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高级中学高三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应和植物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左下图中的a、b、c、d点所对应的右下图中生长状况,正确的是    (  ) A. a—①    B. b—②    C. c—③    D. d—④ 参考答案: C 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生长素作用及其两重性,要求考生明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含义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进而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分析左下图可知,b点浓度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故该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a点位于横轴的上方,因此该浓度也能促进芽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弱于b点对应的浓度;c点位于横轴上,因此c点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芽的生长也不抑制芽的生长;d点位于横轴的下方,故d点对应的浓度抑制芽的生长。分析右下图可知,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生长情况比较,芽①生长明显快,芽②生长明显慢,芽③生长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相同,芽④生长速度高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而又低于芽①;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应关系应该为a—④、b—①、    c—③、d—②,所以C正确,ABD错误。 【点睛】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曲线解读: ①a点——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 ②a~c段(不含a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强。 ③c点——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促进效果最好。 ④c~e段(不含e点)——仍为“促进”浓度,只是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 ⑤e点——对植物生长的效应与a点相同,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此值为促进生长的浓度“阈值”——低于此值时均为促进生长的“低浓度”,超过此值时均为抑制生长的“高浓度”。 ⑥e~f段(不含e点)——随生长素浓度升高,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 ⑦b、d两点——生长素浓度虽然不同,但促进效果相同。 2. 以下对相关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有几项(   ) ①向适量梨汁中加入0.1g/mL NaOH和0.05g/mL CuSO4的等量混合液后水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梨汁中含有还原性糖 ②在脂肪鉴定实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实验以及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操作中均需用到酒精,但酒精的作用却各不相同 ③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和pH实验中可分别选用碘液和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 ④在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实验中可分别使用溴麝香草酚蓝和酸性重铬酸钾检测CO2和酒精,前者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为黄色再变为绿色,后者会变为灰绿色 ⑤在酵母菌的计数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A. 1    B. 2    C. 3    D. 4 参考答案: B 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现象是出现砖红色沉淀,①正确;脂肪的鉴定中常用50%的酒精溶液去浮色,色素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用无水乙醇溶解色素,而观察口腔上皮细胞DNA和RNA分布实验中没有用到酒精,②错误;pH会影响淀粉的水解,因此不适宜用淀粉为材料探究淀粉酶的适宜pH,且斐林试剂中的硫酸铜是碱性的,会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因此该实验也不适宜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③错误;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中,检测CO2的产生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而检测酒精可选用试剂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颜色部位灰绿色,④错误;在酵母菌的计数实验中,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⑤正确。综上所述,以上说法正确的有①⑤,故选B。 3.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桑基鱼塘”是人工建立的良性生态系统 B.水产养殖业中,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对象 C.为保护草原,应做到适度放牧 D.在我国西部大开发中,应采用“退耕还林(草)”的措施 参考答案: B 略 4. 如图为植物生长过程中的两种现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这两种现象的产生都与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分布有关 B. 乙图中植物根水平生长,以利于吸收土壤中的水分 C. 乙图中茎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D. 甲图中生长素在背光侧多,细胞伸长快,所以出现向光生长现象 参考答案: D 5. 一对表型正常夫妇,生了一个克氏综合征(其染色体组成是44+XXY)并色盲的儿子,那么染色体不分离发生在   A.女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B.女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C.男方减数第一次分裂         D.男方减数第二次分裂 参考答案: A 6. 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马上塞上棉塞 C.培养皿盖打开后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参考答案: D 实验中在每次使用的接种环、培养皿在使用后均要灭菌,操作过程是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的;打开的菌种管口通过火焰以防止杂菌进入试管造成污染,但并不是将试管进行灭菌;平板划线应在五个区域内进行重复,并不是只划一次。 7. 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H],下图是[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的转移过程,下列对其分析错误的是(    )   A[H]经①②转移到葡萄糖,首先[H]与结合,该转变过程属于暗反应 B[H]经②①转移到水中,此过程需要氧气参与 C[H]经②④过程一般在缺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D②①产生的[H]和①②产生的[H]全都来自水 参考答案: D 8. 下列关于细胞统一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构成动植物的细胞不完全相同 B. 构成动植物的细胞完全不相同 C. 人和细菌的细胞也存在着相似性 D. 不同细胞的相似性主要是都有细胞膜、细胞质 参考答案: B 【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 【详解】A.构成动植物的细胞结构存在一定差异,A正确; B.构成动植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并非完全不相同,B错误; C.人和细菌的细胞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存在相似性,C正确; D.不同细胞的相似性在于它们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DNA,D正确。 故选:B。 9. 某校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义务为糖尿病患者检测尿液,看其是否康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①所用试剂为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和0.01 g/mL的CuSO4溶液  ②向尿液中先加入NaOH溶液,摇荡均匀后,再加入CuSO4溶液  ③向尿液中加入试剂后,水浴加热,观察是否有紫色反应  ④为了使结果更可信,应取等量的含有蔗糖的蒸馏水溶液为对照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10. 发菜和白菜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的碱基种类分别是(    )   A.4种、4种       B.4种、5种       C.5种、5种       D.5种、4种 参考答案: A 11. 下图是利用三倍体香蕉的茎尖培养脱毒香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过程中发生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B.①阶段需要生长素而③阶段仅需要细胞分裂素 C.①阶段不仅有细胞增殖且细胞分化速度很快 D.X阶段的细胞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 参考答案: D 12. 蛋白质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 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 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 O2 运输 D. 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参考答案: C 【分析】 蛋白质的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即结构蛋白,如羽毛、头发、蛛丝、肌动蛋白;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传递信息,即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④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⑤运输作用:如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详解】A、抗原能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病毒、细菌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物质,都可以作为引起免疫反应的抗原,可见,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A正确; B、肌肉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如肌动蛋白等)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B正确; C、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 的运输,C错误; D、染色体是细胞核的结构之一,染色体主要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D正确。 故选C。 13. 下列与“同位素标记法”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15N标记核苷酸探明了分裂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变化规律 B. 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分析释放的氧气,证明了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 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 用14C标记CO2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 参考答案: D 14. 在一个较大的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雄果蝇数相等,理论上XbXb、XbY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  ) A.10%,10% B.1%,2% C.5%,0.5% D.2%、10% 参考答案: D 【考点】B5:基因频率的变化. 【分析】基因频率: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由可能成单存在,如红绿色盲基因,Y染色体上无等位基因,因此男性基因总数与女性体内等位基因总数有差别,在确定种群等位基因及其总数时应分别考虑.色盲基因的频率=×100%.据此答题. 【解答】解:由题意知,果蝇种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80%,Xb的基因频率为20%,雌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产生的配子XB=80%,Xb=20%;雄果蝇的型染色体组成是XY,雄果蝇产生的配子中X=Y=50%,其中XB:Xb=8:2,所以雄果蝇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Y=40%:10%:50%;由于雌雄果蝇数相等,因此理论上XbXb的基因型频率是XbXb=20%×10%=2%,XbY的基因型频率是XbY=20%×50%=10%.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变化,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频率的概念,掌握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明确性染色体上基因频率的相关计算公式,再根据题干中数据进行计算,注意准确计算,避免不必要的错误. 15.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NaOH扩散的深度(观察切面、琼脂块变红的 体积)与琼脂块的大小呈正相关 B. 用差速离心法可将蓝藻的各细胞器分离开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 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需要注意标记物不能太大和醒目 D.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pH是自变量,温度属于无关变量 参考答案: D 【分析】 探究“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的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实验中测量不同大小的琼脂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相同,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