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举报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第六高级中学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下列说法或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 A.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在同等条件下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 B.由C(石墨)→C(金刚石);ΔH= +119 kJ/mol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ΔH= -57.3 kJ/mol,若将含0.5mol H2SO4的稀硫酸与1 mol NaOH固体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 kJ D.在101kPa、25℃时,2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O2(g)=2H2O(l);ΔH= -285.8 kJ/mol 参考答案: C 略 2. 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脱氧过程是吸热反应,脱氧的同时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脱氧过程中铁做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2e— = Fe2+ C.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 + O2 + 4e— = 4OH— D.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参考答案: D 略 3. 下列与有机物结构、性质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乙醇和乙酸乙酯都可发生取代反应 B.苯和乙烯分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混合,现象相同 C.淀粉和纤维素均为多糖,属于同分异构体 D.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煤的气化和液化均为化学变化 参考答案: A 略 4. 已知氢有3种核素:,氯有2种核素:,则HCl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数值可能有几种 A.1种              B.5种               C.6种              D.1000种 参考答案: B 略 5.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利用图①装置可将H2和Cl2均匀混合 B.利用图②装置可以制备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沉淀 C.利用图③装置加热蒸干NaCl溶液制备NaCl晶体 D.利用图④装置分离苯和甲苯 参考答案: B 试题分析:A.盛氯气的集气瓶应该在上方,故A错误;B.铁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阴极氢离子放电生成氢气,能够防止氢氧化亚铁被氧化,可以制备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2沉淀,故B正确;C.蒸发应该选用蒸发皿,故C错误; D.应该选用直型冷凝管,故D错误;故选B。 6. 向100 mL 0.1 mol·L-1硫酸铝铵[NH4Al(SO4)2]溶液中逐滴滴入0.1 mol·L-1 Ba(OH)2溶液。随着Ba(OH)2溶液体积V的变化,沉淀总物质的量n的变化如右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a点的溶液呈中性         B.b点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Al3++2SO42-+2Ba2++3OH— == Al(OH)3↓+2BaSO4↓        C.c点加入Ba(OH)2溶液的体积为200 mL        D.c点溶液呈碱性 参考答案: D 略 7. 在一定温度下,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H=﹣197kJ?mol﹣1,当达到化学平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成SO32mol B.SO2和SO3共2mol C.放出197kJ热量 D.含氧原子共8mol 参考答案: B 考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专题:化学平衡专题. 分析:A、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遵循原子守恒. C、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反应能量小于反应焓变. D、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遵循原子守恒. 解答:解:A、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SO2和 O2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三氧化硫,故A错误. B、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遵循原子守恒,所以化学平衡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中硫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反应初始时二氧化硫的质量,故B正确. C、可逆反应存在反应限度,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当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所以将2mol SO2和1mol O2充入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SO2和 O2不可能完全转化为三氧化硫,放出的能量小于197kJ,故C错误. D、在化学反应中各元素的原子遵循原子守恒,平衡时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等于初始时二氧化硫和氧气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mol,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的限度及化学反应中原子守恒原理等知识点,难度不大,注意可逆反应都存在反应限度,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是高考的热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8. X、Y、Z、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是最低化合价的绝对值的3倍,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X       Y Z   A.Y和Z的简单阴离子都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 B.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 >Z > X > W C.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在同周期中最强 D.X与W形成的化合物W3X中只含离子键 参考答案: A 元素W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则W为Na元素,根据Y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最低价绝对值的3倍,则Y为S元素;再根据元素周期表知,X为N元素,Z为Cl元素,S2-可水解,Cl-不水解,A项错误;离子半径S2->Cl->N3->Na+,B项正确;根据元素非金属性的递变性知,C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在同周期中最强,C项正确;N元素与Na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3N中只含有离子键,D项正确,答案为A。 9. 2009年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是“绿色世纪”。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风能等洁净能源,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D.研究煤和石油脱硫新技术,减少酸雨发生 参考答案: B 10. 一定质量的Al、Mg合金与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整个蒸干,所得固体(不含结晶水)质量比原固体增加了7.2g,则该合金的物质的量可能为  A.0.05mol      B. 0.06mol       C. 0.08mol         D. 0.09mol 参考答案: B 略 11. 将SO2通入悬浮着黑色PbO2的热水中,过一会以后,将发生的情形是 A、有黄色沉淀生成   B、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 C、悬浮物由黑色变为白色,因SO2是一种漂白剂 D、悬浮物由黑色变白色,因为形成了PbSO4 参考答案: D 略 12. 将0.1 mol Cu与40 mL 10 mol 溶液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溶液里含有a mol 由此可知(    ) A.生成的气体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4.48 L B.生成的气体一定是N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1.49 L C.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2-a)mol D.反应后的溶液里含有0.2 mol   参考答案: C 略 13. PbO2受热分解为+4和+2价的Pb的混合氧化物, +4价的Pb能氧化浓盐酸生成Cl2 ,现将1molPbO2加热分解得到O2 ,再向残余固体中加入过量的浓盐酸得到Cl2 , O2和Cl2物质的量之比为3:2,则残余固体的组成及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2:1混合的Pb3O4、PbO                         B.1:4:1混合的PbO2、Pb3O4、PbO C.1:2混合的PbO2、Pb3O4                       D.1:1:4混合的PbO2、Pb3O4、PbO 参考答案: D 略 14. 对某溶液进行下列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A.加入盐酸,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原溶液中一定有CO32– B.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Ag+ C.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42– D.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原溶液中一定有NH4+ 参考答案: D 略 15. Al、Fe、Cu都是重要而常见的金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的单质在常温下都能溶于浓硫酸和浓硝酸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三者所对应的氢氧化物在水中都存在溶解平衡 D.工业上制备这三种金属的方法依次为电解法、热分解法和热还原法 参考答案: C 【分析】A、铁和铝常温下遇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钝化; B、Cu生成碱式碳酸铜; C、Al、Fe、Cu对应的氢氧化物都是弱碱性的物质,且均为沉淀; D、工业上用焦炭和铁的氧化物的反应来获得金属铁 【解答】解:A、铁和铝常温下遇浓硫酸和浓硝酸发生钝化,故A错误; B、Al、Fe放置在空气中生成氧化物,Cu生成碱式碳酸铜,故B错误; C、Al、Fe、Cu对应的氢氧化物都是弱碱,且均为沉淀,所以在水中都存在溶解平衡,故C正确; D、工业上用获得金属铁、铜采用热还原法,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金属Al、Fe、Cu的基本性质和制取方法,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解答.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17分)某校化学实验小组同学进行有关NO2气体的系列实验。 (1)如右图所示,烧瓶中放有少量铜片,打开 分液漏斗的旋塞,加入过量浓硝酸,烧瓶中 产生气体的颜色是              , 试管中收集的气体颜色是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 (2)反应结束后,夹住橡胶管,取出导管。若要使试管中的气体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硝酸,简述实验方法:                                                                                                               ; (3)将烧瓶浸入冰水中,烧瓶内气体颜色           (填“变深”、“不变”或“变浅”),使用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说明颜色变化的原因                                                                                                                              ; (4)在80℃时,将0.40 mol N2O4气体充入2 L已经抽空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隔一段时间对该容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金锄头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