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8112172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车载视频行驶记录系统产业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现状趋势一、 汽车电子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与发达国家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我国汽车消费市场仍具备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国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持续增长,我国居民汽车消费意愿将继续提升,国内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一方面,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取得创新发展与突破,国家对汽车电子产业给予重视和支持,社会企业对汽车电子研发投入逐年增加,使我国汽车电子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为实现汽车电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与保障。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节能性需求的增加,以汽车电子为核心设备系统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

2、驾驶等新兴产业步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汽车电子技术作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的基础核心,将迎来广阔的需求空间。汽车电子供给端有保障,需求端呈增长,将共同推动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迅猛扩张,未来一段时期汽车电子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高。近几年来,汽车行业一直处于新四化变革以及整合的阶段,技术快速迭代,竞争者多样化,政策法规密集出台,新冠疫情、芯片短缺等问题对全球汽车行业造成巨大的冲击,促使行业加速整合,整车市场格局、产业链合作模式均在快速转变。随着用户对驾乘体验安全、舒适、高效方面的需求不断提高,整车系统性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算力要求也越来越强,同时需要

3、突破带宽瓶颈、保证功能的安全性以及实时性,为此智能汽车的电子电气架构正从分布式走向集中式。随着智能汽车的逐步升级演变,市场规模快速扩大,行业的技术壁垒快速提升,产业合作也将更加紧密。近年来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明显。随着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技术持续发展,从高端到中低端、从新能源车到燃油车全面覆盖,市场渗透率提升,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比重将持续提升。此外,一方面受汽车行业波动、汇率波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升和供应短缺、新冠疫情的影响等,将推动汽车电子的成本上涨;另一方面由于汽车步入电动化、智能化发展以及消费者对安全、节能、环保等要求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汽车电子技术主导着汽车产业进步的方向,未来机

4、车技术的竞争将越来越多表现为汽车电子技术的竞争,因而汽车电子企业近年来逐步加大了汽车电子业务的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产品技术的迭代升级以及新产品的研发,从而提升汽车电子设备及系统的价值与竞争力,最终也将推动汽车电子在整车价值中的占比持续提升。二、 汽车电子发展现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和人们对于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追求,汽车电子技术在汽车的应用领域日益扩大。当前,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仍然在不断深化,汽车智能化、网联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汽车电子在未来具备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空间。据统计,2017-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呈稳定上升趋势,且增速均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1

5、7年我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扩张速度最快,达到近19%。2021年我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为8894亿元,同比增长1001%,相较2017年市场规模增长了3494亿元。据预测,2022年全国汽车电子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9783亿元。在互联网、数字化、娱乐、节能、安全等发展趋势的驱动下,汽车电子化水平日益提高,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不断提升。据统计,2020年汽车电子在整车制造成本中占比为3432%,相较1990年占比增加了19个百分点。随着未来汽车电子的研发技术提升和优化升级,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和系统的价值将不断提升,预计2030年汽车电子占整车制造成本比重将达到近50%。从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份额

6、分布情况来看,中国汽车电子行业中主要细分产品竞争激烈,所占市场份额比重相差不大。其中,动力控制系统所占比重最大,占整体市场的287%;其次为底盘与安全控制系统,占整体市场的267%;车身电子和车载电子分别占整体市场的比重为228%、218%。随着汽车智能化和电动化推进加快,我国汽车电子应用范围逐渐扩大,汽车电子行业覆盖汽车用电子产品制造业的领域增多。从中国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市场渗透率情况来看,目前后倒车雷达、中控屏幕、驻车影像系统、巡航系统的应用广泛,其市场渗透率分别达到863%、856%、785%、726%。除此之外其他汽车电子相关设备及系统的渗透率均在40%以下,如前倒车雷达、液晶仪表

7、盘、碰撞预防系统、车道偏离预警的市场渗透率分别为375%、347%、338%、267%,虽然其渗透率相对较小,但随着汽车电子行业的发展升级,未来其市场提升空间广阔。三、 汽车电子行业发展态势(一)汽车电子行业需求增长导致规模扩大汽车电子行业的市场需求与汽车整车的产量及汽车配置级别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一方面在全球汽车产业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的带动下,全球汽车电子市场需求也出现了快速增长,特别是近年来新兴市场国家汽车普及率、渗透率逐年提升,带动了上游汽车电子行业市场需求的爆发;另一方面,随着汽车普及率的提高,消费者对汽车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功能多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了汽车配置级别的整体

8、提升,也带动了以传感器为代表的汽车电子产品需求的增长。正常情况下,低配置的普通代步汽车一般安装十几个或数十个传感器,而随着消费者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市场竞争的深入,汽车整车厂商对汽车配置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目前我国市场最新款的中高档汽车普遍安装上百个甚至几百个传感器,带动了整个汽车电子行业出货量的快速增长。预计未来五年内,全球汽车的增量市场规模将不断增长,汽车产业的整体配置级别也将不断提升,相应配套的汽车电子行业市场需求规模也将持续增长。(二)汽车电子行业国产品牌崛起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整体处于相对开放和市场化的竞争环境,行政干预较少,既有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有不同背景、不同所有制形

9、式的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市场化的竞争环境下,不同企业采取了不同类型的竞争策略,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通过二级零部件的本土化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而我国本土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则通过逐步强化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不断缩小与外资竞争对手的差距。2009年以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市场(特别是一级配套供应商市场)主要被国际巨头控制,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竞争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以德赛西威、华域电子、均胜电子等为代表的国内汽车零部件厂商群体迅速崛起,竞争实力不断提高,部分优质内资企业已经具备了与汽车整车厂商同步开发的能力,逐步开始进入整车厂商的全球采购体系,参与全球市场竞

10、争。四、 汽车电子行业特征(一)汽车电子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及盈利模式自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化分工和精益生产模式的推广,汽车行业整车制造企业纷纷剥离零部件自产业务,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大而全的生产模式转向以设计、核心部件制造、整车组装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逐步降低了零部件的自制率,零部件主要向外部经认证的专业供应商采购,汽车行业形成了金字塔型的供应商体系。汽车零部件产品大部分为定制类产品,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根据所配套的整车厂商的型号、尺寸、外观、技术参数等要求组织研发、设计与生产,因此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经营模式大多是订单式生产模式,产品研发也出现了自主研发和与主机厂商同步研发并行的模式

11、。因此,在金字塔式的供应商体系中,汽车零部件厂商(特别是一级供应商)需要经过严格的第三方认证和合格供应商审核程序才能进入汽车厂商的合格供应商体系,因此,汽车整车厂/主机厂商与汽车一级供应商之间形成了长期、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汽车整车厂/主机厂商提高产品质量和管理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汽车电子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及区域性特点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基本与下游汽车行业周期性特征一致,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当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时,居民的人均预期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也趋于乐观,有利于提升汽车整车的消费,从而带动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需求的增长;当宏观经济下

12、滑时,汽车消费放缓,从而对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的需求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相对于宏观经济环境的周期性有一定的滞后性,但与汽车整车行业的周期性基本一致。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别是汽车电子行业)产品生产周期相对较短,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但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供货进度受下游汽车整车厂商/主机厂商的生产、出货计划影响较大,汽车整车厂商/主机厂商对于汽车零部件采购一般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其生产、出货计划将对汽车零部件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直接影响,从而形成汽车零部件企业生产业务的淡旺季。汽车零部件企业在选址方面一般围绕汽车整车厂商布局。我国汽车整车行业企业主要集中于长三角、珠三角、华北、中南、西南等区域,

13、从而导致上游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相对集中,存在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五、 汽车电子发展环境汽车电子是车体汽车电子控制装置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的总称。汽车电子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娱乐性,由传感器、微处理器MPU、执行器、数十甚至上百个电子元器件及其零部件组成的电控系统。按照对汽车行驶性能作用的影响划分,可以把汽车电子产品归纳为两类:一类是汽车电子控制装置,汽车电子控制装置要和车上机械系统进行配合使用,即所谓机电结合的汽车电子装置。它们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电子控制,例如电子燃油喷射系统、防滑控制、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器等。另一类是车载汽车电子装置,车载汽车电子装置是在汽车环境下

14、能够独立使用的电子装置,它和汽车本身的性能并无直接关系。它们包括汽车信息系统(行车电脑)、导航系统、汽车音响及电视娱乐系统、车载通信系统、上网设备等。汽车电子产业链上游主要是汽车电子零部件及元器件,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较多,包括电子元件厂商、晶圆制造厂商、封装设计厂商等,主要负责提供汽车电子的零部件及元器件的生产。产业链中游主要由系统集成商构成,负责整合上游零部件及元器件,进行系统化功能的设计、生产与销售,包括车辆联网系统、车辆控制系统、辅助驾驶系统等。产业链下游主要是整车环节,以各类车企为主,在产业链中拥有较高的议价权。当前汽车电子本行业重点企业主要包括华阳集团、德赛西威、海康威视、吉利控股集

15、团等。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汽车电子作为汽车产业中的重要一环,为行业的持续发展和优化升级提供重要支撑。我国电子汽车行业起步时间相对较晚,随着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车载信息系统技术日渐成熟,汽车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创新极大地推动了汽车工业的进步与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发展和大力支持的产业。近年来,国家多个部门陆续出台了对汽车电子相关产业的支持鼓励政策,促进和引导了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升级。其中,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中提出,要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

16、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到2022年2月,由国家工信部发布的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指出,亟需加快建立健全车联网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体系,为车联网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支撑;规范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智能设备和组件的安全防护与检测要求,包括汽车网关、电子控制单元、车用安全芯片、车载计算平台等安全标准。为更好地指导汽车电子行业高质量发展,全国各省市针对本省市情况出台了一系列汽车电子发展激励政策。其中河北省在2022年5月发布河北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提出要加快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重点推动汽车电子及产品、软件产品及服务、人工智能及智能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应用示范,提高智能运输和智能出行能力。辽宁省在2022年1月发布辽宁省推进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协调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提到,要做大做强汽车及零部件等优势产业,加快推动优势产业智能化,打造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