意义,我们又可以把识记分为_和意义识记两种三、名词解释(5题)21.世界观22.技能23.信度24.教学25.师生关系四、论述题(5题)26.联系实际,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27.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该如何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28.试述课外、校外活动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29.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30.有人

5、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相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五、案例分析(2题)31.请你对拓展学生甲的思维能力提出一些建议32.本案例体现了德育中的什么原则?六、简答题(1题)33.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参考答案1.BB教师的素养包括职业道德修养(思想品德修养)、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职业心理健康2.D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生观有: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3.AA胆汁质以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为特征,整个心理活动笼罩着迅速而突发的色彩4.D5.B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主观性,一个是能动性。前者强

6、调人心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关键词是不同。后者强调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能动性,理解的关键词在于不是消极被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预测改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强调的是不同,属于主观性6.B7.D8.C解析:新课程改革适当减少了国家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形成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并行的层次结构。9.CC终身教育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10.C11.12012.课程13.问答法或产婆术14.班级常规管理15.个体主观能动性16.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17.单轨18.教育性19.平衡性20.机械识记21.世界观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指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

7、观点体系。22.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经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23.一个测验量其所要测的东西前后一致的程度。24.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方式,这些行为包括主要行为和辅助行为两大类别,教师的主要行为包括教师的呈示、对话与辅导等;辅助行为包括激发动机、期望效应、课堂交流和课堂管理等。25.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态度等。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关系。26.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

8、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是有成效地教学的普遍规律,具体表现在:教师受过专门训练,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并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并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同时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但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

9、(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学生受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左右,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这里需要明确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仅仅解决师生之间的认知关系是不够的,还要解决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所以,要建立合作、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3)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

10、用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可分割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制约学生的主动性。相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同样,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依赖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越高,说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反过来,学生主体作用要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来实现。只有教师、学生两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4)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

11、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是相互促进的,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27.(1)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2)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实现有赖于教师自身的条件,即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品德及人格;另一方面,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还必须具备各种客观条件,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否得到应有的肯定,教师工作的条件是否得到基本的保证。(3)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受的外部要求的左

12、右,学生对外部信息具有选择的能动性、自觉性。另一方面学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时体现出独立性、创造性。这些都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4)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有条件的。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角,学生学的好坏由教师决定的说法是错误的。历史上,以赫尔巴特为代表主张的教师中心和以杜威为代表主张的学生中心这两种倾向,或忽视学生主体作用或忽视教师主导作用,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行不通的28.开展课外、校外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产生的影响或效果,包括直接和间接的,

13、近期和长远的,以及外显和内隐的。正确开展课外、校外活动,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为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为:(1)有助于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2)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形成能力。(3)有助于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4)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促使学生合理安排课余时间,使课余生活内容充实、格调高雅。课外、校外活动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此不能有过高的估计。因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基本形式,课外、校外活动毕竟是课堂教学的扩展和补充。过分强调课外、校外活动的作用,并将其放在与课堂教学并重,甚至超越的位置,是违背学校教育工作基本规

14、律的29.(1)客观因素:刺激物绝对强度的影响。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对象的活动性。刺激物的新颖性、奇特性,也容易被知觉优先选择。(2)主观因素: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个体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动机、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30.(1)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2)题干中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充分发挥教师集体的作用,统一学校内部的多种教育力量,使之成为一个分工合作的优

15、化群体。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主动协调好与家庭、社会教育的关系,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和制度化,处理好衔接工作,保证对学生影响的连续性、系统性,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循序渐进地持续发展31.进行联想训练;头脑风暴法;限时练习;丰富想象力32.本案例体现了德育中的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李老师发现班上许多同学的课桌上写了不少字,于是向同学们提出以下建议:凡是喜欢课桌文化的学生,今后可以用小卡片写上自己喜欢的话,贴在课桌右上角。每一个月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33.(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建立和健全班级组织机构,培养强有力的班干部和广大的积极分子。(3)确立班级群体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