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幸福实验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江苏省宿迁市幸福实验学校高一化学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对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   ) 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                                 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                   D、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参考答案: B 略 2. 在四支试管中,在不同条件下发生反应:Fe+2HCl = FeCl2+H2↑,判断产生H2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试管 盐酸浓度 温度 铁的状态 ① 0.5 mol·L-1 20 ℃ 块状 ② 0.5 mol·L-1 20 ℃ 粉末状 ③ 1 mol·L-1 35 ℃ 块状 ④ 2 mol·L-1 35 ℃ 粉末状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参考答案: D 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快,温度越高反应越快,固体的表面积越大反应越快,从选项中选出温度高,浓度大,粉末状的一组,根据表中数据可知选项D中反应速率最快,答案选D。 点睛:明确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的变化规律是解答的关键,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多种,在探究相关规律时,需要控制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某一个条件,探究这一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解答此类题时,要认真审题,清楚实验目的,弄清要探究的外界条件有哪些。然后分析题给图表,确定一个变化的量,弄清在其他几个量不变的情况下,这个变化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总结出规律。然后再确定另一个变量,重新进行相关分析。 3. 下列关于镁、铝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铝是较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放出氢气 B、镁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都比纯铝和纯镁大 C、在高温下,可以用铝制的容器装运浓硫酸或浓硝酸 D、常温下,铝能和空气里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失去光泽 参考答案: C 略 4. 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只有正极上有氢气逸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负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参考答案: D 5.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原溶液中一定含Cl- C.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显红色,原溶液一定显碱性 D.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原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CO2 参考答案: C 【详解】A.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硝酸会将SO32氧化成SO42-,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故A错误; B.未排除CO32-的干扰,即Ag2CO3也是白色沉淀,故B错误; C.酚酞遇碱性溶液变红,故C正确; D.未排除SO32-的干扰,若原溶液中含有SO32-,遇盐酸会放出无色的SO2气体,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在离子检验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其它离子的一些干扰,比如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钙都是白色沉淀,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都可以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6. 下列变化中,未破坏化学键的是(  ) A.HCl溶于水 B.烧碱受热熔化 C.碘的升华 D.CaO溶于水 参考答案: C 【考点】化学键. 【分析】化学变化中、电解质的电离等均破坏化学键,分子晶体的三态变化、非电解质的溶解等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HCl溶于水,发生电离,共价键被破坏,故A不选; B.烧碱受热熔化,发生电离,离子键破坏,故B不选; C.碘的升华,物质状态发生变化,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C选; D.CaO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变化,化学键被破坏,故D不选;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化学键,为高频考点,把握化学反应中、熔化、电离过程中的化学键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并注意利用分子间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7. X、Y、Z、W、R是5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周期表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Z、W、R处于同一周期,R与Y处于同一族,Z、W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与Y、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Y、Z、W具有相同电子层的离子,其半径依次增大 B.元素X不能与元素Y形成化合物X2Y2 C.元素Y、R分别与元素X形成的化合物的热稳定性:XmY> XmR D.元素W、R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参考答案: C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          B.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              C.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的热稳定性就越强             D.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 参考答案: D 略 9. 下列各组离子,在强碱性和强酸性溶液中均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 A 略 10. 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恰好与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钾、硫酸锰、水和氧气。如果过氧化氢中的氧原子是示踪原子(18O),当反应完成后,含有示踪原子的物质是   A.硫酸钾      B.硫酸锰        C.氧气          D.水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叙述中正确是(     ) A.切开的金属Na暴露在空气中,光亮表面逐渐变暗的主要原因是:2Na+O2 = Na2O2 B.Na2O2在潮湿的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变成白色黏稠物的主要原因是:2Na2O2+2CO2 = 2Na2CO3+O2 C.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NaHCO3的热稳定性大于Na2CO3 D.金属钠着火时,用干燥的细沙土覆盖灭火 参考答案: D 12. 某些建筑材料中含有氡(Rn),氡是放射性元素。 222Rn、219Rn、220Rn分别来自镭、锕、钍,因而分别称为镭射气、锕射气和钍射气。下列有关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氡是双原子分子                     B. 氡气因其化学性质活泼而对人体有害   C. 氡气因其具有放射性而对人体有害     D. 222Rn、219Rn、220Rn是三种同素异形体 参考答案: C 13. 114号元素Fl(中文名“”)是主族元素,其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是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Fl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 B. Fl是第七周期第IVA族元素 C. Fl单质可能是半导体材料 D. Fl的原子半径大于同主族其他元素 参考答案: C 【分析】 114号元素的原子结构中有7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七周期第ⅣA族,结合元素周期律解析。 【详解】A、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Fl的原子核外有114个电子,故A正确; B、Fl是第七周期第IVA族元素,故B正确; C、半导体,指常温下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材料。同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增强,所以Fl在同主族元素中金属性最强,Fl是金属,是导体,故C错误; D、从主族从上往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Fl的原子半径大于同主族其他元素,故D正确; 故选C。   1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 ②同温同压下,体积相同的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 ③1L 2mol/L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4NA ④标准状况下22.4LH2O中分子数为NA ⑤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 A. ①②③④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⑤ 参考答案: D 试题解析:①标准状况下,11.2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气体其物质的量为0.5摩尔,0.5摩 尔氮气含有原子数为NA,0.5摩 尔氧气含有原子数为NA,0.5摩 尔氮气和氧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A,正确;②同温 同压下,体积相同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所以氢气和氩气所含的分子数相等,正确1L2mol/L 的氯化镁溶液中含氯离子为1×2×2×NA=4NA正确;④标准状况下H2O为液态,无法计算,错误;⑤32g O2含有原子数为32/32×2NA= 2NA;32g O3含有原子数为32/48×3NA=2NA;32g O2和O3混合气体中含有原子数为2NA正确;答案:D正确; 15. 提纯含有少量硝酸钡杂质的硝酸钾溶液,可以使用的方法为(     ) A.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B.加入过量碳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C.加入过量硫酸钠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D.加入过量硫酸钾溶液,过滤,除去沉淀,溶液中补加适量硝酸 参考答案: B 略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6分)实验室采用下列方法制取NH3: ①固体Ca(OH)2与NH4Cl共热。 ②NH4HCO3固体中加NaOH固体(过量),常温下即能产生NH3;装置如图甲。 ③NaOH固体中加入浓氨水。 ④NH4Cl浓溶液中加生石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②方法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 (2)说明③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     ,为什么此法不加热?     。 (3)请从下面的仪器中选择④方法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     (写字母,要求使用仪器最少、合理)。 写出用NH4Cl浓溶液与生石灰反应制取氨气的理由:     。 (4)某同学设计了如图装置收集氨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收集氨气的原理是向下排空气法 B.干燥管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当烧杯中的水变红时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D.该装置会形成红色喷泉 参考答案: (1)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2)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入NaOH固体,吸水放热,使氨气溶解度减小,且NH3?H2O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3)D;CaO+H2O═Ca(OH)2,消耗水并放热,Ca(OH)2和NH4Cl受热发生反应: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4)D。   解:(1)碳酸氢铵与氢氧化钠固体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氨气、水,反应的方程式: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故答案为:NH4HCO3+2NaOH═Na2CO3+NH3↑+2H2O; (2)③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且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抑制氨气的溶解,溶液温度升高,氨气的溶解度减小,氨气从溶液中逸出,因为反应产生大量的热,所以不需要加热。 故答案为: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加入NaOH固体,吸水放热,使氨气溶解度减小,且NH3?H2O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热; (3)NH4Cl浓溶液中加生石灰制备氨气,反应物为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不需要加热,所以应选择装置D为发生装置;生石灰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钙,且放出大量的热,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反应生成氨气,氨气受热挥发。 故答案为:D;CaO+H2O═Ca(OH)2,消耗水并放热,Ca(OH)2和NH4Cl受热发生反应:Ca(OH)2+2NH4ClCa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