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楼宇应用领域市场发展概况分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智慧楼宇应用领域市场发展概况分析 一、 智慧楼宇应用领域市场发展概况 智慧楼宇,主要是通过无线物联网技术实现各个设备的互联互通,提供办公设备、照明、窗帘、通讯等各种功能的集约型控制,实现智能化的办公与生活日常办公场景逐渐升级。智慧楼宇涉及的领域较多,蓝牙信标则是一种典型应用案例。例如将蓝牙信标与通行牌、安全帽等可穿戴设备结合,可进行人员进出临时授权管理、人员活动监测及异常状态报警、危险区域和受监管区域滞留及进出的管控与报警;同时,可将蓝牙信标强力附着于贵重资产上,进行贵重资产在不同区域的位置及状态检测。 当前,智慧楼宇产业已经在全球市场成功普及,发展前景良好。根据MarketsandMarkets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智慧楼宇的市场规模为726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216亿美元,2021-2026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87%,市场潜力显著。 二、 物联网的时代必然 1969年世界上首个数据交换网络诞生,1981年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诞生,微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逐步取代了大型计算机和小型计算机,成为PC时代的主导者;2000年以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快速取代了个人计算机,带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计算历史上的每一次能力提升,都引发了计算设备数量的激增。在摩尔定律的驱动下,普通物品将很容易获得与第一代智能手机相当的计算和连接能力,由智能设备数量激增带来的物联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是一场技术重塑的革命,一方面由技术自上而下驱动,另一方面则由实际需求自下而上驱动。艾瑞认为,物联网将重塑个人/家庭生活领域、生产领域、公共领域的方方面面:在个人/家庭生活领域,物联网使智能家庭不再局限于某一设备的单品智能,而是使各类设备联动起来,提供主动、深度的智能体验;在生产领域,物联网带动生产和服务自动化进入下一阶段,进一步解放用于生产的劳动力;在公共/城市领域,以物联网为支撑的市政基础设施、智慧园区社区、智能建筑等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为城市治理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 物联网体系结构进一步拆解可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平台层、数据分析层及应用层。物联网感知层产生、采集数据,经由5G通信技术依次运输到边缘侧、平台中心处,由边缘计算与云计算携手提供算力支撑,数据分析层主要采用大数据技术完成数据的预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依赖云计算、大数据的数据和算力支持优化算法,最终反哺物联网的场景应用。 物联网好似一片叶子的主叶脉,源源不断地导入数据养分,而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则像侧叶脉,接纳数据滋养地同时辅助数据要素价值释放和物联网应用更好地落地。各技术要素之间共存共生,互相依赖,贯穿数据的流动应用路径。未来,物联网、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联系将更加紧密,助推物联网应用落地到产业升级、场景智能化之中。物联网是一套复杂的技术组合,涉及智能传感与识别、组网传输、云计算等一系列信息技术。物体联网只是其表层语义,是对物联网的误解。 社会本质是社会分工,灵长类逐步掌握进阶的分工协作方式,逐步从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社会。理论与实践证明,技术决定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协作方式,同时进一步决定劳动者对物质资料的操作方式。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的分工协作基于性别、年龄、资源等,产生物物交换的经济行为,但通常没有剩余产品,分工局限在部落内部,交换局限在两个部落之间。随着技术进步,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分工范围变大,但交换局限在市集,使得经常剩余增加的同时,运输、服务等边际成本变得极为高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零散的资源可以被有效收集在网络中,基于服务的交换传输更快,边际成本更低,但依旧因信息不对称、数据闭环未打通等问题,存在较高的人力、智力等资源的浪费。而物联网技术创造的是一个高度无人化的世界,是更深化的社会分工形式:物联网使得更小的信息节点直接参与分工,生产、分销、消费等行为的触发将是自动化、数字化且智能化的,每个节点的数据都将自动编入系统,进行算法预测,从而使得分工与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服务的边际成本更低。 三、 蜂窝物联强劲增长,中国物联网产业持续加快创新提升 从连接技术来看,得益于中国5G、光纤宽带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大力发展,以蜂窝网络连接增长强劲,带动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迅速提高。中国蜂窝网络连接数增速最快,在中国政府和运营商的积极推广建设之下已实现物超人,2022年底实现18.45亿个,在公用事业、智能制造、车联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广泛应用,预计将以21%的增速到2026年实现36.3亿个。低功耗连接商用进程不断加速,2021年连接数近6亿个,预计到2026年将达14.9亿个。固网及WiFi在家居、工厂等局域稳定环境将持续发挥主要连接能力,在总连接量中占比过半,预计到2026年增至51.1亿个。 物联网产业还涉及芯片、终端、平台、安全等多领域,中国政府及企业都在加快布局相关产品创新研发,技术产品的规模化应用进一步提升产品性能并降低成本。以平台为例,IDC于2022年开展了物联网(水平)的厂商评估,相关产品发展走深向实,在服务更多元用户群体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数据分析、云边协同、安全防护等能力。同时,物联网正在加速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科技赋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广阔的的发展空间。 四、 物联网行业市场前景 工信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到2023年底,在国内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社会现代化治理、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民生消费升级的基础更加稳固。强调在行业标准体系、网络数据安全、知识产权等方面不断完善提高,支持物联网健康发展。 工业物联网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球工业物联网市场规模达到960亿美元以上,预计2026年将增长至2800亿美元。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速度加快,工业物联网市场发展空间广阔。 目前全球物联网产值大约15万亿美元左右,其年均增长率接近23%,预计2021年以后这一增速有望达到30%,到2025年,全球物联网产值将达到30万亿美元的体量。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物联网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工业监测、个人健康等多个领域。物联网应用领域丰富,市场需求逐渐被释放,市场前景广阔。 五、 未来物联网发展趋势 (一)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是物联网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传感器、控制器和用户的移动终端等设备连接起来,实现家庭自动化和智能化,从而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减少能源消耗。 未来,智能家居将成为物联网行业的核心应用领域,它将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便捷性和智能性,同时也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新的服务和增值机会。 (二)工业物联网 工业物联网是指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传统工业生产领域,使工厂能够实时监控、管理和控制生产过程,实现工厂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未来,工业物联网将继续发展壮大,不断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带来新的增值机会。 (三)智能物流 智能物流是指利用物联网技术,将物流设备、物流车辆和物流管理系统等设备和软件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自动化操作,从而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未来,智能物流将成为物联网行业的重要应用领域,它将为物流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推动物联网行业的发展。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格局。智能家居、工业物联网和智能物流等都将成为物联网行业的重要应用领域,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新的服务和增值机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物联网行业将迎来更加繁荣的发展未来。 六、 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历程 近年来,我国发布多项政策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这些政策从战略新兴产业、工业信息化、城市精细管理与智慧生活等角度阐述了物联网作为底层高新技术可以有效支撑国家重塑一个智能、高效、节约型社会。物联网可以催生芯片、传感器、远距离传输、海量数据处理、技术集成以及创新应用等方面的价值创造,特别是十二五规划以来,中国面临传统行业升级再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管理效率缺失,公共服务水平以及人民生活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而物联网以感知终端覆盖到城市各处构成社会系统的神经末梢,进行实时监测、有效管理,实现从生产环境监测到制造业服务化转型,从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到实时反馈,从城市精细管理到精准提升居民生活智能化水平等社会各方面的价值再塑。 工业产业把守着中国经济命脉,但数据显示,近几年中国工业增加值和增长速度呈现显著下滑趋势,仅在2021年Q3因低基数效应反弹至19.9%。以装备控制、航天制造、工程机械、家电生产等为代表的传统工业行业正在触及价值创造的天花板。物联网作为新一代创新技术,垂直赋能传统行业从生产到产品再到服务的整体转型升级,以技术改变生产关系,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物联网通过传感器、嵌入式芯片、RFID标签、广域传输网络的布设实现生产线上的智能感知与决策;以海量数据收集与处理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搭载了各类物联网传感器的智能设备、硬件等逐步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健康养老等各个消费环节,助推消费升级、为消费增值带来巨大的收益空间。 中国人口规模巨大、产业结构完备,经济发展正处在产业转型与消费升级阶段,因此不管在生产领域还是居家消费领域,都形成了对物联网的强劲需求。丰富且复杂的物联网应用场景,结合快速发展的互联网科技行业,使中国的物联网生态快速迭代发展。然而与美国相比,中国在物联网技术和生态方面依旧存在较大短板技术层面,中国物联网相关技术创新主要集中在应用层,缺乏底层核心技术(如物联网感知层的传感器芯片自给率仅有10%);行业层面,美国大量企业在90年就开始应用以数据分析为核心的6-sigma管理体系,在各个行业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数据,能够迅速支持物联网的行业应用,而中国生产型企业的自动化和数字化管理程度一直很低,应用物联网需要同时完善自动化和数字化基础设施,大大增加了物联网应用成本和难度。 七、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是以应用为先导,存在着从公共管理和服务市场、到企业、行业应用市场、再到个人家庭市场逐步发展成熟的细分市场递进趋势。目前,物联网产业在中国还是处于前期的概念导入期和产业链逐步形成阶段,没有成熟的技术标准和完善的技术体系,整体产业处于酝酿阶段。此前,RFID市场一直期望在物流、零售等领域取得突破,但是由于涉及的产业链过长,产业组织过于复杂,交易成本过高,产业规模有限成本难于降低等问题,使得整体市场成长较为缓慢。标准体系逐渐成熟。 物联网标准体系是一个渐进发展成熟的过程。物联网概念涵盖众多技术、众多行业、众多领域,试图制定一套普适性的统一标准几乎是不可能的。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将是一个涵盖面很广的标准体系,将随着市场的逐渐发展而发展和成熟。 随着行业应用的逐渐成熟,新的通用性强的物联网技术平台将出现。物联网的创新是应用集成性的创新,一个单独的企业是无法完全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的。一个技术成熟、服务完善、产品类型众多、应用界面友好的应用,将是由设备提供商、技术方案商、运营商、服务商协同合作的结果。随着产业的成熟,支持不同设备接口、不同互联协议,可集成多种服务的共性技术平台将是物联网产业发展成熟的结果。 针对物联网领域的商业模式创新将是把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物联网将机器、人、社会的行动都互联在一起。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将是把物联网相关技术与人的行为模式充分结合的结果。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