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4810781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同步讲义5.2社会历史的发展(教师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发展【目标导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1.理解生产方式与社会变革的关系2.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3.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理解并明确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重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难点: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精讲】知识点01 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1.生产方式(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含义: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其基本要素包括劳

2、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2)关系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含义: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2)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4.基本矛盾

3、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知识点02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和过程: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杜会发展的实现: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1)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途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

4、力。未来前景: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知识拓展】社会基本矛盾与社会主要矛盾的区别与联系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要矛盾区别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是在某一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着领导和决定作用的矛盾。联系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高考真题】1(

5、2021河北高考真题)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ABCD2(2020山东高考真题)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A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B事物

6、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C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D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3(2020浙江高考真题)由于史料奇缺,一直以来人们对古滇国所知甚少,但是大量古滇国青铜贮贝器的出土改变了这一状况。贮贝器盖上精美的立体雕刻生动地展现了古滇人的社会生活,如农事、牧畜、纺织狩猎、祭祀等,视觉冲击力极强,堪称“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这表明()客观世界是可知的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实践是各不相同的古滇国的生产方式决定着古滇人的社会生活面貌ABCD4(2008广东高考真题)(08广东卷18)温总理以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

7、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C传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5(2014全国高考真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重大举措和路线图、时间表,吹响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化改革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标志我们党完成了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任务表明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又反过来决定社会发展进程是我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要求,符合社会发展规律ABCD6(2009安徽高考真题)新

8、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回答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ABCD7(2011江苏高考真题)国际经验表明,人均从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时期是社会结构平衡难度加大的阶段。这就要求在该阶段尤其要注重A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B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矛盾C推动社会形态的更替D变革上层

9、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8(2016江苏高考真题)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9(2016全国高考真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

10、因为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BCD10(2018江苏高考真题)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段讲话蕴含的哲理是A必须尊重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B必须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D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11(2017

11、天津高考真题)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说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ABCD12(2015海南高考真题)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劳动是人特有的实践活动和存在方式人的发展以物质生产的发展为

12、基础生产工具决定人类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决定于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ABCD13(2021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贏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

13、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参考答案1B【详解】:马克思指出要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表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符合题意。: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与马克思强调的“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悖,不符合题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马克思指出要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中

14、去解释意识,而不是以意识为依据去判断一个变革时代,表明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离不开社会存在以及生产方式对社会生活的作用,不涉及社会历史的构成,排除。故本题选B。2D【详解】D:由题意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D符合题意。A: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并不意味着我国经济基础发生变化。材料无涉及经济基础的变化,也无涉及上层建筑的变化,A不符合题意。B:材料强调的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无体现事物发展

15、的渐进性和连续性,B不符合题意。C:材料强调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受社会存在变化的制约,而不是强调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C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3A【详解】:由题意知,由于史料奇缺,一直以来人们对古滇国所知甚少,但是大量古滇国青铜贮贝器的出土让人们对古滇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说明客观世界是可知的,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正确。:由题意知,贮贝器盖上精美的立体雕刻生动地展现了古滇人的社会生活,如农事、牧畜、纺织狩猎祭祀等,视觉冲击力极强,堪称青铜铸造的无声史书。这表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又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正确。: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实践也有可能是相同的,该选项的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