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高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高陵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黑色签字笔把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答案如需改正,请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4.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安史之乱后,地方军政长官经常以任意名目摊派赋税,造成杂税林立。780年,唐朝的粮税分配,中央提成额为215.7万贯,而地方留成额为1400万贯。这表明唐中后期(   ) A.基层治理混乱 B.中央集权弱化 C.赋税改革失败 D.政府财政困难 2.“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平定山东 B.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C.焚书坑儒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刘项文盲 3.书院是中国教育史上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如图所示中国古代书院地域空间分布状态的变化反映出 A.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B.东南地区经济文化影响力扩大 C.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 D.程朱理学世俗化倾向日益增强 4.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 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 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 5.“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诗词中提到的四位皇帝都 A.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不同程度地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吸取农民起义教训,休养生息 D.大力抵制土地兼并,戒奢从俭 6.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唐朝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C.唐朝对外政策开放开明 D.唐朝对外交通发达 7.宋代,很多从军者或因失地、或因荒歉、或无家无业,以从军作为谋生手段。政府也经常到受灾地区招募士兵。这说明 A.军队发挥了收容流民、维护稳定的作用 B.军队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 C.不抑兼并是冗兵问题的根源 D.宋代社会具有鲜明的军事化色彩 8.据资料统计,晚唐时期科举出身者世族家庭占76.4%,中等及寒族家庭占23.6%,而北宋科举出身者世族家庭仅占12.8%,中等及寒族家庭高达87.2%.由此可见,与晚唐科举制相比,北宋 A.实现了仕途晋升公平 B.加速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考试程序更加公正 D.使贵族退出了历史舞台 9.明神宗时,作为内阁首辅的张居正大力推行改革,成绩斐然,六部几乎成为其下属部门。但是,张居正死后,作为明代屈指可数的能臣,而不能逃众议。明神宗下令抄其家,迫夺生前所赐玺书,以罪状示于天下。张居正的结局表明阁臣 A.实为宰相 B.制约皇权 C.票拟决策 D.地位不稳 10.“见一个人手撑着椽做的门,高声地叫‘请请’,道“迟来的满了无处停坐'。”“要了二百钱放过咱,入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叠叠团栾坐。”而无名氏杂剧《蓝采和》中的演员自述,“学这几分薄艺,胜似千顷良田”。这些现象反映出 A.杂剧演出带有商业性质 B.杂居演出的场景丰富多彩 C.杂居演出现场服务周到 D.市民把良田卖掉学演杂居 11.下表是1840~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年份 1840 1843 1860 1970 1886 万吨 1.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其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市场占有优势 C.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随着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 12.洋务运动中,清政府决定选幼童赴美留学。詹天佑的父亲詹作屏出具的保证书写道:“兹有子天佑,情愿送赴宪局带往花旗国肄业学习技艺,回来之日听从差遣,不得在国外逗留生理。倘有疾病,生死各安天命。”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派遣留学生向西方学习只是个人行为 B.清政府依然实行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 C.清政府认识到人权问题的严重性 D.清政府依然具有极强的落后意识 13.进入近代以后,西方近代民主思想逐渐传入中国。从忠君爱国到抑君爱国再到叛君爱国,先进的中国人,在中西比较中以新的思维对传统的专制政治进行了深刻反思。下列思想主张中,属于“抑君爱国”的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师夷长技以制夷 C.伸民权,设议院 D.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14.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 A.赞成民主共和的思想 B.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 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D.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15.中国的纺织业历史悠久,技术先进。两汉时期是纺织技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纺织技术达到较高水平,下列属于汉代纺织业成就的是 ①官营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私营作坊兴起 ②《说文解字》中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 ③元明时期的织金绒、天鹅绒都是沿袭汉代技术 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起绒锦,花纹立体,层次分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20世纪初中国上海卷人了国际资本橡胶投机活动,1910年7月爆发了“橡皮股票风潮”。引发金融危机波及全国,之后稍有缓和。1911年10月之后,传统金融机构和票号再次大规模倒闭,新式金融机构——银行,如上海的信成、四明,浙江的三大商办银行,因在挤兑风潮中难以支撑而宣告停兑,这表明 A.传统票号已经不适应时代需要 B.暴力革命带来了金融动荡不稳 C.民国政府面临稳定财经的重任 D.官僚资本阻碍民族资本的发展 17.在1918年蔡元培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后,李大钊于1919年发文指出,“今日政治问题,就是面包问题”。此后,工读互助主义倡导者王光祈提出了“人人作工,人人读书,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理想社会主张。这些主张(   ) A.崇尚社会普遍生产劳动 B.折射出社会心理的变动 C.以实现人人平等为目标 D.反映了革命性质的变化 18.如图为某高一学生整理的中共一大内容。其中“(2)”处应填 A.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 B.通过了国共合作决议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D.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19.如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画面主体为一对农民母子。该母子参与选举的是 A.人民公社社员 B.村民委员会委员 C.土地改革现场会代表 D.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0.1954年,高等教育部确定北京大学等6所高校为“全国性的重点学校”,此后又陆续确定了一批全国重点高等学校,到1960年达到了4所。1978年,国家确定了88所高校为“全国重点高校"”,1979年底则达到了97所。以上发展重点高校的举措 A.解决了科技人才紧缺的问题 B.完成了普及高等教育的任务 C.适应了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 D.照搬了苏联教育发展的模式 21.如图是方增先于1955年创作的一幅农民劳动题材作品《粒粒皆辛苦》。这一作品 A.借鉴了当时西方主流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22.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在哪一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 A.和平统一 B.海峡两岸共同发展经济 C.“一国两制” D.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 ①向黎巴嫩派驻维和部队  ②参加亚太经合组织 ③参加上海合作组织会议  ④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④ 24.有学者认为,虽然2008年以来的“金融危机”整残了世界经济,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但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以邻为壑的政策相比,其危害要小得多。面对经济危机,各国不再采取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关系日趋地缓和 B.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广泛吸取历史经验教训 二、材料分析题:52分 25.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不断抗争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敢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1949《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材料二  多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并使社会主义思想成为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在五四运动开启的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李长春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一千八百四十年”(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进行哪些斗争?材料一中“三十年以来”的革命历的起点事件是什么?这运动的爆发对中国革命的意义是什么?(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诞生的标志?从国际和国内两个角度,说明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的条件是什么?(6分) 26.民生问题,历来为古今中外各个政权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主要民生主张(节选) 《尚书》 “天视即我民视,天听即我民听” 孔子 “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孟子 “制(保护)民之产”“取于民有制(节制)” “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柳宗元 “吏为民役” 康有为 “去人之私产”“凡农工商之业,比归于公”“凡百举动皆有机器” 孙中山 “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归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邓小平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消灭贫困,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习近平 建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会保障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确保2020年底,完成脱贫工作 材料二  在过去35年里,企业在实施员工福利政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很多政策在那之前都被认为是不合适或不可行的,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所有这些具体的措施构成了一个整体,人们认为它们对于员工的福祉非常重要,是改善组织关系的主要措施。——《福利制度》(美国)切斯特•巴拉德(2016年) (1)根据材料一概述古代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古代民生思想相比,康有为、孙中山民生思想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其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概述中国共产党的民生主张及意义。(6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评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6分) 27.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放宽抑商的政策形成了商业大发展态势,各个阶层的人士都被卷了进来,他们在东京城中大量经营邸店,侵街占道,承当了街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