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自考预测试题(含答案及部分解析)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50题) 1.在我国暖温带地区,通常土壤养分有效性最好和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酸碱度为(  )。 A.pH5~6 B.pH6~7 C.pH7~8 D.pH8~9 2.有效积温则公式中,TO为(  )。 A.平均温度 B.生物学零度 C.有效积温 D.天数 3. 下列群落中,动物种类最少的是( ) A.北方针叶林 B.草原 C.苔原 D.荒漠 4. 小麦的点播(窝种)和条播使小麦种群的分布呈 ( ) A.随机型 B.集群型 C.均匀型 D.其他 5.从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又属于( )。 A.内因性演替 B.快速演替 C.次生演替 D.外因性演替 6. 次级生产力最高的系统是( )。 A.森林 B.草原 C.农田 D.海洋 7. 苏格兰的一片松树林中有四种蚂蚁,生境似乎是相同的,但一种趋向于坚硬木头,一种趋向于松软的木头,一种活动在潮湿木头周围,一种奔忙于残断的树干与地面之间。由此可看出,它们的______不同。( ) A.空间生态位 B.营养生态位 C.多维生态位 D.基础生态位 8. 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9. 当用网将留种用的草地罩上后,却发现草的叶子被害虫吃了很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 A.环境污染 B.食物链被破坏 C.缺少光照 D.植被被破坏 10.在人类大规模砍伐之前,世界森林面积约为( ) A.40亿公顷 B.50亿公顷 C.60亿公顷 D.70亿公顷 11. 种群分布的类型是 ( ) A.均匀分布 B.随机分布 C.集群分布 D.以上三种类型都是 12.最耐旱,且由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或半乔木占优势所组成的地上不郁闭的生物群落是 (  )。 A.稀树草原 B.草原 C.荒漠 D.苔原 13.旱生植物的特点是( )。 A.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C.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小 D.根系不发达,叶表面积较大 14.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的科学家是( )。 A.海克尔 B.坦斯利 C.马世骏 D.竺可桢 15.下列作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A.油菜 B.冬小麦 C.水稻 D.甜菜 16.下列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水能 D.煤 17. 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生长起直接作用的因子是( ) A.光能 B.水分 C.养分 D.以上三者皆是 18. 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间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间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19.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  )。 A.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 B.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 C.所有植物个体的总和 D.所有动物个体的总和 20.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 )。 A.寒温带 B.热带 C.亚热带 D.暖温带 21. 下列属于典型捕食食物链的是(  ) A.大豆—菟丝子 B.草—兔子—鹰 C.牛粪—蚯蚓—鸡 D.秸秆—蘑菇—人 22. 落叶阔叶林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区域是(  ) A.寒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D.热带 23.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 A.太阳能被绿色植物固定的过程 B.系统内生物体能量代谢的过程 C.系统内伴随着物质循环和能量转移过程 D.能量自生物进入环境的过程 ( ) 24.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  ) A.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 C.土壤顶级 D.地形顶级 25. 白桦、云杉不能在华北平原生长,梨、苹果不能在热带地区栽培是受( )的限制。 A.光照周期 B.雨水分布 C.极端温度 D.有效积温 2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植物对干旱环境适应特征的是( )。 A.具有发达的根系 B.具有厚的肉质茎 C.叶片的角质层厚 D.叶片面积增大 27. 碳循环是一种( )。 A.液相型循环 B.沉积型循环 C.气相型循环 D.混合型循环 28.影响冬小麦春化的主导因子是( )。 A.光照 B.水分 C.温度 D.氧气 29.赤道附近的植物群落类型是(  )。 A.针叶林 B.阔叶林 C.热带雨林 D.草原 30. 锥体基部比较窄,而顶部比较宽的年龄金字塔属于( )。 A.增长型种群 B.稳定型种群 C.下降型种群 D.混合型种群 31.尚玉昌先生认为地球人口承载能力为( )。 A.100亿 B.200亿 C.150亿 D.80亿 32.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  )。 A.地面芽植物 B.地上芽植物 C.地下芽植物 D.高位芽植物 33. 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年龄锥体的形状为( ) A.上宽下窄 B.上窄下宽 C.中间宽上下窄 D.中间窄上下宽 34.植物的密度效应指的是(  )。 A.作为构件生物的植物本身构件问的相互影响 B.同一种群的植物邻接个体间的相互影响 C.不同种群的植物问的相互影响 D.植物种群不同集群间的相互影响 35. 下列植物中,生长型不同于其他的一种是( )。 A.松树 B.红杉 C.棕榈 D.芦荟 36.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 A.老虎 B.蝗虫 C.真菌 D.水稻 37. 逻辑斯蒂方程中的r是( ) A.内禀自然增长率 B.周限增长率 C.瞬时增长率 D.相对增长率 38. 红花三叶草依赖土蜂为其传粉,田鼠常捣毁土蜂窝,而猫又捕食田鼠,因而猫的数量影响田鼠的数量,继而影响土蜂的数量,最终影响三叶草的数量,以上事实可以说明( )。 A.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竞争关系 B.通过食物链联系起来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都存在互助关系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D.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9. 氮素的下列四种状态中,能被植物的根直接吸收利用的是( ) A.N2 B.NO2 C.NH4+ D.NH3 40. 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 A.种群平衡 B.种群爆发 C.生态入侵 D.季节消长 41. 光照的长短在植物的发芽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开花阶段则是必须的。这是由于( )。 A.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 B.生物在一定环境中生存,必须得到生存发展需要的多种因子 C.各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不是经常存在的 D.由于某一因子的数量产生变化,而导致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的变化 42.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下列哪种生产力指标与总生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 )。 A.初级总生产力 B.初级净生产力 C.群落净生产力 D.次级生产力 43.下列不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 ( )。 A.水稻 B.黄瓜 C.大 D.玉米 44. 判断下列属于人工群落的是 ( ) A.热带雨林 B.草原 C.红树林 D.农田 45.下列生态因子中,对生物的作用起直接作用的是( ) A.温度 B.海拔高度 C.坡向 D.坡度 46. 在种群指数增长模型Nt=N0·en中,N0为 ( ) A.种群初始数量 B.环境容量 C.种群增长率 D.增长时间 47.下列有关水生植物特点中,正确的是 (  )。 ①发达的通气系统 ②叶片极厚 ③植物体具有较强的弹性 ④淡水植物具有自动调节渗透压的能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全部正确 48.近年来,我国太湖大面积出现蓝藻,从种群数量变动的角度,这一现象属于(  )。 A.种群平衡 B.种群暴发 C.生态入侵 D.季节消长 49. 下列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结构最为单纯的是( )。 A.森林 B.草原 C.农田 D.海洋 50.只有在环境资源分布均匀、种群中个体间没有彼此吸引或排斥的情况下,种群的内分布型才会出现( )。 A.成群型 B.均匀型 C.随机型 D.聚集型 二、填空题(20题) 51. 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致包括_____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 52. 大象、鲸鱼、恐龙属于______对策者。 53.作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即此时水分过多或不足对作物产量影响最大,称为该作物的______。 54.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______和模拟。 55.如果将生态系统用一个简单明了的公式概括可表示为:生态系统=______生物群落。 56.土壤满足生物对水、肥、气、热等要求的综合能力叫__________。 57. 58.景观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的主体是______与生态学之间的交叉。 59.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生物的耐受范围,就可能成为______因子。 60. 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61. 生物的______作用就是一种生物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62. 高斯原理(或假说)又称为______原理,意即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63. 群落演替按起始条件分为______。 64. 有花植物和传粉动物的______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现象。 65. 种群的调节功能是通过种群的增长潜势和共同作用的。 66.根据降水量的不同,我国从东南到西北可以划分三个等雨量区,分别分布着不同的植被,这三个区是______、干旱区和荒漠区。 67.生物群落的发育一般要经历______、______和______阶段。 68.我国内蒙古有些地方羊繁殖得过快,反而会导致减产的原因是______。 69. 马世骏在探讨了大约1000年的有关东亚飞蝗危害和气候关系后,指出是我国东亚飞蝗大发生的主要原因。 70.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___________的和逐级递减的。 三、判断题(10题) 71. 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 A.正确 B.错误 72.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营养级数目是无限的。(  ) 73.群落中的竞争物种越多,竞争的各物种所占有的实际生态位就越少。 A.否 B.是 74. 自然选择中,可能引起基因型变化最快的类型是稳定选择。 [ ] A.正确 B.错误 75.生态学词是由达尔文首先提出来的。(  ) 76. 单元顶极学说中的“顶极”是指偏途顶极。 ( ) A.正确 B.错误 77.世界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与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无关。 78. 植物光合作用同化的CO2量与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相等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 A.正确 B.错误 79.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越不可能有相同的生活型。( ) 80. 自然环境对生物的生态作用是各个生态因子共同组合在一起,对生物起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