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式读码器行业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固定式读码器行业分析 一、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随着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商业应用的成熟,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阶段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主要应用于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领域。 2021年,我国终端设备制造市场规模为97.00亿元,其中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市场规模分别为33.33亿元、22.63亿元、22.18亿元、10.32亿元、3.32亿元,占比分别为34.36%、23.33%、22.87%、10.64%、3.42%,预计到2026年将分别增长至62.86亿元、44.53亿元、41.14亿元、20.64亿元、5.93亿元。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终端设备按照产品类别可分为手持智能数据终端、扫描枪、条码打印机、固定式读码器等,不同产品形态由于其各自的使用特点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存在一定差异。2021年,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的终端设备制造市场规模为97.00亿元,占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整体市场规模80.00%。手持智能数据终端、扫描枪是占比较高的产品类型,市场规模分别为39.05亿元、35.64亿元,占比分别为40.26%、36.74%。 2021年我国手持智能数据终端市场规模为39.05亿元,其中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的市场规模分别19.41亿元、10.26亿元、4.93亿元、1.73亿元、1.94亿元,分别占比49.69%、26.27%、12.63%、4.43%、4.97%。 目前人工智能商业化在算力、算法和技术方面,基本达到阶段性成熟。通过算法和应用的落地来真正解决行业具体痛点,需要采集大量人工智能相关的原始数据,并经过标注处理后做算法训练支撑,可以说数据决定了AI的落地程度。 AI行业高速发展,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领域不断发展,应用落地不断加速。以计算机视觉为例,一个新场景的开发支持需要上万张甚至数十万张不等的经过采集和标注的图片。随着AI应用场景的丰富,对AI数据服务将产生长期海量的需求。 随着AI行业商业化发展,落地场景对AI数据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和定制化,也对AI数据服务的专业性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坊式中小数据服务商将逐渐被市场淘汰,技术、规模、专业度领先的品牌数据服务商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随着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持续发展,商业应用逐渐成熟,市场规模增长显著。数据显示,我国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9.0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21.25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5.11%,预计2023年将达146.72亿元。 二、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竞争情况 由于国外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域发展时间较早,该领域内国际知名企业主要来自美国,该等企业规模较大,具有先进的技术、丰富的产品线和多年积累的行业解决方案经验,其优势在高端市场较为明显。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斑马技术、霍尼韦尔等。 随着国内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出现了一批从事该行业的中小企业,在各细分行业发展了一批研发设计能力强、解决方案经验较为丰富的企业。近年来,部分国内企业的技术水平迅速上升,通过高性价比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及时响应的服务在国内市场竞争中取得领先优势。代表性的企业主要有东集技术、新大陆、优博讯等。 随着国内外自动识别和数据采集设备及解决方案领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构建起技术壁垒、资金壁垒、经验壁垒和人才壁垒等,该领域的进入门槛越来越高,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发展,预计未来竞争格局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属于物联网行业,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支持物联网行业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物联网产业具备战略性地位,是政府扶持的重点。自2010年物联网被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制定专项行动计划,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资金、基础设施等层面的支持力度,为物联网发展保驾护航。随着行业日趋成长,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进一步细化政策支持,如针对物流业等发布专门性政策文件。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包括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下游广阔的应用领域支撑着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提升了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技术水平,如物联网技术中的标识技术满足序列化、可追溯性等,人工智能技术促进更高效、更精确的识别效果,5G技术有效提高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的通信能力。未来,包括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在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应用将变得愈加广泛,能进一步高效的采集、整合、管理数据资源,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目前,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有较高的渗透率,但在印度、马来西亚、印尼、巴西、泰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普及程度还较低,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在海外市场仍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的设计、研发、生产涉及机械工程、结构工程、材料、自动化、信息化等多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对上游原材料及下游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等行业有较深的认知和理解,而且需要具备丰富的生产、管理实践经验。虽然近年来我国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发展迅速,但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企业,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优势之一,也是过去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制造业的深入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人力成本进一步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作为制造业,仍需要较多劳动力成本的投入,但目前不断上升的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业内生产企业的成本压力,不利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增长的背景下,行业整体盈利水平将受到影响。 近年来,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的国产化率逐渐提高,但是部分高端原材料,如芯片、视觉识别模组等,仍部分来源于进口,尚未完全实现国产化,国际贸易摩擦或其它不可抗力因素可能会影响行业上游原材料的供应。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蔓延,同时,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传播给全球及我国部分省市的经济活动造成持续的影响,如疫情短期内在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随之出现的经济疲软、消费者消费能力预期降低等不利因素可能导致市场需求出现下滑,行业供应链各环节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进而对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被广泛应用于物流、仓库管理、零售、质量追溯、国防、医疗保健、金融、后勤管理等不同领域,主要厂商包括斑马技术、霍尼韦尔,在国内市场,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及解决方案从物流快递行业逐渐渗透到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公共事业等领域,主要参与者包括东集技术、新大陆、优博讯等厂商。 三、 数据采集市场规模分析 在政策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快速增长。数据显示,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277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713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6.7%,预计2022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达1049亿元。 四、 数据采集行业进入壁垒 (一)数据采集行业技术壁垒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壁垒相对较高,行业参与者的技术研发水平最终决定市场份额的大小,需要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不断对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解决方案进行改进,否则将很难在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及解决方案的研究集成了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力学、人体工学、人工智能等等多个跨学科技术,各项技术的专业性较强并具有技术升级迅速的特点,需要企业建立持续有效的研发和创新机制,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二)数据采集行业人才壁垒 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壁垒相对较高。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技术要求高,在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过程中需要涉及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结构力学、人工智能、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目前行业所需的高端技术人才稀缺,大多集中在高校科研机构、消费电子领先企业等,新的行业参与者需要引进关键技术人才才能构建核心技术,而新进入者难以在薪酬待遇、研发环境、实践机会等各方面与行业龙头竞争,从而难以吸引高端技术人才。行业高端人才的稀缺性使得新进入者短期内难以突破研发领域中的技术壁垒,难以快速形成自身的技术优势。 (三)数据采集行业品牌壁垒 目前,我国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下游客户主要为行业级客户,集中在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公共事业、医疗卫生等行业。客户对企业的品牌认可度要求较高。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企业的品牌代表着可靠性和质量,行业参与者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保障产品质量、维护市场信誉、优化销售服务、丰富解决方案等手段逐步积累企业的品牌和声誉,客户与品牌企业形成了长期、互信的合作模式。因此,新进企业在进入本行业时将受到品牌壁垒的限制。 五、 数据采集行业的经营模式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行业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设备及解决方案的应用场景广阔,涉及的产品种类较多,产品在性能、外观、型号、可靠性等方面的更新迭代速度较快,要求行业内企业针对下游应用领域持续开发。在销售模式上,由于下游应用领域较多,客户较为分散,行业内企业大多采用直销经销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展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六、 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规模持续扩大 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发展日趋成熟,丰富的下游应用场景及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诉求驱动着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 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由2017年的65.05亿美元增加至2021年的107.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3.25%,2021年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终端设备制造、行业解决方案及应用软件开发的市场规模分别为85.60亿美元、12.84亿美元及8.56亿美元,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83%、15.22%、14.71%。预计到2026年,全球自动识别与数据采集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96.83亿美元。 七、 数据采集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数据采集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数据采集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属于物联网行业,近年来,各部委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支持物联网行业发展。从国家层面看,物联网产业具备战略性地位,是政府扶持的重点。自2010年物联网被列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国家首批加快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一方面制定专项行动计划,促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加大资金、基础设施等层面的支持力度,为物联网发展保驾护航。随着行业日趋成长,政府近年来也开始重视行业细分领域的发展,进一步细化政策支持,如针对物流业等发布专门性政策文件。 2、下游市场需求旺盛,数据采集行业市场空间较大 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的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包括物流快递、零售电商、生产制造、医疗卫生、公共事业等行业,下游广阔的应用领域支撑着自动识别及数据采集设备行业的持续发展。 3、新兴技术发展促进数据采集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