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姑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境绵长作作品品简简介介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驻地经典名曲亦是每一个吹笛者的必修曲目“姑苏”为苏州的旧称故曲名为游览苏州之意这首乐曲旋律优美亲切、风格典雅、节奏轻松明快结构简练完整,是江南的代表性乐曲之一乐曲如同描绘江南美景的水墨丹青,亦如一蛊雨前清茗其清香沁人心脾笛子的表现力非常丰富,它既能演奏悠长、高亢的旋律,又能表现辽阔、宽广的情调,同时也可以奏出欢快华丽的舞曲和婉转优美的小调然而,笛子的表现力不仅仅在于优美的旋律,它还能表现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比如模仿各种鸟叫等竹竹笛笛 笛子虽然短小简单,但它却有七千年的历史大约在四千五百多年前的时候,笛子由骨制改为竹制在公元前1世纪末汉武帝时,笛子称为横吹,它在当时的鼓吹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从7世纪开始,笛子又有了改进,增加了膜孔,使它的表现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演奏技术也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在民间戏曲以及少数民族剧种的乐队里,笛子也是不可缺少的乐器艺术艺术特色特色姑苏行采用昆曲音调,具有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光和人们游览时的愉悦心情此曲韵味深长,发挥了曲笛音色柔美,宽厚而圆润的特征,再结合南方笛子演奏常使用叠音、打音、颤音等技巧,使乐曲表现更加动人完美。
此曲的作者是著名笛子演奏家江先谓先生江先谓先生1924年出生于山东威海1949年参加革命,并考入解放军前线歌舞团独奏演员他在民族乐器演奏方面是位多面手,六十年代他采用江南民歌和昆曲音调为素材,创作并演奏了姑苏行和脚踏水车唱山歌,并因此而享誉笛坛江先谓曾在1959和1965年两次随中国艺术团先后到过奥地利、苏联、波兰、印尼等国演出作者作者姑苏行这首乐曲的旋律取材于昆曲音乐,曲式由引子、行板、小快板、尾声组成的四段体结构乐曲技巧采用的是江南丝竹中典型的“颤、叠、赠、打”的手法,手指要灵活并具有弹性同时,要求气息饱满、流畅;音色上要追求“润、厚、松、美”引子,散板其音乐表现的是一个“晨”字力度弱起渐强,旋律音域由低向高进行,如旭日渐渐东升,描写出了江南春早、万物荣欣、一派祥和的迷人景象优雅的行板这里的演奏要突出一个“行”字,而且是优雅、欣然的“行”,如同徜徉在如苏园林的美景中因此速度应稳健而流畅指法上,强调江南丝竹中颤、叠、赠、打手法的运用热情的小快板其演奏要突出一个“舞”字,舞榭歌台上的“舞”、花园中万紫千红的“舞”、游人心中心神荡漾的“舞”,亦有音乐与演奏技法上的“舞”;手指灵巧、富有弹性,仿佛在笛上“舞”动。
应突出一种优雅的“舞感”尾声,稍慢的行板音乐中表现的是一个“归”字,如同夕阳西下,游人念念不舍地归去演奏手法上仍采用“颤、叠、赠、打”的技法,但气息应柔和一些并逐渐减弱,直至曲终雨过姑苏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意境绵长敬请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