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举报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辽宁省朝阳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自考模拟考试(含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课外校外教育从确定活动的内容到选择活动的方式,从安排活动的具体步骤到组织实施等,都是学生自主进行的。这反映了课外校外教育具有(  )。 A.独立性 B.多样性 C.实践性 D.自愿性 2.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  )。 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 3.了解智力活动的动作结构,明确活动的方向的阶段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动作 C.原型内化 D.动作定向 4.德育原则和德育规律的关系是(  )。 A.前者就是后者 B.前者指导后者 C.前者反映后者 D.前者决定后者 5.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动作整合 D.原型内化 6. 7.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组织形式是(  )。 A.小组活动 B.集会活动 C.个人活动 D.文体活动 8.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  ) A.望而生畏 B.谈梅生津 C.望梅止渴 D.尝梅生津 9.上海育才学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创造的教学方法是(  ) A.导学式教学法 B.读议讲练法 C.合作学习法 D.六步教学法 10.社会态度的结构主要有三种成分,即(  )。 A.认知、情感、行动 B.认知、情感、知识 C.情感、知识、认知 D.情感、行动、知识 11.阅读鲁迅先生《孔乙己》时,脑出现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是( )。 A.记忆表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2.“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13.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常用的奖惩属于(  )。 A.榜样示范 B.品德评价 C.陶冶教育 D.说理教育 14.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个人 B.小组 C.班级 D.个人和小组相结合 15. 第 6 题 什么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 1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7.某青年喜欢吃糖,又担心身体会因此发胖,这种心理困境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8.根据与动机相关联的需要起源划分,成就、交往、威信、赞誉等属于(  ) A.生理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远景性动机 D.近景性动机 19. 美育是由下列谁首次提出的( ) A.马克思 B.苏霍姆林斯基 C.席勒 D.朱光潜 20.精神分析法的人性观属于(  )。 A.积极人性观 B.被动人性观 C.消极人性观 D.主动人性观 二、填空题(20题) 21.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22.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__教育、__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23.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______、________。 24. 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25.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_____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 26.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7.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28.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29.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30.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______和_______。 31.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32.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33. 自我认识是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 34.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35.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36.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7.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8.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39.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0.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三、简答题(5题) 41.教学过程有哪些基本规律? 42.什么是意志?意志有哪些基本特征? 43.什么是教育目的?什么是培养目标? 44.简要说明教师的劳动特点。 45.教师的作用是什么? 四、论述题(5题) 46.在近代教育史上,曾出现过教学应“以书本为中心”与“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之争。试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加以分析论述。 47.结合实际,说明想象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8. 分析说明人的能力和个别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49.持“教师中心论”的人把学生比作“船”,把教师比作“舵手”,学生必须无条件地服从教师的指挥。试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简评这个观点。 50.现代人应树立怎样的健康观念? 五、辨析题(5题) 51.德育过程就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 52.素质教育是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53.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 54.教育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55.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 六、(0题) 56.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可分为(   )、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 A.分析 B.综合 C.明了 D.统合 参考答案 1.D对于这一题,有些考生容易选A,因为题目中涉及“学生自主选择”。但是考生只要记住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就不会选错,因为,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中没有独立性。“学生自主选择”可以理解为自愿性,所以正确答案是D。 2.B社会心理学的有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 3.A 4.C在学习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时,注意规律是客观的,而原则是要求,是人根据规律提出来的。此外,要注意把这部分内容与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联系起来掌握。 5.D所谓原型内化即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原型)向头脑内部转化,就是智力活动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及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事物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 6.D 7.A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型分散、灵活机动。 8.B 9.B 10.A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其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较持久而一致的心理倾向。它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 11.C 12.A 13.B 14.C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受学校委派,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各项工作。 15.C 16.B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掌握,才能牢固记忆;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17.C 18.B 19.C解析:美育一词是德国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美学书简》中首次提出使用的。 20.C该题主要考查几个心理咨询理论的人性观,比较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要知道积极人性观、被动人性观、消极人性观各属于哪个心理咨询理论的观点。 21.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22.社会 家庭 23.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24.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25.社会问题社会问题 26.强化强化 27.识记 保持 28.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29.混合课混合课 30.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 31.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32.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33.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 34.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35.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3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7.强制性强制性 38.制度文化 39.概念,判断,推理 40.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41.(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42.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以目的调节控制行动,克服内外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基本特征:(1) 意志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并感到有一定需要的时候,就会组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客观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要。(2) 意志表现为意识对行为的调节,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方面,它表现为人的意识对行为的自觉调节和控制。(3) 意志对客观规律的依存性。意志自由是受客观规律所支配的,自由是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自由。 43.教育目的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准,是对受教育者的一个总的要求。培养目标一般指教育目的在各级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44.(1)复杂性、创造性。 (2)连续性、广延性。 (3)长期性、间接性。 (4)主体性、示范性。 注意要对教师的每一个劳动特点给予简单的解释。 45.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 ②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③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 46.(1)“以书本为中心”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都是片面的。 (2)一方面,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以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这些经验是经过前人长期实践概括而来的。学生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最简捷、最有效的途径。另一方面,学生要把间接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必须和直接经验结合起来,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基础。 (3)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观点忽视了学生的直接经验,而“以直接经验为中心”的观点则忽视了学生对间接经验的掌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47.(1)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①再造想象是学生感知和掌握未知事物的有效手段。 ②再造想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客观事物规律与内在联系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 ③再造想象是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 (2)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①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②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 ③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④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解析】本题应从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方面说明。 48.(1) 能力类型的差异。主要指人在完成同—认识活动上,不同的人会采用不同的认知方式,如有人的知觉富于概括性与整体性,有人则对事物的细节知觉清晰;有人视觉表象占优势,有人听觉表象占优势;有人的言谈和思维生动形象,有人则较抽象、富有逻辑性;也有人没有明显偏向。从而分为不同的认知类型。 (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