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城市第三中学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山西省晋城市第三中学高一生物模拟试题含解析 一、 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一种氨基酸的R基是—CH3 ,在这种氨基酸分子中,含有C、H、O的原子数为(     )   A.3、4、2                            B.3、7、2   C.4、1、2                            D.4、3、1 参考答案: B 2. 在植物细胞工程中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的情况下,下列可用于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 A.纤维素酶        B.蛋白酶          C.盐酸          D.脂肪酶 参考答案: A 3. 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  )。  ①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DNA分子等  ②真核细胞细胞核内染色体中含有DNA,原核细胞拟核中含有DNA  ③真核细胞多种多样,原核细胞多种多样,而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又不一样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 参考答案: C 4.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同源染色体联会 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 C.着丝点分裂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参考答案: C 【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减数分裂过程: (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 (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 (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解答】解:A、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A错误; B、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错误; C、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C正确; D、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比较基础,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只要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即可正确答题,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5. 人们常选用的细菌质粒分子往往带有一个抗生素抗性基因,该抗性基因 的主要作用是 A.便于与外源基因连接         B.有利于对目的基因是否导入进行检测 C. 增加质粒分子的分子量       D. 提高受体细胞在自然环境中的耐药性 参考答案: B 略 6.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上下代之间总有许多差异,主要原因是 A.环境不同       B.基因突变     C.染色体变异        D.基因重组 参考答案: D 7. 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尽管细胞核的形状有多种多样,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却大致相同,如图是细胞核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其各结构及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属于生物膜系统,作用是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②是所有生物遗传物质的载体 C、③是核仁,它与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核孔,有利于D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 参考答案: A 8. 下图表示细胞中各种化合物或主要元素占细胞鲜重的含量,以下按①②③④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水、蛋白质、糖类、脂质;N、H、O、C B.蛋白质、糖类、脂质、水;O、C、H、N C.水、蛋白质、脂质、糖类;H、O、C、N  D.蛋白质、水、脂质、糖类;C、O、H、N 参考答案: D 9. 下列能够表示某个洋葱表皮细胞在放于KNO3溶液中液泡体积变化的是 参考答案: B 10. 能够作为准确区分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细胞结构是(  ) A.中心体 B.叶绿体 C.液泡 D.细胞壁 参考答案: D 【考点】27: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分析】动植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不同点: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高等动物细胞有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中也有中心体). 【解答】解:A、中心体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A错误; B、具有叶绿体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但不具有叶绿体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B错误; C、具有大液泡的细胞一定是植物细胞,但不具有液泡的细胞可能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植物细胞,C错误; D、植物细胞一定具有细胞壁,动物细胞一定不具有细胞壁,所以细胞壁能作为准确区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细胞结构,D正确. 故选:D.   11. 下列细胞中,同时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的是                          (    )   A.心肌细胞                         B.玉米叶肉细胞     C.团藻体细胞                       D.洋葱根毛细胞 参考答案: C 12. 杨树叶肉细胞中的核酸,含有的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分别是(  ) A.1种、2种               B.8种、8种   C.4种、4种               D.5种、8种 参考答案: D 13. 下图是地球上各种水体相互转化的示意图。请从生态系统的角度考虑,指出该图能体现的生态系统功能是(    )   A. 能量流动 B. 物质循环 C.信息传递 D. 物质更新 参考答案: B 略 14. PCNA是一类只存在于增殖细胞的阶段性合成的蛋白质,其浓度在细胞周期中呈周期性变化(如右图),检测其在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可作为评价细胞增殖状态的一个指标。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PCNA经核糖体合成,可能主要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 B.曲线表明PCNA可能辅助DNA复制 C.PCNA可能与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到细胞两极有关 D.肝癌病人体内的PCNA可能含量较正常人高 参考答案: C 15. 下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①~④表示相关过程能量流动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分解者获得的能量最少 C.图中②/①的值代表草一兔的 能量传递效率 D.③和④分别属于草和兔同化量 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D 略 16. 下列实验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最相近的一组是(    ) ①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 ②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③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半保留复制假说,大肠杆菌繁殖实验证实了该假说 ④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H218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中的氧气来自于水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大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A.①和⑤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④和① 参考答案: D 17. 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交配生下一只黑色小羊。假如一胎能生3只,3只小羊都是黑色雄羊的几率是(  ) A. 0    B. 1/512    C. 1/64    D. 1/128 参考答案: B 根据分析可知亲本中白色公羊和白色母羊的基因型均为Aa,则它们所生后代的情况为AA(白色):Aa(白色):aa(黑色)=1:2:1,可见后代中出现黑色羊的概率是1/4,是黑色雄羊的概率为1/4×1/2=1/8。假如一胎能生3只,3只小羊都是黑羊雄羊的几率是1/8×1/8×1/8=1/512。 【考点定位】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8. 菜豆是自花传粉植物,其花色有色对无色为显性。一株杂合有色花菜豆(Cc)生活在海岛上,如果海岛上没有其他菜豆植株存在,且菜豆为一年生植物,则第四年时,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 A. 3:1 B. 15:7 C. 9:7 D. 15:9 参考答案: C 【分析】 根据题意,自然状态下,菜豆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的植物,据此按自交进行分析即可;以一对等位基因为例,连续自交的后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显性或隐性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2-(1/2)n+1。 【详解】杂合体Cc自交三年之后,产生的后代中,Cc的比例为(1/2)3=1/8,cc的比例为(1-1/8)×1/2=7/16,CC和Cc的比例为1-7/16=9/16;所以第四年时,种子种下去后,海岛上开有色花菜豆植株和开无色花菜豆植株的比例是9/16:7/16=9:7,C正确。 19. 关于制作玻片标本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下面的实验过程错误的是        A、脂肪鉴定:切取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现象: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还原糖的鉴定:向试管内注入苹果组织样液→注入刚配制的斐林试剂→放入盛有开水的烧杯中并加热→观察 参考答案: B 20. 若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11935,在合成这个蛋白质分子的过程中脱去水的相对分子量为1908,假设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为127,则组成该蛋白质分子的肽链有(    ) A. 1条             B.2条              C.3条             D.4条 参考答案: C 21. 如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所用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的过程表示分裂间期      B、  乙→甲的过程表示分裂期   C、一个细胞周期是指甲→甲的全过程   D、一个细胞周期是指乙→乙的全过程 参考答案: D 22.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  A.若遗传因子位于染色体上,则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B.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1:1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1:2:1  D.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参考答案: B 23. 人体的某种免疫球蛋白由 4 条肽链构成,共有 764 个氨基酸,则该蛋白分子中至少含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分别是 A、746和764    B、4和4     C、762和762   D、760和760 参考答案: B 24. 脂肪鉴定实验中,切片做好后应进行的操作步骤依次是(    ) A.制片——染色——洗浮色——观察 B.染色——洗浮色——制片——观察 C.制片——观察——染色——洗浮色 D.染色——制片——洗浮色——观察 参考答案: A 25. 如图甲、乙、丙、丁表示四株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下列 分析错误的是(   )                         A. 甲、乙豌豆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 B. 甲、丙豌豆杂交后代有四种基因型、两种表现型 C. 丙、丁豌豆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相同 D. 乙豌豆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2:1 参考答案: D 略 26. 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