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举报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浙江省绍兴市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 1.《大教学论》的作者是捷克教育家(  ) A.赞科夫 B.马卡连科 C.夸美纽斯 D.凯洛夫 2.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3.通过评价当前的问题状态,从而增加这一状态与目标状态的差异,经过迂回前进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总目标,是解决问题的哪一种方法( ) A.手段一目标分析法 B.目标递进法 C.爬山法 D.逆向工作法 4.直接影响活动效率,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技能 5.思维的两大特点是指(  )。 A.直观性、间接性 B.概括性、逻辑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逻辑性、间接性 6.《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  )。 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 7.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  )。 A.生理与社会需要 B.物质与精神需要 C.爱与隶属需要 D.成就与交往需要 8. 第 25 题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  ) 9.教育起源于(  )。 A.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 B.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C.生产劳动 D.阶级的产生 10.教师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  )。 A.运用教育教学规律 B.进行科学发现 C.进行科学发明 D.探索未知领域 11. 第一次明显反映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要求的现代学制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12. 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  )。 A.强烈 B.较弱 C.微弱 D.中等 13.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 A.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B.配合学校,实现目标 C.帮助校长,当好助手 D.联系家长,转变差生 14.“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是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情绪状态?(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5.看到一个苹果,它的形状、大小等属性都会在人脑中同时得到反映。这种心理活动是(  ) A.感觉 B.知觉 C.直觉 D.联觉 16.提出教学过程最优化思想的教育家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布鲁纳 D.凯洛夫 17. 当你在电视广告中看到某演员时,能确认他曾饰演过的角色。这种现象属于(  )。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18. 第 11 题 《学记》中说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是(  ) 19. 我国现行的中考、高考制度所体现的主要评价方式是(  )。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终结性评价 D.多元性评价 20.心理咨询遵循的理论体系属于( )。 A.社会意识形态领域 B.自然科学的领域 C.心理科学的范畴 D.哲学领域 二、填空题(20题) 21.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______两方面。 22.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23.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______,一类是_______。 24.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______和_______。 25.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6.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______的特点。 27. ______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 28.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 29.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______的特点。 30.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__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__。 31.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_______。 32.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和学生。 33.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______和_______。 34.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___________构成。 35.填空题 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_____和______。 36.记忆过程包含___、_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37. 表象是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渡阶段,是______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8.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_______。 39.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_____。 40.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_____、_____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 三、简答题(5题) 41.简述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对教师的要求。 42.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制约性。 43.什么是记忆表象?分析记忆表象的特点。 44.良好的记忆品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45.简要说明从众行为的影响因素。 四、论述题(5题) 46.试分析态度的理论。 47.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就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请联系教学实际,论“启发性教学原则。” 48.试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49. 王亮和王峰是双胞胎,同年入学,现在已经是某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他们两兄弟个子一样高,相貌也极其相似,但是他俩的性情却大不相同。王亮易激动,性情豪爽,办事果断,敢作敢为,行动迅速,喜欢参加各种争斗性活动,当受到挫折时恕发冲冠,爱打抱不平而不考虑后果。王峰则性情温和、安静、稳定、办事优柔寡断,行动迟缓,即使在经受挫折时仍心平气和,不动神色,而两人的成绩却不相上下,齐头井进。 这一实例说明了什么?试以气质类型学说加以分析。 50.试述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这一德育基本规律。 五、辨析题(5题) 51.学制是学生学习的制度。 52.一个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53. 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总能带来行为效率的提高。 54.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55.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六、(0题) 56. 阅读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时,脑中出现穿长衫、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的形象。这种心理过程是(  )。 A.记忆表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参考答案 1.C 2.C 3.CC [解析] 题于便是C方法的细节描述。 4.CC [解析] 题干的内容便是能力一问的心理学概念,此题考查的是能力的概念。 5.C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的两大特征是间接性和概括性。 6.D该题考查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在1985年。 7.B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把需要分为先天的生理需要和后天的社会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以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8.B 9.C该题有些考生可能不知道该选哪一项,因为A项“动物生存竞争的本能”8项“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C项“生产劳动”这三项是三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D项是明显错误的,因为没有这种起源论。 10.A创造性指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与其他劳动所体现的创造性有着明显的不同。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从总体来讲,主要表现在教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方面。 11.C 12.D 13.A 14.B心境、激情和应激三个概念在表现程度上有差异。心境较轻,激情较重,应激是高度的紧张状态,所以选B。 15.B 16.B 17.C (1)要清楚记忆的基本过程是三个过程,再认和回忆是同一个过程的两种表现方式。 (2)要了解不同记忆形式的含义。 18.D 19.C 20.C 21.学生集体学生集体 22.先快后慢先快后慢 23.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 24.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 25.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 26.生活化生活化 27.学科课程学科课程 28.强化强化 29.强制性强制性 30.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 3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32.社会知识社会知识 33.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4.制度文化 35.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 36.识记 保持 37.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 38.夸美纽斯夸美纽斯 39.混合课混合课 40.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 41.(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2)提高教师自身的修养。(3)掌握师生沟通的艺术。 42.(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它决定教育的性质,具体表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几方面。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几方面。 43.记忆表象简称表象,它是人脑重新回忆的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 特点:(1) 直观形象性。 (2) 形象概括性。 (3) 模糊、片断、不稳定性。 (4) 个别差异性。 44.(1)记忆的敏捷性。这是记忆的速度和效率特征。 (2)记忆的持久性。这是记忆的保持特征。 (3)记忆的准确性。这是记忆的正确和精确特征。 (4)记忆的准备性。这是记忆的提取和应用特征。 45.(1)群体规模与特点。大量实证研究证明,在一定范围内,人们的从众性是随群体人数的不断增加而上升的 (2)社会支持。群体自身的一致性,是构成群体压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无论群体的规模如何,只要群体出现了不一致,即使持不同意见的人没有任何权威,都会使从众的比率大大下降。 (3)任务的熟悉程度。判断涉及的事物客观标准越明确,人们对自我判断的肯定程度也越高,相应的行为从众率也越低。随着问题的模糊性增加,人们会由于自身的判断失去明确的参照而倾向于从众。 (4)性别。社会心理学家杰德勒研究发现,相对于女性,男性从众率的最高点出现稍微晚一些。心理学家考勒曼等人研究发现,问题难度与从众率的相关系数男性为0.58,女性高达0.89。表明女性在相应的困难程度上比男性更倾向于从众。 46.(1)态度的学习理论。 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 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 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 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 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成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