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8113006 上传时间:2023-03-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一、 原料药行业技术壁垒相对于其他制药行业,生物制药技术性要求较高,对研发人员技术水平有严重的依赖,产品生产工艺较为复杂,对专业化设备和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但生物制药产品一旦产业化生产就会形成技术壁垒,在市场竞争中长期获得垄断优势。二、 原料药行业未来趋势在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下,原料药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稳步提升,预计我国原料药产量、营业收入将保持持续增长。目前,欧美大量DMF证书流向中印两国,截至2019年,欧洲80%,美洲70%的通用名产能由中印两国提供。我国近几年每年获得的DMF注册号基本保持在100个以上,仅次于印度,在规范市场的原料药竞争力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我国在技

2、术、产品质量体系和DMF认证等方面将快速赶超印度,实现原料药出口量的持续增长。2013-2030年间,全球药品中共有1666个化合物专利到期。而根据EvaluatePharma统计,2020-2024年间,具有到期风险的专利药呈现急剧增加的趋势,合计市场规模达1590亿美元。随着专利悬崖接踵而至,预计未来5年仿制药发展将催生巨大特色原料药需求,我国原料药企业已经正在产能扩建等诸多方面为迎接仿制药市场规模的爆发做准备。随着全球产业分工及大型制药公司对生产环节的逐步剥离,专利药原料药的市场将进一步扩大,CMO/CDMO行业已迎来蓝海时代,专利原料药市场有望迸发出崭新活力。三、 原料药行业概述原料药

3、,即活性药物成份,简称API,是指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从上下游角度来看,原料药是以上游基础化学品或者动植物作为基础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或者生物发酵、提取的方式得到医药中间体,再经过4-5步的合成得到的最终产品。而在下游,根据实际功能和使用场景,原料药还可以用于药品制剂、饲料、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最主要的应用场景还是在药品制剂领域。原料药产品的销售量根据下游制剂的专利期差异总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时期,也就将不同原料药分为大宗、特

4、色和专利原料药三类。专利期内(专利原料药):下游制剂为创新药,产品销售量与创新药/专利药单品销量息息相关,研发阶段和获批2年内,销售处于导入期,增长缓慢,绝对量少;3-8年内,销售处于爆发期,迅速增长;后期由于新的药物出现销售进入衰退期。将过或刚过专利期(特色原料药):下游制剂为新仿制药,在制剂专利到期前后,市场开始出现逐步仿制,原料药进入注册导入期;仿制药销售2年左右,由于多家仿制药企的竞争出现量升价跌,特色原料药快速放量;专利过期10年后新仿制药品种进入平台和衰退期。专利过期许久(大宗原料药):下游制剂专利过期许久,一般来说超过20年的老仿制药,导致制剂本身的销售量增长进入瓶颈,需求基本稳

5、定不变。四、 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化学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上游,是影响药品质量、制约产能的首要和主要环节,控制好原料药的质量,就是在源头上为整个医药产业的质量把关,全球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带动了原料药市场规模的上升。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下降至1750亿美元左右,同比减少4%左右。2021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回升,达到1770亿美元,同比增长1%以上。近年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原料药厂商不断增加研发投入、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技术水平,在原料药行业的份额也有所提高。中国原料药供给占全球比重最高,约28%,其次是意大利、印度、美国、欧洲等地区,占比分别为25%、20%、16

6、%、12%。目前,全球原料药第一大技术国是中国,中国原料药申请数量占全球原料药专利申请总量的60%以上,其次是美国、欧洲、日本,占比分别为15%、13%、10%。五、 专利原料药行业概况专利原料药,一般没有特定的品种,制剂还在专利期内。这类原料药主要用于创新药生产中。一般由企业自己生产或者通过合同外包(CDMO)方式生产,需求量与药品本身销售情况相关。专利原料药在原料药中研发技术门槛最高,下游企业选择合作伙伴时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和品牌,但从绝对量来说在三类原料药中最少。根据MordorIntelligence发布的ActivePharmaceuticalIngredients(API)Marke

7、t-Growth,Trends,andForecast(2020-2025)显示,2018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已经达到1657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367亿美元,年复合增速612%。而从原料药供给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印、意、美和欧及其他地区。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随着全球原料药市场的分散,尤其是欧美地区对于环保的重视和日益提高的人工成本,中印两国在环保和成本上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全球原料药市场开始向亚太转移。我国原料药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后,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根据国家发改委价监竞争局统计数据,我国目前能生产

8、的原料药多达1500多种。从生产能力来看,2012-2017年,我国化学药品原料药产量整体呈增长趋势,从28624万吨增长至34780万吨;2018-2019年受环保压力等因素的影响,产量为28230万吨和26210万吨,产量出现下滑。2019年,中国原料药出口量为101185万吨,原料药近7年出口规模复合增长率为734%,保持稳定增长。原料药行业包括API和中间体。上游原材料有两大来源,一是化工行业,另一个是农林渔牧业。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药品行业,目前我国仍以化学药为主,市场可达万亿规模。其次,原料药在饲料、保健品、食品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原料药上游原材料有两大来源,一是化工行业,另一个是农

9、业。前者主要通过化学合成工艺生产原料药,后者通过生物发酵制成相关中间体,再进行结构修饰。发酵工艺应用较多的是抗生素类、维生素类等原料药,较化学合成工艺有污染小、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原料药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医药制剂,目前我国仍以化学药为主,可达万亿规模。其次,原料药在饲料、保健品、食品等领域也有较多应用。受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行业研发投入增多等因素的推动,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也保持稳定增长。2017年到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从14304亿元增长至16330亿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市场规模有所下降,为14480亿元。预计未来将恢复增长趋势,于202

10、1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进一步达到17292亿元。近年来,消费者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引发的慢性病管理需求提升,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导致普遍的亚健康状态引发人们对生活质量、健康与营养的关注等因素,成为我国保健品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行业处于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元大关,预计到2022年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5000亿元。六、 全球原料药竞争格局分析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于药品研发、生产、销售的法规更为全面严格,属于规范市场。从全球原料药市场份额来看,规范市场占据了全球75%以上的原料药消耗量,其中,美国原料药需求长期占据40%

11、以上。而且从价格端来看,由于下游制剂厂商对于原料药质量的要求更高,美欧等地的原料药单价更高,是原料药理想的销售市场。而从原料药供给区域来看,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意大利、美国和欧洲其他地区。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曾经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但是随着全球原料药市场的分散,尤其欧美对于环保的重视和日益提高的用工成本,凸显了中印两国在环保和成本上的优势,全球原料药市场逐渐向亚太转移。目前,中国原料药产能已经占据全球的28%,居全球第一。但是在性价比更高的规范市场来看,印度的占比仅次于美国,占有领先优势。2012-2018中国原料药工业销售年复合增速为1146%,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原料药需求增速

12、。由于中国原料药65%左右的产量用于出口,除2015年外,近年来出口依然保持正增长,这也表明了全球原料药供给长期向以我国为首的亚太地区转移。七、 大宗原料药行业概况大宗原料药主要以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激素类为主。这类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应用较为普遍,规模较大,但是由于技术门槛较低,竞争激烈,毛利率最低。除玻尿酸原料药由于下游医美需求增长带来的成长性以外,总体来说,大宗原料药已经显示出一部分化工产品的特性,价格和利润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企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规模效应上。由于我国的基础化工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发展初期的人力成本优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宗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全球3

13、0%的抗生素原料药由我国供应,玻尿酸原料药则占据全球市场70%以上份额。维生素原料药中,除极少数品种,大部分产量居世界前列。经过长期的市场竞争,格局基本已经确定,呈现寡头竞争格局。八、 原料药行业发展概况中国是第二大原料药生产和第一大原料药出口国,原料药的出口接近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0%左右,主要以大宗原料药为主,在维生素C、青霉素钾盐、扑热息痛、阿司匹林等方面占绝对优势,在60多个品种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原料药行业仍存在大品种产能过剩、小品种垄断涨价的竞争无序问题。国家近年来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依托监管和引导的方式逐渐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原料药企业转型升级,同时加

14、大原料药市场规范力度,打击违法涨价和恶意控销行为。一方面通过合理的提高环保标准,引导龙头企业提升工艺水平增强竞争力,促使高污染不合规的企业退出市场,减少原料药市场的低价竞争者,另一方面发布短缺药品和原料药经营者价格行为指南,对恶意操纵原料药价格的行为进行处罚。产能的整合、工艺的提升以及合理利润的保持将为中国原料药行业未来持续健康的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医药行业内一直将原料药生产企业划分为大宗原料药和特色原料药两个子行业。大宗原料药是指青霉素、维生素、激素等大吨位、不涉及专利问题的传统化学原料药,而特色原料药则是指为非专利药企业及时提供专利刚刚过期产品的原料药,其中特色原料药利润要高于大宗原料

15、药。九、 国内原料药竞争格局分析在国内医药政策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对于药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已经上市的存量仿制药物,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不仅对制剂本身,也对原料药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要求下,原料药的稳定性、杂质、晶型、粒度溶解度等参数,都会影响到制剂的质量。同时制剂和原料药绑定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制剂厂商更换原料药也需要对于工艺和质量进行再次评价,耗费时间。而对于申请上市的增量药物,原辅包与制剂关联审批制度,标志着我国原料药行业逐渐向美国DMF制度变革。传统模式下,原辅料和药包材单独审查获批,下游制剂厂商直接采购,药品问题由制剂方与原料药企各自负责。而在新的关联审批制度

16、下,原料药企在独立审查中只能获得登记号。下游制剂企业选择上游具有登记号的供应商后,需要同时完成制剂、原料药和包材的共同审批,明确上市持证许可人持有者的制剂厂商作为责任主体,制剂厂商对于原料药的质量将采取更严格措施。此外,一旦制剂厂商需要更换原料药,需要重新检验API的杂质/晶型等,并需要重新向CDE申报更改,置换成本增加。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原辅包与制剂关联审批制度叠加一致性评价制度既加强了制剂和原料药之间的联系,又使得制剂厂商为了降低质量风险,更倾向于选择质量优良、供应稳定的原料药提供商,提升了原料药企业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长期来看,关联审评审批叠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将利好质量优良供应稳定的原料药企,从而提升行业集中度。十、 原料药行业产业链原料药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主要包括基础化工、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中游为中间体/原料药的加工制造,主要包括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下游为应用市场,主要包括医药、保健品、饲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